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路径研究

2021-12-02 15:59潘琦
民族文汇 2021年1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民俗文化保护

潘琦

摘要:民俗即是民间风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并享用和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民俗文化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于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延续城市文化传统、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城市建设中对民俗文化的保护重视度不足,导致民俗文化保护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提出城市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路径。

关键词:城市建设;民俗文化;保护

引言

民俗文化是由社会大众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延续,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文化占据人们的生活,众多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导致城市民俗文化进入传承困境。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十分迫切性。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推进城市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协同发展。

一、城市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城市社会和谐稳定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沉淀下的生活文化,也是一种代际传播的社会意识,广泛渗透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这一角度来说,民俗文化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同一地区人们通过普遍的文化认同,从而实现个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的共同体,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俗文化中这种社会维稳功能,从而维护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延续城市优秀文化传统

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历史性与民族认同感两种鲜明的文化特性,其内涵与民俗文化内部,隐藏在民俗文化长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并具有一定的社区特征,能够使本地人民群众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精神与共同价值观念,增强其对城市的文化认同,从而加强城市的凝聚力,并实现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三)塑造独特城市文化形象

民俗文化具有原生态意义,其是在特定区域内由本地区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因此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民俗文化保护,立足民俗文化发展城市文化,从而能够使城市文化具有独特性,展现自身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风格,自然也就能够塑造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形象,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

(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虽然依托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呈现,但其功能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旧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产业发展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民俗文化保护,可以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运用现代化文化产业创新理念,转变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建设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水平,优化城市建设。

二、城市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挤占民俗文化生存空间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手工艺产品、文化活动等已经不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现代化工业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这导致民俗文化受众不断减少,民俗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现代文化认知逐渐占据主体,民俗文化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社会忽视对民俗文化的教育传承,导致当前人们的文化传承意识淡薄,传承机制脆弱,从而制约了民俗文化的生存。

(二)城市建设破坏民俗文化遗产

當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的矛盾问题,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大幅扩张。这使得民俗文化的遗产的传承空间越来越少。在城市建设中,民俗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的情况频频出现。城市建设中,旧城改造、新城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部分建设主体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大规模破坏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文化建筑等,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城市中能够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承载人们历史文化记忆的遗产一个个消失,转变为具有浓厚商业化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民俗文化断掉了传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静态保护禁锢民俗文化发展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地域性特征,很多民俗是依赖于其传统文化的功能而存在的,例如,传统刺绣、竹编等手工艺民俗文化。但是,在城市快速建设发展过程中,传统手工艺用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失去了实用性,导致这一类民俗文化缺乏发展的土壤,很多都以成品的形式在城市的历史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进行保存与展示。但这种静态保护的形式禁锢了民俗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能够保存下来的可能只有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形式,真正的手工技艺等民俗文化则逐渐消亡。因此,城市民俗文化的发展不能以静态保护模式禁锢,最终导致其走向消亡,而是要探索更多的“活态”传承机制,建立良好的民俗文化传承环境,使其能够得以传承与发展。

三、城市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路径

(一)加强认识,提高民俗文化有效保护

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重视度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也开始重视加强对民俗文化遗产的抢修与保护,但是从整体来看,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保护工作存在误区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就需要社会整体加强对民俗文化的认知,重视民俗文化保护。一方面,加强城市居民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历史责任感,充分调动其积极参与,提高民俗文化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后备力量培育,完善民俗文化宣传教育机制,通过使民俗文化保护进校园、进课堂,提高青少年对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视度。同时,加强城市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力度,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宣传展示民俗文化,组织城市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拉近民俗文化与居民的距离,营造城市浓厚的文化气息,实现民俗文化的有效保护。

(二)完善法律,加强民俗文化保护保障

完善民俗文化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是有效遏制城市建设主体逐利性而造成民俗文化遗产建设性破坏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法制宣传与有效执法,能够为民俗文化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进一步细化民俗文化保护细则,并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从而确保城市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二是要落实执法,加强执法力度,对于在城市建设中以开发名义过度商业化,导致民俗文化被盲目开发而遭到破坏的,要进行严格执法,予以严厉惩戒,从而为民俗文化保护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确保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规范文化市场,加大对假冒伪劣民俗文化的打击力度,肃清市场不良行为,同时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优质的民俗文化得以发展,从而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推动力。

(三)创新形式,优化民俗文化保护手段

传统的博物馆保存等静态民俗文化保护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保护形式是民俗文化保护的现实要求。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民俗文化保护实现沉浸式“活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民俗文化场景,并借助VR设备使受众可以沉浸于场景之中,以第一视角感知民俗文化,调动多重感官体验民俗文化,从而实现民俗文化信息在受众中的有效传播,激发其保护意识,调动其保护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结语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城市建设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不足,甚至对民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导致其面临着消亡。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真正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使民众自觉参与到民俗文化保护中,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保护形式创新,为民俗文化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民俗文化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齐.试析城市化进程中闽南文化与城市特色的传承[J].东南传播,2019(03):68-70.

[2]董锦亮.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的渗透[J].中国文艺家,2018(11):286.

[3]李澤涵.当代民俗传承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J].高考,2017(30):230.

[4]刘爱华.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J].民俗研究,2016(06):118-125+160.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民俗文化保护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