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2021-12-02 14:24李青青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实践发展

李青青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实践的方面来研究,文章说明了实践的内涵理解及关系,同时阐述了理论研究以实践的基础同时理论也是服务于实践的,说明了实践对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第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的概括总结;第三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关键词:实践;理论研究;发展

一、实践的内涵理解

我们先来看实践的含义,唯心论把实践定义为“内省体验”、“道德修养”。以费尔巴哈为主要代表的唯物论者,他们从感性的、直观的视角去理解实践,但是这种实践是一种消极的,而非积极的,是与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发展相脱节。因此马克思不赞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实践并不是发生在精神世界当中,他认为实践是人的实践,人是现实中的人,所以社会关系应该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物质生产运动。物质生产活动,这种活动是用来满足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的活动,同时在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所以社会关系不能离开实践活动,同样更不能是凭空杜撰,它不在宗教运动中,也不在科学运动中来,而是在生产运动中即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而来的。

“知识即美德”、“理性”等词是古希腊时代人们对“实践”这一概念的一般理解。但在唯物主义哲学发展中,“实践”的意义讨论和研究,始终是把实践与辩证的观点相结合。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

当今世界发展的很快,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捧在高高的神殿之上,期盼这一理论能帮助我们解决社会中的一切问题,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当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紧跟时代潮流。我们应该以现代的眼光看待世界,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人的实践,都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恩格斯曾说,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就是实践。

二、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如果不进行实践,人就无法适应这个世界和改造这个世界,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世界将处于停滞状态。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包括三类: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其中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即物质性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当人开始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那一刻起,就与动物区别开来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人脑有意识地支配下的活动,而动物没有意识,它的一系列活动也只是出于本能而已。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改变了原来落后、不舒适的生活环境,人类一开始就是生活在山洞里面,人们通过自己努力,渐渐的改变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更加适宜和安闲的生活环境,于此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和发展自己,同时也使得人的生存世界发生了空前未有的变化,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2]

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列宁首先提出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为实践和唯物主义相联系,同时它也冲击了唯心主义。这一思想在后期发展成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不过时,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价值。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的认识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周而复始以至无穷。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脱离了实践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空想,同样也不可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同样的,理论研究的认识也是肯定来源于实践,理论研究起初就是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出的理论才能够正确的指导实践。这样的重要意义就要求理论研究者们着眼于实践发展的需要,树立问题意识,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步,落后的和不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理论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的概括总结

科学的理论不仅仅是适应于实践的需要,同样也是对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概括。每产生一个新的理论成果,都是在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有好的实践经验同时就会有坏的实践经验,好的实践经验我们就加以继承和发展,坏的实践经验我们就要加以反思和扬弃,没有永远的成功同样也不会一直失败,从正反两个层面才能深刻了解事物或事件的本质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例如: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就是在反思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的错误而召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失败原因的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都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出正确的理论。

“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3],即我们要不加修饰地去认识世界,不添加其他外来因素,同样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主观想象和书籍去获取材料,而应该依照客观存在的既定事实去获取材料,其中调查研究就最能充分的获取材料,能够获取第一手的材料,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四、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我们不能指望用另一个理论去证明一个理论是否正确,换句话说,就像我不能用我的观点来说明其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一样,因为判断一个理论或思想是否正确,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说:“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问题。”[4]我们用实践来检验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实践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所谓的确定性是指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凡是被实践证明的了认识,都是客观真理性的认识;即便是某一认识,不能被当前的实践所证伪,最终也会被不断发展的总体实践所证伪。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是具体的,所以不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实践的检验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同时被证明过是真理性认识有可能还会受到实践的再次检验。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辩证的眼光,坚持真理,去伪存真。

实践是变化发展的,同样与实践相适应的理论也应当在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一成不变的理论是错误的和僵化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新的经验知识,使我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这些经验的认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统一一定不是绝对的。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还没有被发现或认识的新事物,但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我们的认识都是由浅入深德过程。实践永无止境,就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为真理开辟道路,例如《共产党宣言》有七个序言,一方面证明了其影响的深刻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宣言》也是一个随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更正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毛澤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4]李爱华,王维先,万永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实践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