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家庭羊场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及其优势

2021-12-03 05:04姜勋平朱德江刘桂琼沈洪学黄永杰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羊场绵羊山羊

姜勋平 朱德江 张 敏, 刘桂琼* 沈洪学 黄永杰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2.湖北省宜昌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湖北宜昌 443000

我国南方是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台湾、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省区和重庆、上海直辖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南方2019年山羊和绵羊饲养量分别为5 934.6 万只和373.9 万只,南方羊总饲养量占全国比重20.98%,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饲养量比重43.25%。南方发展家庭山羊或绵羊养殖产业的条件较好,山林草地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花生秧、玉米秸、酒糟等地产原料量大、质优便宜。南方山羊作为地方良种有悠久的养殖历史,适应性强,抗病力优,肉质优良,市场认可度高。家庭羊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放牧补饲的生产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南方家庭羊场生产模式和产业优势总结出来,供业界同行参考。

1 南方家庭山羊场的生产模式

南方主推家庭羊场为主的山羊养殖模式,该模式通常采用“放牧+补饲”的生产方式。例如,湖北在2002年启动庭园式“3251”养羊工程;在2010年重点推广山羊“1235”标准化养殖模式。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示范、培训和养羊实践,家庭羊场已经具备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产业经营能力,带动山羊养殖产业长足健康的发展,山羊出栏率及养殖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

南方家庭山羊场的规模问题长期备受关注。南方家庭羊场的规模差异比较大,到底多大才好呢?2018年调查宜昌10 341个山羊养殖户,出栏30~99只的占90%(9 311 个);出栏100~199 只的占7.8%(806个);出栏200~499只的占1.9%(195个);出栏500~999 只的占0.24%(24 个);出栏1 000 只以上的有5 家。受调查的90%羊场出栏30~99 只,这是土地资源、地产原料、家庭劳动力和资金状况决定的家庭羊场规模。约有10%羊场出栏100 只以上,这些较大规模羊场的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滚动发展逐年扩大。这部分家庭羊场主多数是在外打工淘得第一桶金后回乡搞养殖。他们有资金有文化有理想,钻研技术,懂得日粮配合和补饲,能够适时驱虫,及时防病治病;了解政策,获得政策补助和支持较多,规模上得快[1]。

家庭山羊场用“分散繁殖,集中育肥”的山羊生产模式能提高生产效率。家庭山羊场经营灵活,把握市场节奏准确。在羊肉消费淡季收购周边农户放牧生产的羔羊或架子羊,集中快速育肥后在旺季溢价销售,经济效益好。家庭山羊场是南方肉羊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家庭山羊场在成本控制方面能力很强。低成本能力在目前市场中获得明显竞争优势。在提高山羊肉品质或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家庭羊场比大企业更有优势。为什么要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呢?这源于农业传统和农业资源环境。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养殖不赚钱,回头看看田”说的就是种养互利的循环农业,这是中国的传统强项。现代这个循环链加长了,先后加入了沼气、有机肥、昆虫或蚯蚓等环节,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得更充分。例如,“秸秆-羊-粪便-沼气”的循环模式生产清洁能源,沼肥还田,秸秆养羊,实现良性循环。此模式能够消耗大量小麦和玉米秸秆,减少燃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沼肥还田补充土壤养分,少施或不施化肥,减轻土壤和水环境污染。运行此模式的羊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2 南方家庭绵羊场的生产模式

通常南方绵羊生产采用的是自繁自养的全舍饲生产方式。饲养品种主要是湖羊或含有湖羊血液的杂交羊或新品种[2]。南方绵羊场采用相似于猪场的饲养方式,实际上很多场把湖羊当成猪养。在这种全舍饲饲养方式下,饲料成本会占到生产成本的60%左右。饲料是关系到舍饲绵羊养殖成本的关键因素。

