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2021-12-02 17:40姜树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理论学习广度效度

姜树英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或发展无路的问题,提出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并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发展路径。从加强理论学习的力度,拓宽理论指导实践的广度,提升理论指导的效度几个方面去阐述。

关键词:理论学习;实践运用;力度;广度;效度

本区域农村小学学校的情况特殊,学生数100名左右或不足100名的小规模学校比例占37.01%,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且呈远散点分布。农村小学以1:19的师生比为主配备师资,班师比不足,小学校的教师包班、跨班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接受线下培训的机会有限,久而久之,自身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或发展无路,教育教学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

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主要包括通识知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线下培训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这四项内容获取的渠道有线上学习和阅读。笔者提出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并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这一路径,破解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困。

一、加大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力度

教师的素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要素。扎实提高教师的素养,就要内外合力驱动,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力度,通过有效阅读来涵养人文精神,培植教师的理论素养,积淀教育智慧,增强教育教学技能,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外力驱动是加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力度的策略之一。学习动机理论之一“强化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由学校给教师布置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任务,并赠送读本是驱动学习的外力源之一。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前沿信息,从通识类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学习类别选择读本,给教师配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读本,课程标准、教育专著,征订教育期刊等。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点单式”给学校提供书单,由学校统一购买读本,供教师阅读。强调学习后的输出,是外力源之二。方式一是口头输出,通过学校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等形式,让教师在读后把所得分享交流,达到思想的交融。方式二是书面输出,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把所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为“实践运用”奠定厚实的基础。“破其卷而取其神”,还可以以文献综述的形式输出,这一形式有助于教师做主题阅读研究,对某一论题展开深入的研读,并记录下来,分析、归纳、整合,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寻找研究的角落,发掘新的论题。

内力激发是加大教师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力度的另一种策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教师的行为理性支点是教育理想,这是自我专业成长的精神内核。因此,如果教师去深入思考为什么从事教育事业,对职业有了认同感,认识到学习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教学工作的需要,因为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持续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育人工作。此外,当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困生教育问题,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的最优教学方法策勒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问题,指导学生有效合作学习问题等等,自己或同伴都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就会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从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案例的书籍中寻求借鉴别人的经验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可见,问题导向也能极大地激发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内力,这样的定向学习,效果更佳。

二、拓宽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的广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提升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能力,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点,“四结合”可拓宽理论指导实践的广度。

首先,理论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相结合。规模小的农村小学,很多时候学校的管理者甚少思考学校的内涵发展,工作实践处于上传下达状态,偏向随意性。而有发展内涵的学校,管理定是有理论支撑顶层设计,为理解、预测和实践提供导向。如运用系统学整体原理去指导学校管理,把学校的管理上升到“课程”的高度去建构整个管理体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成长等目标、内容用“课程”框架去表述,并围绕这一统整的“课程”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避免了学校的工作定位不准、目标不明、思路不清的现象。如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的“协同理论”指导学校建立“工作共同体”的管理决策。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协同理论导向下,学校管理者在拟订学校的管理制度时,会跟下属的教务、政教、科研等部门中层一起商讨形成,而下属在工作时从大局出发,自觉服从学校的管理,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分工不分家,形成自组织。

其次,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如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导班级管理。马斯洛把“需要层次”分为五层,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采用“双管轮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方法,正是基于“生理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四个层次。“双管轮下”,即单周由班干部组织管理班级,双周中队队干组织管理班级,而班干队干每月选一次。这样的管理方式,尽可能激发学生“被需要”的生理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实现的需求,让学生在班级有归宿感,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培养出一批得力的班干部,使班级管理步入了良性轨道。

再次,理论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科教学理论产生于学科教学实践,是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理念、方法、策略的凝炼,这些总结凝炼的学科教学理论又反过来助推教学实践。如用《课程标准》理论整体指导教学设计,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分解出若干个关键点,并将关键点结合本单元、本课内容特点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活动和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就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而言,理论指导实践更具体、可测。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用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理论”指导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写字”教学实践。本课要求写的字是“亮、机、台、放、鱼、美、朵、美”8个生字,在课后“田字格”的排序是按照课文中出现的顺序呈现。根据组块教学理论的“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观点,教学时把含有“几”这个部件的字抽出来重组,放在一起重点指导。先从“三看”即“一看结构,二看部件的宽窄长短,三看關键笔画的书写”这一规律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学生不难发现“亮”中的“几”写得比较扁且笔画舒展;而“机”中的“几”的书写,字形较长,“撇”这一笔画穿插到“木字旁”下;“朵”中的“几”第三笔没有“钩”,变体为“竖弯”,学生注意这几个要点就能把这几个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这样组块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掌握汉字书写规律,达成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水到渠成。

第四,理论与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策略尤为重要。用“元认知策略”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能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元认知理论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举个例子,背诵三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部分学生选择反复诵读,死记硬背,结果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才能背诵下来,也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遗忘。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才能更快地把課文背诵下来,又不容易忘记。学生经过自主思考或合作讨论探究,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以课文描写的内容为基点,去用“事物串联法”背诵;有的是圈出颜色的词,以“事物+颜色”的方法去背诵;还有的做成思维导图“总——分”结构,看图背诵。对比各种背诵方式,选择适合自己记忆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这例子中,当时解决背诵的问题是学生的认知活动,而后来反思自己的认知活动的差错并且矫正这种差错就是元认知。

三、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效度

“效度”就是有效性。那么,如何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效度?

践行理论与“写”契合提效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写可以促使教师反思现状,改进实践,成为“理性的实践者”。当教师把自己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写成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等,就后产生系统化的思想和更强大的教育生产力。

践行理论与“研”契合提效度。狭义地把这一“研”定位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即理论为核心观点,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这一理论指导下教育规律为目的教学研究活动。如“学习共同体理论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教学做合一’的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认知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说明文教学实践研究”等科研的课题的研究,就是研究某一理论指导某一个教学领域的实践研究,去探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如何建模、实践、总结成为经验。

践行理论与“评”契合提效度。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是探究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的抓手之一。评课时如果光有实例,没有理论支撑,难以让人信服。评课时,只有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教学实践案例相结合分析、表述出来,才能让理论落地。举个例子,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去衡量一节课,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为纲,再用课堂教学片段实例阐述教师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语言,并迁移运用语言;又设计了哪些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思维发展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哪些环节教学提升了学生语言审美能力,感受到语言的结构美,语言描绘的画面美,从而在言语形式上去运用创造等。

参考文献

[1]彭琼,王警可.学习动机理论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05):15-21.

[2]常凤虎,董泽华.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管理改革尝试[J].学校管理,2002(05):25-26.

[3]赵丹.我的班级我做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班级制度和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06):192-193.

[4]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J].小学语文教学,2011(25):1.

猜你喜欢
理论学习广度效度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中学编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谈教学反思下的理论学习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理论学习对实际演奏的帮助
浅析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