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防控措施

2021-12-02 11:17张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水稻措施

张振

摘要:水稻倒伏是多方面、综合性因素造成的,是阻断营养运输、产生空瘪粒、影响米质的重要原因,是增加劳动成本、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瓶颈。为了有效避免和减轻这种现象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保障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强劲,养分输送籽粒充实度完好等高产性状的稳定表现,增强应对“大风、多雨”等自然条件的抵御能力,根据当前水稻倒伏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围绕品种、灌水、施肥、防病、种植密度、状秧等几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一下预防与防治水稻倒伏方面的技术。

关键词:水稻;倒伏防控;措施

当前水稻倒伏并不鲜见,且有增多之势,不能轻视。现在栽培的水稻多是高产或超高产品种,肥水管理好,管控稍有不慎易倒伏,造成减产和米质下降等。倒伏的水稻会减产10%—30%,严重者达50%以上,同时增大收割难度、增多劳动用工,危害不小,应采取综合措施化解。

1水稻倒伏的症状

倒伏是水稻生产的一种生理失调,从症状上看,有两种类型的水稻倒伏:根,由于田间土壤营养不良,根系生长和根浅不稳,缺乏支撑,最轻微的风和雨倒伏发生在地面;茎落,由于稻秆不强,负担不起上重,所以它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在第二和第三个节间茎的茎基部纤细,茎基部干物质轻,细胞纤维含量小,基部节间细胞壁和维管束厚壁细胞较薄。

2水稻倒伏的原因

2.1品种抗逆性弱

品种本身抗倒性差,茎秆细软,根系发育不良,这样的品种一旦生产上应用成为了水稻倒伏的内因。

2.2整地质量差、根层浅

耕作是创造优越的土壤环境,为水稻优质高产打基础。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以及产品质量安全,而有的地块,特别是老水田区,有机质及土壤养分降低,土壤结构变差,再加上耕作质量不佳,未达到下实上松,泥烂适中有水有气的耕层。生产后期出现漏水跑肥,耕层浅,土壤板结,水稻吸肥吸水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短白根少,早衰倒伏发生严重。

2.3栽插密度大

影响水稻倒伏的是水稻多插,多插秧分蘖过多,单位面积的个体数多,群体内部邻穴之间、穴内株间争光、争肥、竞争激烈,田间小气候变坏,严重影响水稻的通风透光。水稻基部长期郁蔽,植株生长细弱,基部节间增长,纹枯病等病害加重,一旦遇到不良天气易招致倒伏。

2.4肥料单一施肥不合理

片面重施氮肥,使植株生长过旺,封行过早,节间增长,穗期叶面积过大,贪青晚熟,造成徒长倒伏。

2.5水的管理不科学

一些稻田长期灌深水,还有的地势低洼的老水田区,进水容易排水困难,这样长期积水造成茎秆基部节间纤细,下部叶片早死,根系发育不良而倒伏。

2.6病虫危害严重

在水稻栽培管理上由于大肥大水,造成植株茎叶柔嫩抗性差,防御功能下降,再加上阴雨连绵等不利的自然天气极易发生病虫危害,茎秆叶片组织被破坏,一旦遇到外力的作用如风雨天气发生倒伏是不可避免。

2.7外界不可抵抗的自然因素

受狂风骤雨、冰雹等不利自然天气的影响。

3防止水稻倒伏的技术措施

3.1选用抗倒伏品种,坚实技术基础

选用抗倒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基础。水稻基部1、2伸长节间粗、植株秆矮、根系发达、叶片短直的耐肥品种,抗倒伏能力强。

3.2培育壮秧

通过培育壮秧,做到秧苗敦实稳健,有弹性,叶色绿而不浓,叶片不披不垂,茎基部扁圆,须根多,根毛多,充实度高,从而保证植株健壮,增强茎秆的抗折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抗倒能力。壮秧标准: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

3.3改变耕作模式

利用大型机械间隔2年进行深耕整地,使耕层达到20cm,水整地时做到整平粗耙,为水稻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使肥料缓慢释放,既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又不易引起水稻疯长,有利于防止倒伏。

3.4合理稀植

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引起倒伏,适当稀植、降低基本苗数,改善田间群体密度,增强通风透光条件,提供植株个体广阔的生长空间,减轻穴间、株间生长竞争,避免生长繁茂而提早封行,有助于预防倒伏的发生。加大插秧行距(30cm)和株距(16—17cm),减少插秧基本苗数(2—3株/穴),使水稻通风透光良好,个体发育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

3.5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测试值以及水稻的需肥规律,平衡土壤养分供应,创造理想株型,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底肥在耙地前,亩施用配方肥20—23㎏,硅钙肥25㎏(二者不能混用,须间隔一天分二次施用)。分蘖肥在水稻插秧后5—7天,亩施硫铵2.7㎏加上尿素4.7㎏混用。增穗肥在水稻拔期(即倒数第二片刚伸出时),根据田间长势,亩施尿素3.3—4.7—6㎏,加上(k20≥60%)的氯化钾4—4.7㎏混用。整体上,要控氮、增磷、补钾、添微,切实解决氮肥用量过多的问题,达到养分的平衡供应。

3.6科学管水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即有效分蘖终止期前以浅水灌溉为主,实行间歇灌溉增加有效分蘖,有效分蘖末期排水晒田5—7d控制无效分蘖,之后采取湿润灌溉,蜡熟期停水,黄熟期排水晒田。以花达水泡田整地移栽,以寸水促进分蘖,以晒田来控蘖、发根、调温、调肥,在孕穗期灌护苗水,防障碍性冷害,以间歇来促穗灌浆,以干湿灌促早熟,保证根壮、杆强、基节间短粗,增加抗倒伏能力。晒田标准,晒至田面能站住人而不陷脚,叶片自立,叶色褪淡为准。要求前期浅湿交替促早发,中期及早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后期硬板湿润灌溉提高根系活力,这种灌溉模式有利于群体协调发展,从而奠定壮秆防倒基础。

3.7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二化螟蛀茎前对其进行控制,以确保水稻茎秆不受危害或少受危害。防治时期应确定在二化螟蛾始盛期,水稻拔节前2—3d(7月初期)。可用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本田施10ml/667m2,兑水3000倍,进行茎叶均匀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可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ml/667m2,兑水30—45L/667m2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4补救措施

水稻倒伏后如不采取挽救措施,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倒伏时期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刚齐穗就倒伏的水稻,宜采取棒挑处理,不宜用捆扎的方法。因为此时的水稻上节间靠地面的一侧的居间分生组织还能进行细胞分裂和伸长,使茎秆上弯生长,穗和上部1—2片功能叶能直立生长,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为籽粒提供养分。捆扎不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同时会造成较重的机械损伤,产量损失更大。

結语

水稻倒伏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的提高和病虫危害加重以及大风、大雨等不良天气频繁出现的条件下,更容易倒,一倒一大片,轻则减产10%~20%,重则高达40%,甚至绝收。水稻倒伏后,不但影响了水稻产量,降低了米质,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水稻机械收割,费时费工,增加了成本,从而减少农户种稻的收益。通过收获期对农户的调查,每亩稻田收割成本增加50~70元。因此,倒伏问题已成为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建勋,吴竞。防止水稻倒伏的具体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15)。

[2]牟洪波。防止水稻倒伏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3)。

猜你喜欢
水稻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