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021-12-02 13:26杨思航陈坤琪张浩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防范治理重要性

杨思航 陈坤琪 张浩驰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会计信息在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会计造假的现象日益猖獗,严重扰乱了我国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本文对会计造假产生的背景及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对会计造假的背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会计造假的常见形式也展开了描述,以便对会计造假手段地治理。具体阐述了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产生的影响,并对会计造假的问题提出了防范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造假;防范;治理;重要性;措施

一、会计造假产生的背景

(一) 会计造假产生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能快速地恢复经济发展和建立经济体制,中国借鉴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选择了走计划经济路线,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组织和会计制度,此时的会计制度还停留在国家层面。然而经过大跃进、文革的两次冲击,初期形成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消亡殆尽,此时需要重新建立 一套满足实际的会计制度。

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来临,中国迫切地需要发展,国外更加成熟市场经济的经验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中国的计划经济慢慢转变为市场经济,最终于1984年,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股份制得到通过,可以应用于市场,相关条例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详细的说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始营业,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相关制度的欠缺,国家的管理工作也只能在摸索中前进,由于当时在法律法规上还不完善,存着许多漏洞,部分企业为了上市融资,美化报表、逃税漏税等各种原因,不断出现造假现象,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从而引起了国家的重视。1993年,我国推出了第一次会计制度改革,完整的会计制度开始形成。2006年2月,新的会计准则开始出现,进一步地提高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及可靠性,会计造假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

二、 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

1、会计造假产生的内部原因

(1)单位领导人指导方向有偏离

由于股份制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在实现目标利润的期间,就会出现利润分配的问题不匀的问题。所有权方想将利润最大化的分配给自己,而资本运作方想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者自身福利的提高。

主管瞒天过海凭借自己的权利,让利益流向自己或者其他利益集团,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各项经济事项的发生。还有一些企业负责人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账,用虚增利润骗取银行高额贷款,甚至隐瞒利润逃避税收,更过分的是虚增个别数据来遮盖自己贪污受贿的罪行。这些现象在当前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造成会计造假的关键原因。

它主要表现在:

企业偷漏税收行为。企业为了偷漏税收或推迟纳税时间,虚假的抵扣进项税,大部分会在会计报表上做手脚。也有些上市公司,在做账时多计费用,少计收入,尽量少纳税或者不纳税。

粉饰公司业绩。在当前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公司为了把自己的担保风险降到最低,都不愿贷款给亏损的企业和无信用的企业。因此,有些经营业绩较差,信用不好的公司为获取贷款或为了发行股票,会对公司进行财务包装,比如虚假的财务报表。而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这一问题有详细的规定,《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满足持续三年的良好盈利情况,业绩清晰可见,这样才会有机会在证监会的审批上通过相应的条件,有的公司为增强自身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些问题而苦恼时,股票的成功上市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公司的上市对于那些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公司,财务相关资料的造假就成为他们的一个便径。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投机取巧十分常见,许多公司的股价与本公司实际的经营业绩变动都不一致,优股不优惠价格,同时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又很大,他们对公司所反映的经济状况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根本不重视,这才给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机会。

(2)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公司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有的职位混淆,导致有点权利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财产清查的范围模糊,时间不确切;对会计资料定期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不到位;会计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

2、会计造假产生的外部原因

(1)政企权责不明确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与政府之间应该是权责分明,两者分开的。但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政企分不开,权责不明确的问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会直接影响企业真正的独立经营,政府部门有着严重的政治色彩的官员干预企业 业的经营,使本企业的领导不能大胆自由地让企业发展,而是更在意自己能否被提升职位,企业管理人员也会出现肆意违反法律制度的情形。出现真实的财务情况不会得到真实的反馈,从而影响企业的經营管理。

(2)会计有关制度的缺陷

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发展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体制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然而在变革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状况。针对在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在法律制度方面一时还不能很好地去应对。新的《会计法》虽然已经颁布,但是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手段仍然落后,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的需要,还是原来过时的法律法规,比如原来常用的《会计法》,目前已经很难在市场实行,但有的企业还是按照它做事,致使公司的会计管理工作非常混乱。

有些企业钻法律的漏洞,采取合法不合理的方法及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通过关联方交易或与子公司分公司的交易等多种手段虚增经济业务的发生。从而造成了企业的经济业务及会计信息不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的措施与策略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相关人员的法律观念,增加其职业规范能力,

企业有责任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增强自我约束力,抵制利益诱惑。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提升业务能力、提高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目的。其次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督导考核,采取个人能力与所分配的待遇挂钩等措施来激励他们。让他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原则,增加自身从业的诚信力度。

(二)改善审计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功能

会计中的监督有以下四方面: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会计监督、执法监督。

1,审计监督,对于企业或者单位内部来说表现在制度不合理,监管不到的问题上。对外主要表现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个人或者团体利益而违法犯罪,出现外部审计不会被正常地执行。

2.由于有关部门的独立性,权利执行受到制度法规的干预,财税部门,审计部门相互交互性少,在执行时不能保障同时满足情况,监督体系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就会难以控制财务风险。

3,会计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迫于企业的压力,在工作中迫不得已,制度监管不到位,出现会计在企业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4,执法监管也存在违法行为,对于企业来说,虚假的财务信息很容易通过相应的检查,同时在监督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被贿赂的情况是时长发生。由于会计造假的过程简单容易,被发现的概率也低,所以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中也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加强会计造假信息的披露程度

会计造假总的来说还是监管不到位,没有法律的约束,对于相关法律的建设必须符合全局观,整体观。国家政府必须加强对应法律的建设,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避免不法人员在工程中不断造假。同时增加会计人员的待遇,良好的待遇使会计人员在利益面前堅定不动摇,保障财务等数据的正确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专业的培养,让会计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廉洁。同时相关的法律严格地执行,规范化,合理化,保证会计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对于有关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必须去民事责任进行处罚,建立会计人员的档案库,记录披露相关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支磊.会计造假与防范治理措施[J].明日风尚,2016(09),

[2]莫娟.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营销界,2020(24),

[3]吴良海.会计造假的制度成因及其治理对策[J].上海会计,2002(11),

第一作者:杨思航,2000-6-21,男,汉族,山东省临朐县,会计学

第二作者:陈坤琪,2001-2-17,女,汉族,辽宁省铁岭市,财务管理

第三作者:张浩驰,2001年7月5日,满族,北京市,会计学

猜你喜欢
防范治理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