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域性传统民间舞蹈“九莲灯”的舞台化呈现

2021-12-02 11:20刘斐然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编导舞台

刘斐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审美有显著提高,“九莲灯”作为河南地域特色的中原传统民间舞蹈,拥有着不同的审美和传承价值,我们应该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对九莲灯舞台化运用,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纵观当下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同质化、公式化严重,技术体系的趋同以及对于主流民族民间舞蹈的关注,导致还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散落在乡村田间地头不被发现、不被重视,默默走向一种文化传承的断层与消亡。九莲灯在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中,很少有涉及九莲灯创作方面的研究,严重影响到了这项河南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以及艺术交流与文化传播等。

关键词:九莲灯;河南;地域性民间舞;舞台化创作

以九莲灯这门具有河南地域性的传统舞蹈,以舞台化演出为主要表演形式,在体现民间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同时,把握现代审美价值和时代气息,更好的做到传播与保护。需要在舞蹈题材的选择上尊重与保持作品的民族属性,在舞蹈语汇的提炼上保留作品的原生性和风格性,在舞蹈结构的构架中注重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在舞蹈调度设计中注重自身特性和丰富的审美特征,在选择运用合适的舞蹈音乐、服装和道具,塑造完美的舞台化的艺术形象。

河南民族民间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传统的舞蹈面貌,因此,在构建民间舞蹈舞台化新样态的过程中,应将民间舞的原生性、发展性作为前提,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提炼出具备时代审美与精神的艺术形象,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舞蹈新样态,这才是民间舞自我传承与发展的正确路径与打开方式。

(一)什么是舞台化?如何做到民间舞蹈的舞台化?

舞台化,是戏剧家根据舞台的法则,在创作的中为适宜于舞台演出而创造的诸多条件。舞蹈舞台化的呈现必然要与音乐、灯光、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舞蹈舞台化其实是与舞蹈表演者、作品欣赏者、作品编创者三者在同一空间下努力创造出完满的视觉效果,适应当今人们对艺术的审美需求。无论从舞蹈的选材、结构、动作、空间、音乐、服装道具等,都要不断前进,使舞台艺术和舞蹈艺术完美融合。

(二)作品题材的选择

随着都市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在过去20年间,许多民族传统舞蹈正在极速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一个民族最稳定的文化DNA,如何保护好这最后一袋“脐带血”,当下应以何种方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都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不是说所有的民间舞都有传承的意义与价值,可能一些消失的舞蹈可能从本质上或是在形式内容上不被人们所认同或随着时代发展,慢慢被淘汰,但是,还有很多民间的璀璨明珠等着被发现,不然终将成为遗憾,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人民才是创作的活水源头。

经过笔者对九莲灯的历史、表演形式与内容、道具、服装、现场伴奏的深入挖掘,大量收集有关九莲灯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认为九莲灯极具创编价值,符合舞台化呈现的艺术规则。从唐朝时期的宫廷乐舞发展至今,不同时期民间艺术家和文学艺术家都对九莲灯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有以故事人物内容为题材的剧目、对字内容为题材命名的剧目、以民间舞九莲灯的独特队形命名的剧目等等,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九莲灯在舞蹈结构上拥有着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历史渊源;在舞蹈语汇上拥有着河南汉族舞蹈的身体符号和动律形成;在舞台空间上,拥有丰富多变的舞蹈队形;九莲灯服装极具美感,道具考究;最重要的是它反应了当地人的精神面貌,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三)舞蹈结构的重塑

舞蹈编导经过生活积累、选择题材、确定主题之后,就会涉及到应如何搭建舞蹈结构的问题。舞蹈的结构样式要与舞蹈的主旨主题相辅相成,不同的舞蹈题材,就相应有不同的舞蹈结构。九莲灯有自己现存的剧本作品,唐朝的字舞作品《南邵奉圣乐》《圣寿乐》优雅高贵,都具有祝福歌颂之意,之后九莲灯慢慢传入民间,将社火形式加入其中,以群众自娱热闹为主。关于九莲灯作品结构的历史文献并无详细记载,由于文献资料不完整,编导并没有直接嵌套九莲灯原始的作品结构,而是根据强调的非遗保护,薪火相传为核心的叙事性舞蹈作品。

