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实施策略探索

2021-12-02 07:24胡曦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小学

胡曦丹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提升我国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措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则是提升小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需要形成“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管理体系,让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作为活动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积极参与到资源整合,主题选择,活动开展,结果评价中来,全面体现参与性、自主性、整合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一、引言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被广泛开展。它对于落实德才兼备的整体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对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社会、教师和小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交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小学重视学生实践教育,创新实践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缺乏资源统筹

目前,我国小学课程规划仅限于眼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长远的规划体系,这是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综合实践课程种类繁多,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便。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不集中,教师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与课程间过于独立,缺乏衔接。同时,学校也面临着教师资源短缺、统筹能力低下等问题。其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小学基本不重视小学生的实践动力能力培养,弱化了小学生的实践创新教育,一味地注重小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二)教师:教师队伍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料缺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型课程,大多数小学都缺乏专门教授此类课程的教师,其整个教学内容都是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来实施进行的,这是师资匮乏的表现。在岗位设置方面,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岗位多为兼任。在教师教学主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师投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精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或直接被教师教学主课所取代。同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标准统一的教材,大多数教师采用下载课程资源包的形式获取课程内容和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创设和开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设定和创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不尽相同,而且这门课程没有直接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这往往导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不明确、实效性不强。

(三)社会:课程认同度低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世界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教育形式,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但社会对此缺乏关注、理解和支持,课程认同度低,教师没有发挥的空间,家长总认为小孩应当以文化素质教育為核心,觉得让小孩参加社会实践风险大、麻烦多,还偏离教育主题,因此基本都是表面上敷衍了事。同时,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精神,学校没有自己的综合实践基地,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专业教师忽视课程指导的细节,学生接收信息有限,课程收获大打折扣,导致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的担忧和不信任。

(四)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小学生所学生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初级文化知识,特别是以认字识字和简单的数字计算为核心,因此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真正能够学到的社会实践知识并不多,同时他们也难以将其所学文化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再加上学校、社会和教师并不是非常看着实践教育,因此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为加速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培训,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强高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应当从小学生抓起,形成“四位一体”的小学生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初步运用知识于社会实践中的综合能力。

(一)学校: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能力双培养

除全面注重并提升小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外,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培训,在师资培养上予以经费倾斜,定期组织教师的普修和专项培训,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开展专门的经验交流活动。学校可邀请外部知名专家和权威教师参观交流,或组织教师团队参观学校;也可以寻求相关机构的帮助或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通过长期持续的教学培训和交流,教师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与校外人员开展教学合作,吸纳其他行业人才,积极拓展教育学习方式与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系统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教师:参加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引导与培育

首先,教师要培养课程总体设计和科学规划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学习实例,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最好结合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其次,教师要合理把握引导的程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根据学生的合理意愿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以此来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注重课程指导的全面性,渗透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学生的问题和疑问得到解决,科学合理地为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和活动预留空间,并以鼓励和引导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最后,教师在课程主题的确定上要体现趣味性和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行合一,突出教以致用,学以致用,教做融汇,切实把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开展活动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进行教学评价要力求启发性与激励性。

(三)社会:大力支持并配合学生实践素质提升活动

在我国小学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应当全力支持,积极配合,首先应当安排专业实做队伍对小学教师进行集中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其次应当充分与学校沟通协调,根据实践课程教学需要,积极提供适当的场地、道具等物质支持,努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教育地位;最后社会各界应当与学校建立健全长期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合作关系和典型的实践教育基地,为全面助力小学生实践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撑。另外,学生家长应当及时掌握学校实践教育教学动态,积极配合学校实践教学活动,想方设法支持和鼓励孩子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洗衣、扫地、擦洗家具、洗菜、煮饭等小事做起,从小就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积极动力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脚踏实地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整合、拓展、延伸和创造,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和宗旨,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校多方的合作和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宋鹏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9-10

[2]濮楠楠,陶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及解决对策——以马鞍山小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1(03):2-3

[3]陈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20(96):7-8.

猜你喜欢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小学
简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