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云山村围里古城堡客家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研究

2021-12-02 11:20李芳高信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李芳 高信波

摘要:国家传统村落云山村围里古城堡是一座始建于南宋年间历史悠久的古村,其村庄空间选址、格局、形态的都具有独有特色,对其开展研究对古村的后期保护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古村的历史沿革、选址与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格局、街巷格局、古村防御体系、公共空间体系、文物古迹及历史环境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赣州市云山村 客家传统村 空间形态研究

云山村位于大余县左拔镇西北部,东南连左拔村,西与崇义县接壤,北与樟斗镇为界。距左拔镇区1公里,距离县城28公里。云山村下辖4个行政村,包括左拔村、云山村、漂塘村、大江村和左拔林场,共有16个村民小组,465户,1853人,总劳动力916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435人,外出务工170人。围里古城堡位于云山村围里中部,四周均为民居,古村三面环山,西北部为狭长农田,形成谷地。2013年云山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一、古村历史沿革

据可查文献记载,云山村围里古城堡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北宋丞相曹彬的第十六世孙曹桂,从北京真定府远涉南迁,先迁安徽省池州府的贵池县,后有曹桂的第八世孙曹有宽授任“南郡”太守,入籍大余(现大余中山桥边)定居。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曹有宽长子曹允信(允信公)弃官返乡,初居大余县青龙镇地心村的燕子窝。后因打猎,曹允信发现铜盘山(左拔旧名)依山傍水,山青水秀,便举家来到这里立基。

明正德四年(1509年) ,曹允信长子曹震(震公)葬于本处并建立祠堂。随着人口繁衍,建筑群规模也不断扩大。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防止外人和深山猛兽的侵扰、更好地保护宗族内的男女老少,曹氏宗族又在建筑群外设置了围墙。

康熙丙辰丁巳岁(1676年),草寇大作,万民涂炭,所建围墙和建筑群均遭损毁。至庚甲岁贼寇尽灭,清治复盛。其祖先方旋归故里,复聚族而居,于是辟土地造房屋。丙寅年(1686年)建祠宇于房居之中,甲戌秋(1694年)筑墙城于边塞之外,名曰曹家围。待同治年间(1861-1875年)贼寇被打退之后,重新修建房屋。民国三年(1914年),曹氏家族祖业雄厚,宗祠翻修,雕梁画柱,焕然一新。时过境迁,1985年时宗祠濒临崩塌,进行了加固大修,并于次年正月起,组建了幼儿园,宗祠内日间书声琅琅,一片鼎盛景象。至今古城堡内因居民在围外新建房屋,很多建筑废弃,部分居民居住在内。

二、古村选址与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1.群山环抱、溪水绕来的风水宝地

围里古城堡坐落在云山村一处四面环山、藏风得水的生态环境中。不同于一般的“负阴抱阳”,围里古城堡整体选址是水在北、山在南的“负阳抱阴”格局。“鸭子脑”岭为龙脉,延绵山脉起伏,忽隐忽现。由一个高峰转变到另一个较低的山峰,似潜伏的一条巨龙,经过一平地,再现“仕程岭”山,而龙的最高峰为“祖山”。祖山转到另一山峰之低处,我们可称它为“峡”,而选择地点(即围里古城堡)前的山峰,可称为“少祖”,少祖两边的砂左右分支,形成环抱之势。

2.适合农耕、易于防卫的居住环境

在围里古城堡的建筑选址上,典型的从维持生存的资源量并且有利于防卫的地貌条件方面考虑。围里古城堡四周有山围,山口狭小,山作为天然屏障便是防卫的最佳环境;由于溪流在谷底穿越后流经山口,水口与山口实为同一地点,自然形成一狭小的谷口。内部谷底宽大、平坦、肥沃,又有溪流,围里古城堡前后的土质层厚,适合于长期耕作。溪流水量充盈,则是农耕经济极好的自然条件。这两者的组合便成了有利于生存发展、易于防卫的理想居住环境。

三、古村整体格局

围里古城堡整体格局注重平衡效果,是自然环境中阴阳两种量的平衡。城堡有正寨门(平阳第)、北寨门(保障门)、东寨门和南寨门,正寨门朝向西北。正寨门和南寨门建有阁楼,周边各有一眼八角水井。城堡内约有40个院子,500间房。城堡正中为总祠堂——敦叙堂,内有六根主柱,有一天井。还有四个分祠堂,分别为震公祠、通公祠、吉公祠和顺公祠,各建筑体主次分明。

四、古村街巷格局

古村街巷整体呈“外圆内方”的格局。外圆即沿围里古城堡围墙的外围形成围外巷,内方即围里古城堡内部方格网式的纵横街巷。

围外巷周长约400米,巷道宽0.8-3米不等。围里古城堡内街巷纵横交错,主巷道两侧有横巷道,横巷道兩端又各有纵巷道,铺地材质大多为鹅卵石铺砌,基本形成方格网式街巷格局,可概括为“一主八横多纵”的格局。

