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新阶段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2021-12-02 05:58兰新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智能化基层

摘要: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向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由无数日常化的小事和具体化的需求构成的,它既有赖于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精准对接,也有赖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新阶段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要在农村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层面,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开展,服务基层大众、协调基层社会关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巩固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管理、创新基层治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强调和重视基层治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部署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中,绝大多数都与基层治理有关。

一、基层社会治理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第一,基层社会是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基层治理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坚实力量支撑。我国14亿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城乡社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学校医院、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等地方。历史证明,只要我们党时刻团结和紧密联系群众,亿万人民群众始终同我们党站在一起,我们党就有了执政的最大底气,就有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基层治理这种联系群众的广泛性、组织群众的基础性优势,是其他层级治理所不具备的。

第二,基层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汇集地,基层治理也是彰显为人民服务宗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最直接、最及时的平台。我国快速发展和变革中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也都首先出现在基层,要真正做到不让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就应当在基层社会及时化解,这就是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题不上交”为特征的“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基层治理这种服务民生的直接性、化解矛盾的及时性优势,也是其他层级治理所不具备的。

第三,基层社会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有力有序有效,就能助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就能用一根根“针”穿起千万条“线”,绣出“中国之治”的锦绣画卷,否则,再好的政策都要打折扣。基层治理这种政策兑现的桥梁性、政策成效的兜底性特点,同样是其他层级治理所不具有的。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直接影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基层治理创新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补齐短板,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

1、基层治理改革没有真正实现治理重心下移

一些地方逐级往下甩包袱式的放权以及治理资源与管理事权的结构性错配等导致基层政府不堪重负、疲于奔命。于是,在推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向村(居)社区延伸的过程中,基层政府为了缓解自身压力如法炮制,甚至将一些本来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行政管理事项借“简政放权”之名转移到基层社区。

为了使这些下放到基层社区的行政性事务落实好,个别基层政府擅自设立诸如“考核评比检查排名”的行政性激励约束机制。当城乡社区组织不得不应付各项行政性事务和考核事项时,其自治与服务等主要职责反而被相对弱化了,基层治理逐渐“内卷化”。

2、基层治理面临新的结构、背景变化之挑战

首先,基层治理的难度前所未有。城乡与区域之间的人口快速流动,使得主体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社会陌生化和需求多样化成为基层治理所要直面的社会情境,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基层治理的难度前所未有。其次,基层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企业、社会组织、村(居)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基层治理的成果应该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依然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巨大差异。

3、基层治理智能化难题

首先,基层治理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的短板。其次,基层治理智能化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从而使得基层智慧化治理设施“形同虚设”。最后,基层治理智能化制度保障不足。在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出现了基层治理网格趋向行政化、智能化治理技术“流于形式”等现象。

4、促进基层治理民主化难题

个别地方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或坚持“单中心”的管理模式,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或延续“唯GDP马首是瞻”的传统基层治理思路,甚至把追求GDP增长与保护群众利益对立起来。在部分地区,一些基层政府重管制轻协调、重堵轻疏,明显缺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而由于公众缺乏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以及公民文化发育相对滞后,基层治理民主化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基层政府主导下的“选择性参与”“形式化参与”,以及在遭遇外部压力后的“被动式民主化”等现象。

三、新阶段如何补齐基层治理短板

1、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为此,后续的基层治理创新必须要在检讨管理重心下移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真正有序推进资源和服务下沉到基层,建立健全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2、以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迈入新发展阶段,基层治理要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组织嵌入转向功能嵌入,凝聚起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治理合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型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3、促进基层治理智能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不仅有助于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而且有助于实现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等治理目标。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须立足技术驱动、人才支撑以及制度供给三大环节。

4、促进基层治理民主化。迈入新发展阶段,基层治理创新应该深入开展以村(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治理实践,以村(居)事务公开、民主评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并以党建引领基层民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基层治理民主化。

基层治理内容繁多、复杂性强,涉及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生态治理、文化建设等诸多重要方面,对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就是要充分发扬基层全过程民主,充分保障和关注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共同发展的权利,改善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兰新明,中共锦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智能化基层
基层巡览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关注基层智慧治理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智能化要颠覆什么?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