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的听障大学生学习过程研究

2021-12-02 13:26李明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学习过程

摘要:听障大学生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依赖视觉、稳定性不足、学习效率不高以及学习深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观点为出发点,将学习动作的八个阶段作为参考,分析听障大学生的学习阶段,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策略建议。

关键词:信息加工理论;听障大学生;学习过程

听障大学生在进入融合班级后,往往会表现出不合群、水土不服的情况,总体表现来看通常是许多课程跟不上、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结果达不到预期,最终出现挂科甚至在心理上产生没有自信的情况。通过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介入,从根本上分析其学习过程,可以尝试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信息加工学习的特征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学的两个研究对象之一,从教育技术学创立以来,围绕学习过程的基础原理就一直充满争议。不管是行为主义观点、认知主义观点还是建构主义观点等等,都对学习过程做了各自的阐述,并做了大量实验来证明。本文将侧重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原理角度来研究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过程。

1.信息加工学习的含义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当下的延伸

信息加工学习的提出时间在上世纪60年代,当学者们将其与建构主义的心理学思想融合起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开始走向成熟并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时至今日,信息加工理论依旧在教学设计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教学事件与学习者内部心理的学习过程联系起来的理念,对现代的课堂教学依旧有效。

二、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征

1.听障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征

聽障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缺陷,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具备自身的感知觉特点、记忆特点和思维特点。

在感知觉特点方面,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障大学生的信息更多地依赖于视觉、触觉和动觉的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听障大学生经常获取的信息不够完整,在理解力方面存在欠缺。根据缺陷补偿原理,视觉在听障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听觉。在注意特点方面: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听障大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吸引和支持。另外,听障大学生注意的恰当分配存在困难,难以做到同时既看又听,视觉兴奋和听觉兴奋不能一起产生。在记忆特点方面,听障大学生的形象记忆要优于语词记忆。另外无意记忆要占优势,有意记忆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对记忆任务地意识、活动的动机与情绪作用以及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思维特点方面,听障大学生由于语言发展迟缓,思维发展表现更多的是具体形象性。主要依据头脑中的表象或表象的联想来思考。能够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却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

2.听障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听障大学生的学习特征情况,自然而然在学习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1)学习依赖视觉。

虽然除了听觉意外,听障大学生可以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共同完成许多学习任务,但是在常规课堂学习中,很明显,视觉占据了绝大多数。如果是融合班级教学的话,教师手语功底不够,大多凭借文字和口头语言来讲授。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听障大学生会有很大一部分学习是靠个人对文字的理解来完成,理解力差的学习者在遇到抽象的知识时往往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也就是说,视觉虽然是听障大学生学习的必然途径,但是仅靠单纯的视觉来完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2)学习稳定性不足

视觉的优势在于信息传递速度快,尤其在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视觉信息的获得有天然的优势。听障大学生在缺陷补偿的情况下,视觉则更为灵敏,在课程学习中反应迅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视觉信息的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但视觉信息的波动性非常大,特别是在存在视觉干扰信息的情况下。例如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教师的肢体动作或手语手势都包含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信息,听障大学生在这些信息面前,一般情况下是能较好地获取教学信息。但是课堂环境中的干扰因素还是存在的,其他同学讨论的动作、教师对一些专业术语或者难以理解内容解释不顺畅、教室外面走过的一个身影、课件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些小动画或者干扰色彩,这些都有可能会分散视觉注意力。也就是说,在课堂学习中,听障大学生的学习稳定性不够持续。

(3)学习效率不高

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自身的学习者特征,同样每位听障大学生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基于这些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听障大学生在视觉信息之外往往会被自身的这些因素所影响,采取选择性学习的方式或者自定步调的方式,导致学习过程不顺畅。例如,部分听障大学生对视觉艺术类的摄影课程非常感兴趣,不仅仅在课堂学习中很愿意参与进去,甚至会在课后钻研努力拍摄作品,理论上有自己的理解,实践上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这门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视觉素养要求比较高,实践动手能力也是听障大学生比较能适应的。不过在其他的理论要求更高的课程上,比如教学系统设计、数据结构等,听障大学生往往学习比较费力,学习效率普遍不高。

