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

2021-12-02 13:26王红英陈晓慧庄成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研究课程建设

王红英 陈晓慧 庄成凤

摘要:当前我国职教发展进入了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课程建设对提升职教内涵、质量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环节,职教领域围绕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实践探索初成规模,但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课程建设与专业教学水平未实现根本性提升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以下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创新研究

引言

市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与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数量上的不平衡。而想要让应用型物流人才得到增长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高校的专业培养,另一种是企业的岗位培养。截止到2006年,中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多达220余所,这其中不乏有国家研究性大学以及应用型大学。但各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培养出的物流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符合企业和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一、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物流管理的作用在于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物流业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行业企业本身创造的税收、就业等,更在于支撑和促进区域内各相关产业产生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有力推动区域经济较快增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物流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于物料管理实践,具备从事物流管理相关的系统规划、设计实施、运行维护、技术服务以及业务管理等工作。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不足

(一)专业教师思想认识有待增强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问题上,课程思政理念的加强应是各学科专业教师的共识。目前,一些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只做好了专业教育即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人为地割裂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

(二)课程设置欠合理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为理论教学,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也同等重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物流运作的基本流程和相关专业操作的技能。经调查发现,在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只有半数能够掌握少量的实践技能,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课时设置较少、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学生只局限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能直观地感知并理解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运作,缺乏实践性。

(三)对思政要素的理解不够深入、课程融入不足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是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使物流管理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达到育才树人的教育效果。在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导致课程思政建设走进误区。在实践类课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最终导致事倍功半。

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措施

(一)立足区域的专业特色性

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差异较大,立足区域,將新兴的物流管理领域技术与知识体系、需求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引入高校课程,发展立足区域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区位特点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缓解市场供需的方法之一。以云南省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云南省位于西南片区,属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一带一路经济带重要省份。云南省部分高校能够很好地结合此特点开展面向东南亚的国际物流培养国际物流方向、有国际物流操作实务能力的物流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东南亚物流、东南亚经济概论、专业英语等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开展相应的双语课程。

(二)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课程思政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育中,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的广度和深度,从课程所涉及专业、行业、国家、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要进一步优化、创新教学设计,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实践课程中应联系实际,提炼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例如在介绍我国物流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时融入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等内容。

(三)理论课程中引入实践性教学

理论课程采取课堂线下教学或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在理论课程中引入实践课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对社会物流现象与物流知识的关联性较敏锐,能优化好课程设计。理论课程中实践性教学需要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可通过建立课程小组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方案如下:在第一教学周建立课程小组(2~3人一组自由组合),为后续每周的实践活动做准备;在第一周即让学生获得每周的课程内容安排,每个小组认领一周的实践活动或小组设计活动,提前规划和安排小组作业,做好汇报准备;通过学生先体验,老师再讲授知识点及点评的方式,学习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很好地将物流管理与所学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现象融会贯通。

(四)重塑课程体系,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科学有效地建构课程体系,需明确课程体系立足点,从宏观角度即课程结构体系,从微观角度则是课程内容体系,从宏观课程架构剖析“1+X”证书制度下“三能兼容+课程融通+横纵双跨”课程体系,以物流类岗位技能为指导,以理实一体的建构模式,以培养学生在智能物流领域中操作管理和系统优化能力为核心,以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和改善、进行自动化立库物流系统设计、物联网工程实施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物流行业现行的职业准则,融合“1+X”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其中“三能”即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质能力贯穿课程体系始终,是该课程体系的灵魂,课程学习及课堂教学领域的设置按照物流管理技能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物流核心岗位技能体现职业本科的高度与深度。

结束语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社会需求、职业层次以及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应用性、综合性,教学内容要贴近物流管理的生产实践以及工作流程。同时高校也要保持对物流行业的密切关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适应性以及前瞻性。

参考文献

[1]唐臣,黎其健.产教融合的职业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05):56-58.

[2]杨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初探[J].知识经济,2020(10): 154-155.

[3]潘新宇,甄建艳.新时代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14-315.

[4]李艳.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J].物流技术,2019,38(04):149-152.

[5]林锦钊.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与分析——兼谈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2016(05):171-174.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创新研究课程建设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