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在治疗猪病中的运用分析

2021-12-03 08:20秦燕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革兰氏链球菌

秦燕

(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000)

林可霉素又被称为洁霉素,是林可胺类抗生素,该抗生素是由链丝菌代谢物经过发酵、提纯、结晶等工艺制作的一种抗生素。林可霉素属于高脂溶性碱性化合物,在体内广泛分布,在细胞中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林可霉素是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具有特殊的臭味或特殊的味道,溶于水和甲醇。林可霉素注射液为林可霉素的水溶液,可以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不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很容易进入机体组织。20 世纪70 年代该类抗生素开发成功,并在80 年代逐渐投入到兽医领域,目前在我国社会领域已应用几十年。由于林可霉素具有良好的细胞穿透能力,能直达病灶,起到很好的抗菌灭菌作用,同时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1 林可霉素的作用机理

林可霉素作为林可胺类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大致相同,该种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70S 核糖体和50S 小亚基上,能特异性的阻止细菌mRNA 与核糖体的有效结合,阻断肽链延长,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菌枯萎死亡。在高浓度应用模式下能起到杀菌灭菌作用。另外,林可霉素与常用的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之间不会产生交叉耐药反应,与大环内酯类的部分抗生素具有交叉耐药性,与林可胺类抗生素之间不存在任何交叉耐药。

2 抗菌特性

林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十分相似,主要对革兰氏阳性染色的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杀菌作用,常见地对各种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抗菌作用。另外,林可霉素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染色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支原体具有很好的灭菌成效,但相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相对较弱,而对一些其他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细菌及其他真菌效果较差。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可霉素在猪密螺旋体痢疾和弓形虫病防控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成效。

3 药物动力学分析

林可霉素具有很强的脂溶性,能穿透细胞膜,直达细胞内部起到杀菌灭菌的作用[1]。林可霉素进入动物机体后,除了在脑脊髓液中不存在药物外,能广泛分布到各脏器组织中,尤其是在肝脏、肾脏、胆汁和尿液中能维持较高浓度,组织药物浓度比血清浓度高很多。另外林可霉素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在胎儿血液药物浓度可以达到母体的25%以上。哺乳阶段的动物受到病原侵害后使用林可霉素治疗,在乳汁中也能检测到林可霉素成分,乳汁中的林可霉素浓度与血清当中的浓度大致相同。林可霉素肌肉注射后,吸收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一般在注射2~4h 后才能达到药物浓度。该种抗生素主要在肝脏组织中代谢,未被代谢的林可霉素和代谢产物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4 药物相互作用

林可霉素与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后具有协同治疗成效或者相互抑制的治疗成效。一方面,林可霉素与大观霉素联合应用能起到增强抗菌效果,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协调的作用,发挥各自的抗菌成效,与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对部分细菌具有很好的消灭作用。另一方面,林可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多肽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后对神经肌肉组织接头的阻断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林可霉素在应用过程中应禁止与卡那霉素、新霉素混合应用,这两种药物与林可霉素混合后会产生制毒反应,引发中毒,威胁动物健康。

5 病例探讨

发病养殖场共养殖牲畜233 头,于2020 年4 月13 日发病,在发病5d 后,仔猪死亡数量超过10 头,随后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兽医通过对养殖户进行有效沟通,发病初期有2 头50日龄左右的猪发病、死亡,随后在猪群中陆续出现类似的发病情况,患病猪体温大多升高到40℃以上,呼吸急促,精神萎靡不振,结膜潮红充血,从鼻腔和眼角中流出清澈内容物或脓性内容物,在患病猪的腹部、四肢下端和耳朵部位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块。大多数患病猪还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个别患病猪关节显著肿胀,不能正常行走。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初步判定为链球菌或猪瘟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随后解剖患病猪可以发现,血液不能正常凝固,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出血,心包、胸腔中具有大量液体,液体浑浊不堪,有时还能看到少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病变十分严重,外观呈灰白色,灰红色,相互交叉,质地坚硬,切开从中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肺脏和胸膜粘连,不能正常分离,脾脏显著增大,没有出现特征性的梗死病灶。将肿大关节切开后从中流出大量淡黄色浑浊液体,严重时会造成患病猪关节坏死[2]。诊断检测为革兰氏阳性染色球菌,呈短链排列或呈长链排列。结合上述病变可以判定病原为链球菌。

6 治疗

确诊后首先对患病猪进行细致的隔离消毒,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猪立即淘汰,使用林可霉素注射液对患病猪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0.15ml/kg 体重,同时在整个猪群饲料中添加大观霉素可溶性粉剂,每天使用1 次,连续使用1 周。关节发炎的患病猪用消毒刀具将关节肿大部位切开,清理炎性分泌物,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创面,涂抹青霉素粉剂,用药3d 后,大多数患病猪的精神状态好转,采食量逐渐增加,4d 后关节肿胀症状消退,患病猪能正常行走,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停止,死亡停止,整个患病猪群逐渐恢复健康。本次疾病诊治过程中并不只是盲目选择林可霉素进行治疗,而是进行了严格的药敏实验,筛选出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对该种致病源具有很强的敏感性[3]。结合林可霉素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征选择使用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联合用药,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7 结语

综上所述,林可霉素在猪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类抗生素的抗菌谱较广,对厌氧菌群革兰氏阳性菌群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群具有很好的抑菌灭菌作用。联合用药过程中也不容易产生交叉耐药性,药物动力学时间较长,持久性较好,见效较快,短期内能达到浓度的高峰值,不良反应较少。但在利用该种抗生素治疗传染性疾病方面也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在明确具体致病源的基础上选择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减少病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确保养殖成效。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革兰氏链球菌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准妈妈:孕晚期莫忘B族链球菌筛查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解读羊养殖过程中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我国科学家创制“革兰氏阴性菌”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