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法律教育地位及实施方法

2021-12-02 09:00李志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主体法治理论

李志玉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与国家领导人愈加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在此基础上高校法律教育获得良好成绩,也赋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新的使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指出:推进依法治国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为高校思想教育中法律教育完善提供支撑。基于此,以主体间性理论分析,法律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是相互依存、互相渗透的关系,不可缺少。在法律教育的具体实施中,需重构顶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固本求实、知行统一,旨在通过此更好地为我们法治国家中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地位;实施方法;

一、法律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扩展出的主体间性途径

(一)什么是主体间性理论

主体间也是主体技,是多种主体关系,其实质不是一般人与人的联系或者主客体关系,也区别于通过主介体完成与客体联系的关系形式。而是实现了主体到主体的直接关联或者是主-介-主的多联互动形式。主体间性理论包括:第一,主体间性是一种关联性,可以改变自身以外的事物,并都作为客体的单一状态,实现两者或者两者以上主体之间的一种交互关系。第二,主体间性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将此放在人际关系疏导时,可加强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并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以此平衡自身追求。第三,主体间性理论的产生到运用,都以主体生存为基础,若脱离生存,主体间性就丧失作用,体现主体间性自身的哲学价值。大学思想教育中实施法律教育,就实现了两个主体的互通与认同,令思想与法律看似主属关系的教育分割成两个主体,增加共同属性。所以将主体间性当作主体发展的进步,此作为当下哲学中,是新兴起的理论基础。将主体间性联系到思想教育领域,先从思想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地位分析,两者是平等的,然后从两者联系角度分析,通过主体间性理论,为思想教育与法律教育提供更加畅通的沟通渠道,完成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互相交互。最后,从思想教育的目标分析,借助主体间性理论便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其全面健康发展。

(二)主体间性理论下思想教育与法律教育互相渗透

思想教育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令其综合性思维发生变化。主体间性理论下的思想与法律教育统一于思想政治课程中,并一直在进化、演变。令学生从思想道德修养向“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进化。思想教育一直贯彻其中,但是法律教育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思想教育的变化,延伸出来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法律素养。高校教育中将思想和其中法律教育当作基础教育的“主力军”,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都有重大影响。事实上思想教育与法律教育目的相同,从教育观念分析是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人才的培育,思想教育与其中的法治教育在培育社会主义人才上的目标有通性。思想教育与其中法治教育在教学中的不同为:思想教育更加关注大学生思想状态,然后進行对应的思想指导,法律教育则是以国家宪法为基础,是刑法与民法等几大主体结合的律法,可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另外思想教育与其中的法治教育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前者广义上是塑造态度积极、三观正确的人才,促使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综合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规范与完善的过程。而法治教育则更有针对性,是单一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基于两者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可知思想教育与法律教育是不可分割、互相渗透的,法律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是法律教育的延伸。法律教育重视对学生法律思想的培养,旨在形成法治观念,并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转化为法治行为。从教学内容分析,思想教育作为思想课堂的主要内容,而法律教育又是思想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先塑造学生法治思想,然后升华为思想教育,可见法律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基础。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单纯考虑其思想的变化,还要结合国家法律发展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对应的价值观教育。当下我国治国理政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针,此也将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令思想教育与法治教育充分统一,以法律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进步。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法律教育实施方法

(一)思想教育中法治教育体系重构的顶层设计

法律教育在高校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教育体系以初见规模,“05”方案中法律教育更加倾向思想教育观念,但是随着依法治国机制重要性的加强,近几年法律教育与大学生实践需求方面发生愈来愈大的冲突,需要对高校思想课堂中的法律教育进行重构,从顶端设计解决法律教育问题,改变还存在法律教育笼统化、知识结构单一;法律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不突出;法律教育缺少适合的实践课程教育等问题。基于思想教育中法律教育机制重构后具备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运用角度考量,为保证当下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高素质要求,提升思想教育水平,可从两方面进行法律教育体系的重构:

一方面,保证思想教育中法律教育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依法治国思想已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说明法治精神在国家建设中有重要作用。思想教育的创新首先要从法律教育思想与体系上进行,从顶层设计做起。此也是优化当下法治教育弊端的有效方法。因为从顶层设计角度分析,法律教育思想与体系发生变化才能推动其教育的本质变化。并且从法律教育顶层设计思路分析,先确定教育核心思想,然后将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上,将法律精神外化,作为学生法制行为的教学目的,进而摒除之前教育中目标不明确的弊病。另外在法律教育中重新构建教育机制,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形式令法律教育实现提升法治素养的目标,并内化到大学生日常行为中,转变之前教育低效的特点。因此只有合理设计思想教育中的法律教育顶层结构,才促使思想课程方向的正确性,贯彻依法治国精神,发挥思想课的运作用。

(二)教学中倡导固本求实、知行统一方法论

思想教育的方法上,需坚持固本求实、知行统一方法论,此同样适合与法律教育中。“固本求实”即教师讲好思想政治课中的基础法律,并随着新法律的产生,随时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提升其法治理论基础。其中的“求实”指教育准求实效性,可借助创新教育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等形式,提升法律教育的效果。“知行合一”则是大学生将学习的法律理论,以多种形式与途径,转换为行动,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教育中的法律教育重构的体系中运用“导固本求实、知行统一”方法体系,从理论与行为上提供了指导作用。线下思想教育中的法律教育比较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归根到底是因为教育方法失误,而固本求实、知行统一则是教育教育方法的改革,也是高校法律教育的必然需求。

综上所述,法律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国计民生,做好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有效实施思想课程,是重要又困难的工作。经过对法律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教育体系结构与方法上进行创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会芸,冯晓玲.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发展研究(2006-2018)[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6):68-73.

[2]高丽婧.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中国文艺家,2018(09):225.

[3]布音克西克.法治中国视角下南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路径探析[J].智富时代,2018(07):75.

猜你喜欢
主体法治理论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论碳审计主体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