(四)舞蹈动作的提炼与发展

九莲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就是对动作的重复,这源于九莲灯的表现形式为字舞。九莲灯舞蹈动作精炼,以变化队形为主,其体态动律、舞蹈步伐及持灯舞灯方式,一种步伐及舞灯方式可以行走一整个舞段,接着再进行下一个步伐及舞灯的变化,经过步伐的变化和舞灯的方式拼出字的形状。九莲灯基本的舞蹈动作可以说是简单和质朴的,很多动作其实都在模仿劳动人民田间地头的日常生活动态。主要表现在舞者体态、动律、步伐及舞灯上。

九莲灯的基本站姿原地站在原地,双手花灯握与腰间,一人手持一对九莲花灯,道具横向平行排列。行动时,双腿微弯,跟随动律进行屈伸,屈伸的速度相同,交替进行,这是九莲灯的基本动律,在表演过程中重复循环运用。

在九莲灯舞蹈动作基本元素的创作过程中,在创作舞蹈动作的过程中,遵循舞蹈作品的整体表现,通过动作渗透和发展。这样不但能将肢体的美感表现出来同时又能让叙事情节融入其中,伴随舞蹈作品的进行而发展着。编导对舞灯的方式再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运用方式,比如增加摆动、空中抛接、空中旋转、双人或多人交换等新颖互动合作的方式。

编导将情节性舞蹈表现手段加入作品中,将动作分解到最小元素,进行见解串联再与原有动律重组,展现出新动作、新姿态,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具有舞台化的九莲灯作品,它不仅仅只是“字舞”和跑场,而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五)舞台空间的设计

1.舞台空间的概念

舞台空间是一个人限定的,以艺术表演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具体的空间进行艺术活动。九莲灯的表演形式独特,起源于唐朝,是宫廷宴会之舞,之后传入刘岭村,这是宫廷乐舞到民间乐舞的发展,这一过程也使九莲灯的表演场地从宫廷走到了民间的田间地头,又随着时代的变革出现在了庙会、民间广场等,这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等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舞台演出空间的样式已有了极大的丰富,编导选用镜框式舞台,将九莲灯带进剧场,通过丰富的舞台艺术的加工,更好的提升了九莲灯的呈现。.

2.舞台空间的转变与设计

舞台空间调度,又称场景调度,以舞蹈造型、舞蹈动作流动为表现形式。它通过舞者和道具、舞者和舞者的结合以及舞者自身的姿势,通过舞台上舞者移动姿势的排列和变换,或者通过一系列的身体动作,使舞台艺术更具视觉化。舞台调度是对作品的情节和舞蹈词汇的视觉形象的体现,它是舞蹈作品舞台化的重要表现手段。浓厚的当地生活特点是九莲灯的形式外观的特征,复杂多变的舞蹈形成是九连灯的主要内容。编导保留九莲灯复杂多变的舞蹈队形这一艺术特点,运用在舞蹈作品的叙事情节当中,推进情节发展与表达。

形象的进行构建和发展,编导通过人物形象的设计和选择,使之更有审美价值及意义。

(六)结语

回顾九莲灯的历史脉络从形式、内容、雅俗、舞蹈动作,特别是舞台表演形式等诸方面都在随着当时的社會、经济、政治、文化进行蜕变,这不仅源于民间艺人和舞蹈学者其艺术的改编创新,更源于它的独特性,它是河南地区罕见的传统民间舞蹈,也是群众喜闻乐道的艺术形式。笔者通过对民间舞蹈九莲灯的题材、结构、动作、舞台空间、人物形象、音乐、服装、道具的分析同时将九莲灯合理运用到“舞台化”,对现今九莲灯的传承和创新做出总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在完成整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除了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深入走进刘岭村对传承人进行访谈记录,记录当地九莲灯演出时的视频资料。通过考察作者发现九莲灯的发展并不乐观,无人传承,关注度低,表演方式过于陈旧,与现代审美匹配度低成为阻碍九莲灯发展的难点问题,那么如何将“九莲灯”这门舞蹈文化发展好,吸引大家眼球,引起广大群众兴趣和积极保护的欲望呢?编导尝试将九莲灯从田间地头带进剧场舞台,通过舞台化的表演形式,融入舞蹈编导技法,试图寻求当代审美需求与河南地域民间舞的有效结合点,突出河南地域汉族民间舞的独特风格,把握人物表现特征,创作有感情、有立意、有中国魂的新时代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编导舞台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台上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画与话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