(4)学习深度不够

本科高校的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理论性,大多数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听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依赖具体形象的信息,直观的信息比如视频、图片等更容易被接受。随着语言经验的不断积累,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但是总体来讲,对于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不深。例如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中,学习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时,在对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层次进行学习时,听障大学生对于这些概念和层次的差别很难清晰地分辨并描述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常听障大学生在学习更高层次的抽象概念和知识点时,也就是对知识的学习深度达不到较高水平。

三、听障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阶段分析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理论中可知,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分别是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会议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在每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换一种思路来看,可以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观点出发,分析听障大学生的学习阶段,并为其组织更好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1.动机阶段

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它主要是借助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考虑到听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在听障大学生学习开始之前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PPT或者图片制作的概述介绍,使其在学习未开始之前就能产生学习预期,尤其是产生对该课程学习结果的满意预期,也就是产生对这门课程能够完成并得到较好结果的想法,进而激发其开始学习的动机。

2.领会阶段

产生学习动机开始学习,首先必须接受刺激,且只能是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这里就需要学习者能注意学习相关的刺激。根据听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可以在学习开始阶段采用手语结合文字的方式来讲授知识点,并完成沟通。当教学者发现注意力开始偏移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播放一些视频或动画作为辅助讲解或者案例讲解。当听障大学生能做到有意注意类似的有效刺激时,就完成了大脑的选择性知觉,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

3.习得阶段

领会阶段的学习大多都只是短时记忆,也是学习完成的必经阶段。要想真正获得知识,就必须让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也就是完成习得阶段。鉴于听障大学生学习深度不足的问题,习得阶段对其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策略,开展小组讨论,尝试让知识点或者概念从短时记忆的位置更深入地推进,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

4.保持阶段

当进入保持阶段时,学习者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储存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听障大学生而言,已经完成了信息的输入,信息已经较好地传达到其大脑中。听障大学生更擅长形象记忆,为了使其更好地保持并为所用,需要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抽象记忆,便于提取应用。

5.回忆阶段

相对其他阶段而言,回忆或信息提取阶段最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对于听障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提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育教学来说,虽然立足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为普遍,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

6.概括阶段

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同一个或者相似的情境之中,应该能做到将所学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能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尤其是对于听障大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集中,适应情境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指导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具有相关信息的教学信息,为其多创造提取信息的机会,引导学生达到概括,掌握习得概念的原理和原则。

7.作业阶段

任何一门课程都会布置作业,其重要功能是帮助教学者获得反馈。同时,学习者通过作业可以判斷自己的学习结果。听障大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类课程的作业时都比较得心应手,比如摄影课程,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更多的还会在作业中加入创意。但是在比较偏向理论的抽象成分比较重的课程来说,一般情况下作业完成的情况都不是很理想。作为教学者,可以为听障大学生布置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比如增加作业中调查实践的比例、提高实践制作的比例。

8.反馈阶段

在作业提交后,教学者给予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使其获得满足感。虽然听障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交流困难,但是自尊心较强。给与表扬和鼓励是必要的,甚至会起到强化的作业。例如在摄影课教学中,有听障学生的作品完成和创意都较好,在课堂上给与口头表扬和成绩肯定,都会对其有一定的鼓励作业。这样的反馈会形成良性刺激,激励其继续保持,重新完成上述学习阶段的循环。

四、结语

听障大学生在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在学习中又是一个需要多关注的多样化的群体,在其学习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地搞一刀切。借助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指导,可以将其学习过程做出科学分解,促使教学者和听障大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教和学的问题,不断优化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听障大学生能真正高效地实现较好的学习结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信息加工学习理论[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8409570?fr=aladdin.

[2]郭斯萍.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兼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江西教育,2004(Z1):48-49.

[3]夏传真.基于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00(022):161-162.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社交媒体策略的融合学生学习过程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0667)

作者简介:李明扬,男,1982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学习过程
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微信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