秸秆等低值饲料运距受限。羊生产用到大量秸秆等低值饲料,营养浓度低,体积大,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粗饲料利用采取就近原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运输半径超过100 km 运输成本就高得不合算了[3]。家庭羊场收集附近的粗饲料很在行,有的基本不花钱。例如,买台花生摘果机为周围农户免费收摘花生,花生秧就免费留下,实际饲料成本约200元/t。规模羊场就必须远距离收购花生秸秆,到场价约1 000 元/t,价格约为家庭羊场的5 倍。家庭羊场类似的饲料优势还很多[4]。这些优势保障家庭羊场饲料成本低,舍饲养羊赚钱,而规模羊场养羊赔钱。

家庭绵羊场的土地成本低,利用效率高。土地费用在成本端是持续支出项目。目前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分包给农户,人均2亩地,很分散[5]。家庭羊场解决土地问题就容易很多,一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租地;如果扩展羊场,从邻居手里转租也较容易。对于养羊大企业来说,要拿到地难度大,费时费力。

家庭绵羊场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彻底。羊粪就地还田消纳是通常方法。每亩田地上可持续消纳10只羊的粪尿,会增强地力而不会造成污染。那么,年出栏量在100~200 只的家庭羊场,周围20 亩耕地即可就近消纳粪污,几乎不用运费和额外人力支出。直接打包出售是另一个常用方法。羊粪直接装袋,够一车就打电话让拉走,5~6 元/袋。生产水果或种白茶的农场特别愿意用这种羊粪[6]。一栋羊舍出售羊粪的钱够付这栋羊舍饲养员的工资。若是规模1 万只的羊场至少要有1 000 亩土地去承载消纳,运费和人力支出就多;也有建设生物肥料厂的,设施设备费用也大,例如南方家家有畜牧公司就是采用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高家场村。该公司的粪污和病死畜禽集中作无害化处理,生产沼气,沼气向附近村庄供气,富余沼气用来发电,沼渣沼液通过管道输送至周边近万亩蔬菜地储存池,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受更多财政支持,可复制性将接受时间和市场检验。

家庭绵羊场采购成本低,持续经营能力强。目前,饲料企业和动保企业的销售模式发生快速变化,家庭羊场的网购降低很多采购成本。家庭羊场本身就具有的人力成本优势、土地环保优势,生产成本可以做到更低。家庭羊场的经营意识中自主性强,经营管理容易[3]。家庭羊场员工的责任心要远远高于规模羊场和养羊企业的雇佣工人。那些爱学习会算账的家庭羊场主是养殖端的真正主人,把控着肉羊养殖的未来。

3 延伸现代南方家庭生态羊场的价值链探索

羊场延伸价值链的探索从未停歇,三产融合发展是好路子。例如,百里荒公司、南方嘉馥农业公司等探索的“种养+休闲观光+健康养老”生态循环模式收效甚好。它们的模式是:生态养殖,生产有机肥用于果蔬生产,果蔬用以观光采摘。休闲农业园区环境优美,配套居民健康养老,形成“生态农场+加工+团餐服务+研学”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这是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7]。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特色各异,充分应用当地资源和条件,取得了丰富经验和较好的成绩[6]。同时,家庭农场也存在数量较少、技术链不完整等一些问题和不足。生态循环农业的家庭农场数量不够。生态循环农业以少数规模发展的农业企业为主,经营者在生态农业技术方面掌握不全面不深入,影响生态循环农业的综合效益。大多数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生态发展意识不强,重视近期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链不完整。畜禽粪污在收集、发酵熟化、运输和农田施肥4 个环节中,运输和施肥这2 个环节依赖人工,设施设备缺乏。农作物秸秆捡拾、打捆、运输和干燥等环节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依赖度大。这些低值资源只有通过机械化大规模处理才能发挥资源价值,否则没人愿意在这个行当里工作。

4 对策建议

政府、农村金融和市场需求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有助推作用。完善的财政支持、便利融资环境是加速剂。经营管理方式、网络销售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技术宣传,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发展理念。对相关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技术水平,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应用现代技术成果,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推广应用多种形式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我国今后农业生产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羊场绵羊山羊
冬末春初 注意防治绵羊痘病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绵羊和小鸟
山羊受骗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聪明的山羊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试析羊场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
团结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