一主:指从平阳第正门进入径直通向正前方的总祠堂的大街上,总长约110米,宽度在1.2-3.8米不等(含两侧排水系统)。

八横:指连接主巷道两侧的八条横巷道,八条横巷道深浅、宽度各异,各具特色。

多纵:指连接横巷两端形成的多条纵巷道,以西侧贯穿围里古城堡南北的纵巷道最长,走向基本与主巷道大街上平行,总长约130米,宽度在1.2-3.5米左右,总体在2.0米。

五、古村防御体系

古村外围防御体系:围里古城堡四周有山围且山口狭小,四周山围即为天然屏障,是防卫的最佳环境。

古村内部防御体系:围里古城堡外形是圆形,围墙是一二米厚的干打垒土墙,质地坚硬。围内掘有水井,并辟有专门存放粮草的贮藏间,墙体不开窗户,只开有一些对外瞭望和进行射击的孔眼,遇上战乱,族人将大门封死,里面便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正门、南门均建有阁楼,围里古城堡外向封闭,内侧稍为开敞,整体形成易守难攻的防御体系。

六、古村公共空间体系

祠堂作为曹氏家族族人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古村公共空间体系围绕位于围里古城堡中心的总祠堂展开,与正寨门(平阳第)、南寨门和4座分祠堂共同构成古村公共空间体系。婚嫁这样的大型活动,需要族内成员普遍参与的事项,往往会在宗祠举行。除此之外,演戏等活动也会在宗祠举行,宗祠成为娱乐空间。宗祠也是消闲纳凉、社交活动的中心。

七、古村文物古迹及历史环境要素特征分析

(一)文物保护单位

“围里古城堡”内的文物构成包括:夯土“曹家围”、正寨门、南寨门、2口古井、总祠堂、分祠堂、清代建筑、民国建筑和50年代~70年代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不包括近年所建房屋即80年代之后的新建建筑。具体文物构成如下:

1.寨门

围里古城堡现有寨门两座,分别为正寨门、南寨门,均为两层、砖木结构。正寨门上书“平阳第”,朝向西北;南寨门上书“后地宽余”,朝东。

2.古围墙

围里古城堡外围有围墙,为干打垒墙,厚1米以上,最厚处约有1.8米。相传太平天国时期,一支隶属翼王石达开的军队经过左拔镇,因为不肯臣服,军队开始了烧杀掠夺,围里古城堡外的房屋俱遭烧毁。村民据守围里古城堡顽强抵抗,几百人的军队围困围里古城堡几天几夜,无果,方才撤离。围墙坚固程度可见一斑。

3.祠堂

围里古城堡内共有5处祠堂:一处总祠堂,4处分祠堂。

总祠堂坐落在围里古城堡中心,巽山乾向,名为“敦叙堂”。清康熙丙辰丁巳岁(1676年),在兵匪大乱时被烧毁。康熙盛年之时丙寅岁(1686年)重建。

紧临敦叙堂有一处分祠堂,为“通公祠”。

在围里古城堡西侧有一处分祠堂——“吉公祠”,为清代咸丰前,吉公派人所建,整体形似敦叙堂,占地面积比敦叙堂小。

另有两处分祠位于民居内,一处在围里古城堡东南侧,为“震公祠”,一处在西南侧,为“顺公祠”。

4.古井

围里古城堡内现有古井两口,井水甘甜。一口位于平阳第东侧,为八角形古井;一口位于南门北侧,为六角形古井。

5.清代建筑、民国建筑和50年代~70年代建筑

围里古城堡内现存大量清代建筑、民国建筑和50年代~70年代建筑,整体风貌协调统一,除近年所建房屋即80年代之后的新建建筑,整体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共51栋。

(二)传统风貌建筑

围里古城堡周边现存能够代表云山村地域特色、风貌保存比较好的传统风貌建筑,主要为50年代~70年代村民自建的土坯房,坡顶、灰瓦,共66栋。

(三)历史环境要素

1.古桥

围里古城堡外西北侧、围墙边有一处古桥,溪流从中穿过。

2.古树

云山村现有古树18棵,主要分布在围里古城堡后的主山(狮形山),树种分别为枫香、木荷、板栗树,其中古枫香树尤为突出,其树形魁梧别致,巍然耸立,偶尔有香味飘逸。

3.古石

围里古城堡正門口有功名旗杆石8组,记载着围里古城堡曹氏先人的功与名,反映了该村落的科举文化。

参考文献:

[1]左拔曹氏族谱[Z],民国十二年版.

[2]左拔曹氏族谱[Z],1988年版.

[3]大余县左拔镇云山村保护发展规划[Z],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年.

作者简介:李芳(1984—),女,汉族,江西萍乡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规划。高信波(1983-),男,汉族,山东海阳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8年度艺术规划项目《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空间营造文化研究》(课题编号:YG2018266)

2021 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现状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016-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