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导向下云南省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1-12-02 09:00罗晓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

摘要:作为教育部2010年的工作要点,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应面向市场需求,立足岗位职责,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本位,贯彻创新理念,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职责所在。因此,各院校应该从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方式、组建创新创业型专兼职师资团队、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生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具备创新创业理念的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云南高职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为教育部2010年的工作要点,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同时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迫切要求。当今社会对多元化创新人才的需求,使得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上必须改革,从而满足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经济学专业在我国现有的十二类学科门类中占据主要位置,经济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高低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出现及相关内涵

1、创新创业教育的出现及确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概念。我国在1991年就已经在国家教委原基础教育司的牵头组织下,在六省市开展了试点研究。而随后在1998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的会议中,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文件中,都将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及创业精神设定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自此,创业创新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推广,并成为全世界各所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1]。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创造性和创新性教育,其本质是创新,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它是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发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而诞生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2]。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隨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全球第一,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得有了迅猛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高职院校在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无特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雷同的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类型的院校,在经济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法体现不同院校的特色。以云南省高职院校为例,无论是建筑类院校、农林类院校还是商业类学校,在经济学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有相当高的相似性,丝毫体现不出不同种类学校的特色,同时也无法在课程体系中起到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2.经济学课程教授中偏重于理论知识

我国高职院校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占据了大部分的课程安排,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甚至在一些授课教师的认知中,都认为经济学专业课程就是理论知识的传输,实践是学生走进社会的学习,而不是在学校里。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使得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而只有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才会有专业实习的安排。而毕业来临学生就业的压力,又使得仅有的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长时间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学习兴趣。重理论,轻实践成为了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致命缺陷[3]。

3.经济学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

在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没有走出校门,对企业的实际操作并不熟悉,对企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有限,在给学生授课时基本属于照本宣科,教授相对乏味的理论知识。

4、在经济学教学中没有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更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正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我国素质教育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基本看不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影子,突出表现在两点:一是在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同时也没有相关课程规划;二是,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几乎没有教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相关的教材[4]。因为没有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担任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没有受过想过专业培训及学习,因此,在经济学专业中,无法起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学生的教学目标。作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省份,云南省高职院校中,在经济学专业教授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班出身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理念经济学专业人才的模式

1、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经济学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其中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理念的经济学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要在现有的基础课程中加入创业相关课程,比如创业法律、创业财务、创业管理等课程,让学生可以掌握创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创业精神。其次,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和传授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相结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填鸭式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利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优势,通过增加创业案例分析、创业企划设计以及举办创业模拟大赛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想象力自由发挥。教师也可通过场景式的互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并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将创新创业思维灌输给学生[5]。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省份,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教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在全省各大高职院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于2011年起每年举办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比赛,从而大幅提高了本省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2.高职院校应加强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缺陷是空有理论知识,而动手实践能力弱,高学历低能力的学生比比皆是。因此高职院校应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经济学创新创业专业,进行对学生创业进行专业教育,另外要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室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和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合作

高职院校在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尤其是与当地的高新技术园区共同建立创业科技园,在创业园中设立相应的创业教育机构,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并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科技社团,并派出专业教师进行管理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创业的咨询。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具备创新创业理念的经济学专业学生,离不开与社会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通过和企业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取得学校与企业的双赢。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应更加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校企联动,互相扶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与利益共享。学校将学生的实践实验室放进企业中,让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实际训练和培养,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高职院校除了让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学习之外,同时也应将相关的企业家“请进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企业家也可以将学生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想法带出校园,进入企业中予以实践,真正将创新创业理念落實于实践中。为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积极推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6]。

云南省除了拥有著名的西双版纳、大理、丽江古城等旅游资源外,也有着诸如红塔集团、云南同业、红云红河、昆钢、锡业集团等著名企业,因此,云南省高职院校应利用地方优势,通过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中,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理念的专业人才还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之处,不但教育模式毫无特色,而且只重视理论教育,疏忽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于教学中,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创业实验室,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外,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地方高新开发区,尤其是与地方相关企业的通力合作,实现校企联动、资源共享、互相扶持,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150

[2]杨晓莉.“互联网+”高职院校创业驱动策略[J].职教论坛,2017,661(09):36-39.

[3]任海华,赵晓玲.创业创新视域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30(1):47-51.

[4]贾彦峰;李月云;刘来霞;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不足及其改进——基于安徽省6所高校调研[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2期55-56

作者简介:罗晓艳,女,彝族,籍贯云南省镇康县,1982.11,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方向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实验课教学探析
提升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