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文化

2021-12-02 17:40王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山川山水文化

摘要: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关键词:山水;中国山水文化

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晶,山水文化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中国山水文化,就是我们的先人在长期实践中与山水形成各种对象性关系的产物,展示出对于真、善、美的不断追求,这宝贵的财富是自然和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厚赐。

一、山水与文化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清代画家石涛概括了山水的内涵:“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在这里,山川、山水泛指包括亭阁泉石在内的广义的自然景观,是自然景观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人工与造化结合的综合体。

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开发历史较为悠久,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

山水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是指自然山水所在区域积存了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遗存。这包括有形的、可触摸的、占据一定空间的物质文化遗存,如名山大川上的摩崖石刻、寺庙宫观、洞舍书院;还包括无形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精神文化遗存。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獨尊”的地位。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观赏,吟咏赞叹。到泰山,既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又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这样说过:“我国的名胜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风景绚美,固然是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

山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源。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没有山水的养育,文化便缺少了根基与源泉;没有文化的滋润,山水便缺少了精神和韵味。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诗文使山水变得灵气飞动,绘画使山水变得形象传神,宗教使山水变得深沉含蓄,传说使山水变得温馨浪漫……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需求和关系自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1.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山水作为纯粹地理意义上的景观,进入人类的文化圈,成为审美的直接关照对象,在中外都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人类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自然神崇拜,包括日神、月神、山神、水神等。人类期望神灵护佑自己风调雨顺,家族兴旺,安居乐业。在众多自然崇拜中,对山川、河流的祭祀与人类关系最为紧密,形成了五岳、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五镇祭祀文化。帝王将相崇神的祭祀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自然山水景观的建设和开发。

2.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的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渐与山水结下不解之缘。佛因山而显赫,山因佛而著名。如: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起,五台山就开始兴建佛寺,成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名山。此后,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相继崛起,形成举世闻名的四大佛教名山。此外,中国佛教名山数以百计。这些佛教名山不仅记录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又是各代文物荟萃的场所。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古老宗教,和我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密切关系。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于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曾在青城山、龙虎山等清幽之处修道炼丹,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宣扬修道成仙,追求超凡脱俗的“仙境”。神仙信仰起源神话传说,古代神话有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都和山水联系着。道教认为,除了升天的神仙,还有一些“地仙”,居住于十洲三岛、洞天福地。十洲三岛在四海之中,三岛就是蓬莱、方丈、瀛洲;洞天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自古以来,一些洞天福地成了人间的佳境,游人仰慕名胜寻迹而至。道教也为山水文化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

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确立,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人对自然的认识由原来的恐惧、崇拜、敌对、疏远过渡到亲近、喜爱、愉悦。人们开始以审美的心境关注自然,驻足山水。这种转变在我国大致始于先秦,完成于魏晋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很多篇章都是对大自然山光水色的赏悦和体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老庄的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尤其庄子追求幻化世界中的逍遥而游,人进入一种清澄缥缈、虚空无垠的宇宙中,可以尽情遨游,任意驰骋,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山水游览活动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也促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宗教繁盛,山水名胜广为扩展,山水文化获得迅速发展,山水诗画、山水游记蓬勃发展。隋唐以后的两宋以至元明清时期,山水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4.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利用和科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从认识、利用、改造山水出发,对山水采取科学态度,遵循自然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如:千岛湖,是拦截新安江而建成的大型水库,“湖在山中,湖中有山”,一千多个山峰成了岛屿,因而获得这样的美名。为适应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我国先后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高山植物园等,为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些为山水自然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山水的文化含量,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山水文化类型。

三、山水文化的特点与形态

中国山水文化作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结晶,在物态形式上往往以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和谐统一为基本特征,构成一个个闪耀着独特神彩的风景名胜区。这些风景名胜区,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集中,环境优美,具有观赏和文化价值。中国山水文化的特点,是由作为载体的山水和中华文化的特点构成,在神采各异的山山水水中,溶入了深厚的、古老的、多样的、民族的文化内容。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淀起来的,都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中国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足以构成一部形象化的实物百科全书,从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侧面记载着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的智慧和功绩。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地理.周凤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中国旅游文化.王勇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山川山水文化
空蒙山水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山水间》
即景
山水朋友
咏 苔
山川湖海糖丘予你
谁远谁近?
动豆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