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闻传播学科外来术语的规范化

2021-12-02 15:32张译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规范化

摘要: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人机融合、人机共生的后人类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而言,后人类时代变革了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主宰”式教育模型,转向了人机共生的新范式:教育主体的赛博格化;人文学科转向后人文学科;大学教育的去中心化。近年来术语词典的编撰,《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的审定和公布,本学科专家、学者发表有关特定外来术语的学术讨论、争鸣文章等都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外来术语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但推广应用滞后,公共文化等领域误用、滥用外来术语的现象仍为数不少,有必要将其纳入依法行政的轨道,加以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科;外来术语;规范化

引言

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是从西方引入的学科,外来术语是学科术语规范化工作的重要对象。尽管随着外来术语的引进,术语词典的编撰,名词审定等工作的开展,学科外来术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总体上一直处于少法可依的状态,审定公布的外来术语的推广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相关法规建设、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1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呈现的问题

1.1新闻语言写作格式固化

在定式思维的影响下,不少记者过于相信积累的经验,影响了新闻写作的创新。研究发现,通报式语言为写作常用语言,大量行业术语充斥在新闻中,影响了新闻语言生动性的发挥,导致写作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1.2内容可读性较差

新闻内容视觉化的优势可总结为两点:一是,提供给受众的内容层次更深,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更便捷;二是,内容独具匠心、形象生动,更容易还原新闻事件本身。但是,研究显示,国内的新闻报道内容往往未能有效展现出以上两方面,影响了新闻内容的可读性,使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体验感大打折扣,影响了受众阅读新闻的积极性。

1.3视觉化语言未被灵活使用

新闻写作期间,诸多新闻工作者没有灵活运用视觉化语言,无法通过新闻语言有效表达新闻事件核心内容,影响了新闻写作质量及效果。

2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新声音

2.1新媒体主要特点

在数字时代到来、新媒体产生的大背景下,电视的地位被互联网取代,变为传统媒体,播音主持迈向新起点。新时代的新媒体主要有三个特点。

2.1.1开放性强

与传统媒体相对比,新媒体的传

播方式和播出方式不再局限于相对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如今任何时间和地点,用户都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这也就意味着主持人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中。

2.1.2自由性强

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兴平台,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更加灵活,主持人发挥的自由性相较而言更强。例如当下出现了许多直播平台,只要有手机就可以成为主播,只要有吸引眼球的内容就能获得观众的青睐。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逐渐成为“主持人”。

2.1.3.互动性与参与性更强

在新媒体的環境下,越来越多平台出现,这些平台对主持人的要求降低,同时受众变为节目的主体。同样以笔者所在的直播平台为例,北京电视台旗下的《北京时间》是一个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平台提供的节目丰富,依旧是由主持人把控节目流程。但是与传统节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互动的弹幕环节,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节目的观点,主持人甚至可以暂停节目流程回答观众的问题,与观众及时沟通与互动,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而这也对主持人应变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

2.2如何发好“新声音

2.2.1守住规范底线是基础。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能只重视简单的播读新闻,更要思考怎样能够把新闻播好。需要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守住规范底线这个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具备娴熟的基本功,这是稿件播出好坏的关键。字正腔圆会使播报更生动形象,而所谓“端着”绝非字正腔圆所导致的,主要是因为内心的理解与必读欲望不强。只有坚持党的立场,满足群众的需要,新闻广播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必须在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保持新闻播音的基础素养。

2.2.2发展时代个性是关键

表面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似乎降低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准入门槛,但实际上成为优秀主持人的标准却更高,不仅要求主持人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还要求其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显著,不再靠节目给主持人个性定位,而是以主持人个性作为节目的标识。

3新闻传播学科外来术语规范化的保障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是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科技名词工作主要依靠政策性文件进行管理,如国务院1987年有关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遵照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的批示,1990年,当时的国家科委、中科院、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单位遵照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术语,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批示精神。也正是这两份文件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虽有个别条款对科技名词的使用做出一些规定,但是这些条款的调整范围狭窄而零散,远不能为科技名词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据。新闻传播学科外来术语的规范化是国家科技名词规范化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由于新闻传播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其名词审定工作较其他学科起步更晚,在那之前,学科的外来术语主要借助经典教材、专著、权威工具书、权威专家加以查证和规范。现阶段《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虽已审定公布,和其他学科一样,单纯依靠政策性文件开展工作,监督力量薄弱,法律依据不足,其审定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加上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尚处于过程之中,国家计划制定或修订的一些有关传媒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尚在向公众征求意见。我国新闻传播法在体系上并未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新闻传播法中涉及外来术语规范化工作的并不多。新闻传播学科外来术语规范化工作因此对法规建设的诉求越来越大。术语立法并非纸上空谈。虽然相关工作的开展仍面临诸多困难,但把科学技术名词的审定公布、推广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全面纳入依法行政的轨道已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可先从部门规章着手,经由实践再上升为行政法规,如新闻传播学科优秀论文的评审、优秀图书的评审,如果查出多处外来术语使用不规范,超过规定限额,就限令修改,否则取消参评资格等。未来相关法规建设,主要可从四个方面努力:明确外来术语引进的具体内容;确立外来术语引进的基本原则;规定规范外来术语的应用范围及其监管措施;确立外来术语引进的相关责任主体,明确相关责任。

结束语

新闻教育改革是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一个长期命题。在纷繁复杂、不断进步的传播媒介面前,许多高校希望通过改革新闻教育,提升学生的传播技能,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这无可厚非。外来术语的规划化,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建议在加快推进其汉语定名的同时,积极探索相关法律规制,进而推动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外来术语的规范化工作走向有法可依乃至法治化治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龚益.术语、术语学、术语标准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06 -12.

[2]胡百精.概念与语境:建设性新闻与公共协商的可能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S1).

[3]冯军.加快科技名词立法十分必要[N].光明日报,2012-02-29.

作者简介

张译文(2000.7-)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本科,新闻学专业

猜你喜欢
规范化
药物临床试验中常见方案偏离及改进措施
质量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分析规范化介入护理配合在TAVR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规范化和标准化变形式主义,您怎么看?
考试管理的规范化研究
浅议规范档案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