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筑育人共同体实践模式研究

2021-12-02 11:20王久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共同体育人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高校基层党组织、地方社区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员、社区党员、学生积极分子等要素构成的基于学校与社区的共同体正在消解,双方在功能上的一致性,使育人共同体的提出在必要性、意义和路径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基层党组织;地方社区基层党组织;育人共同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提出“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了认识的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宏观,这三个“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主体框架。共同体,文章认为是指两个以上主体为了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使用共通的介体或载体而结合成的利益集体。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落实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社区党组织担负着做好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做好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高校与社区党组织育人共同体就是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主要指学生党支部)与社区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职责。

一、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基层党组织打造育人共同体的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

高校學生党员是主力军,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学生党员的预备军。随着高校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建工作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如何加强入党引导和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关乎育人成效。每年培养大量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这个关键群体的教育管理,就是抓住了育人的龙头环节。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然而,高校学生党支部会议、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上以学习落实学习,入耳容易如心难,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更是难上加难。

2.社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区基层党组织里的党员呈现出年龄层次分布广、职业分布多样、成员数量多,且其中不乏老干部、老革命、劳模等先进典范。这些优势为社区基层党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受工作时间、地点的制约,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不易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自身理论水平有限,社区组织举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参加者寥寥往往都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或者几个“熟面孔”;缺乏群众参与的广度与理论研究的深度。

二、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基层党组织打造育人共同体的意义

党组织共建是指几个基层党组织互相融合,协同组织党建活动,共同开展党建工作的特殊形式。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共筑育人共同体则是从党建功能发挥的角度上,从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视角下,基于立德树人总任务学校与社区党组织结成的共同体。育人共同体是以新时代党对大学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指引,以党建为龙头、党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有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

新时代的党建工作不是某一版块的单一着力,而是各个方面的全面统筹,行业基层党组织与学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共建育人共同体,有助于提高双方的工作效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建筑经济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其与学校附近的四大社区结合育人共同体,学生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时,邀请社区的老党员来为学生党员讲革命传统,同时与在校学生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学生党员将新媒体上关于党的最新的理论、路线、方针摘录下来,跟社区老党员共同学习进步,这种学习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社区与学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社区党建主力军是社区工作人员与老党员、老干部、老革命。社区工作人员中非党员人数占比不低,且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老党员、老干部、老革命虽然有参与党日活动的热情,但是受限于身体原因,无法像年轻人一样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去。高校与社区基层党组织打造育人共同体,能够有效的盘活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在开展各类党建活动时,学校基层党组织可以派出党员和积极分子志愿者,保证了社区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党建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建设育人共同体路径

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机会大于风险,应从顶层设计角度坚持政策与氛围双引擎,本着就近、共筑、优势互补三大原则,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共建、共享、共育。

(一)着眼于顶层设计规划,坚持政策与氛围双引擎

学校应制定德育分考评办法,将青年团员纳入到政策范围之内,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加入到社区这个大舞台。通过出台德育分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青年团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对申请入党人登记造册,并将名单共享给社区,将申请入党人是否参与过社区服务作为共青团推优和积极分子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党建带动团建,以团建促进整个学院青年学子投身于社区服务之中。在社区营造青年学子进社区,社区党员结对子活动,建立社区党员培养青年学习积分制度,在社区推优,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将此作为参考。激发社区党员、先进典型、榜样人物对接青年学习的活动。

在氛围营造上,学校和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育人共同体应当致力于打造双方共同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上进行规划设置,找准各方面联动共建的要点、重点。基层党务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全方位宣传、推动各党支部开展联合育人工作,形成共建氛围,让“形式”发挥引领内涵的作用。

(二)确定共筑、就近、优势互补三大原则。

保障育人共同体有序推进确定合理的联动共建原则,从而构建有序的共同体网络是基于稳定的推进共同育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基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既需要党委、党总支层面在联动的高度上、标准上、要求上加强规划、指导和监督,又需要党支部层面结合支部实际选择联动对象。在党支部联动关系的构建中,可以参考的原则主要有:一是就近性原则。学校与社区双方距离不应该过远,在实践中,一般不高于10公里,特别要考虑到疫情背景,学校经常性变化入校方式,在审批制和备案制来回切换。二是目标一致原则,即共同体的双方 (以下简称“双方”) 在某一重要目标上的一致性较高,通过共同体的建设促进目标达成度;三是优势互补原则,即双方具有各自的优势,在工作中达到明显的互补作用。

(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共享、共建、共育

大数据是就是基于海量数据实现资源共享是党支部联动的基础,资源共享是党支部与地方社区在育人问题上的共同诉求。资源共享则要求双方必须要共同建立必要、节约、高效利用为目的,保证联动价值价值的平台。三是在育人问题上达成一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新时代公民道德纲要为基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不断推进双方互信、互惠、在学生培育这一问题上达成最大公约数。

参考文献

[1]宋倩.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城市社区党支部共建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185-186.

[2]刘晓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新探索[J].教育观察,2018(11):53-54.

[3]郑宽衡,张超榕.高校与社区党支部共建模式的探索[J].闽江学院学报,2005(04):119-122.

作者:王久洋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党建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建立“育人共同体”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共同体育人
爱的共同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