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生态绿化建设途径

2021-12-03 10:55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管护绿化美丽

(泰安市林业站,山东 泰安 271000)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后,我国开始不断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诸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在该战略背景下,农村各个地区开始关注自身在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方面的成效,并结合区域实际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战略治理体系。但是,综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依然不容乐观,美丽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突破当前困境,找到适合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 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影响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在此之前,农村地区虽然也开始关注生态绿化建设,但是措施有限,成效甚微。特别是部分乡镇企业还在贯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谋求经济效益却不惜生态代价,加上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和治理措施,农村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全面提出后,为更好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已经将生态绿化建设纳入到了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中,不少政府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致力于高质量的绿色生态村建设,不仅农村环境改善了,还带动了绿色产品和绿色旅游,促进了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战略对农村的生态绿化建设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积极的影响,有必要在今后更加深入地探索这套战略体系。

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现状和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引导乡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是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那是因为政府部门最然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如何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生态绿化建设,表现得比较迷茫。同时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考虑,对于耗能高、污染重的乡镇企业的管理也是有的放矢,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因素。

2.1 生态绿化建设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不足

在农村进行生态绿化建设的时候,整体建设体系的前瞻性与科学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情况使得生态绿化建设活动只能流于表面,无法跟区域战略发展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也很难保证生态绿化建设的战略价值,同时也很难跟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实现联动。

2.2 农民群体的生态绿化意识普遍较低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绿化生态意识依然不高,生态绿化活动在农村地区推进可能会受到一定阻碍。甚至还有部分农民群体在日常种植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频繁出现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的行为,给生态环境质量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2.3 生态绿化技术缺乏创新性

从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生态绿化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还比较传统,绿化的树种、种植管理方式相对保守、落后,并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创新,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相去甚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创新理念应该积极地引入生态绿化建设各个方面。淘汰落后的、效率低下的绿化模式,学习、引进最先进的绿化技术、成果,鼓励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不断学习、培训、创新,紧跟“互联网+”的发展步伐,才能充分保证生态绿化建设的成效,实现美丽乡村的蜕变。

2.4 生态绿化建设的管理与监督力量匮乏

当前,在农村地区开展生态绿化建设项目,普遍存在建设过程中管理不足和后期监督维护不够的问题。这就很难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不仅浪费了资金和资源,耗费了人力物力,结果却事倍功半,生态建设的成效无法得到保证。如何破解监管维护的瓶颈,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是生态绿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5 生态绿化建设队伍人才的素质不高

直接参与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活动的队伍中,有基层部门管理人员,也有当地农民,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职业素养和水平都不高。但生态绿化建设活动是比较专业的,人才素质的匮乏导致生态绿化建设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好的建设项目无法落实到位,生态效益大打折扣。

3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 合理进行生态绿化建设的统筹规划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生态绿化建设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聘请专业人士对辖区内生态环境现状和破坏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调研,立足于调研数据和信息合理制定生态建设规划。本着避免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和破坏的原则,深入贯彻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的模式,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挖掘当地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底蕴,把建设重点落实在自然村落保留点,从田园风光、现代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等方面入手,构建了“一村一风格”、“一物一风情”的特色布局,致力打造环境、产业、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相互支撑建设格局,充分彰显各村的亮点特色,形成鲜明的建设主题,挖掘绿色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3.2 加强农村地区绿化生态建设的宣传

为了充分保证生态绿化建设活动的成效,平时要加强在农村地区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考虑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农村地区进行关于生态绿化的宣传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避免进行生硬的灌输性宣传,而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好引入一些真实案例进行讲解,让农民群体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态绿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活动的相关宣传,使农民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绿色发展相关理念,降低抵触情绪,减少生态绿化建设过程中的阻力。

3.3 实现生态绿化建设的技术创新

农村生态绿化建设活动要做好技术更新、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的成效。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倾斜力度,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成果。一是引进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根据本地区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的生态修复技术和专业的生态修复企业,突破传统的生态修复技术瓶颈,像“植皮”一样快速、高效地修复生态环境。二是引进领先的绿化模式和种植技术。以“村边森林化、村内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为目标,积极开展街道庭院、隙地绿化,多树种混交,多林种配置,乔灌花立体搭配式村庄绿化,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3.4 做好生态绿化成果的全过程管护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态绿化建设成果在一段时间后容易遭到破坏,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护机制。乡镇政府可利用宣传车、村广播、开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植树造林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及树苗管护的方法,把爱林护林宣传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村落实好树苗管护责任制,把树苗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植树造林后期浇水、培土等事项,按照“谁栽树、谁管理、谁受益”原则,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长一棵。各村、居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成立巡防队伍,坚持巡查林木成活情况,杜绝人为破坏、盗伐林木等现象发生。组织农业中心人员不定期对林木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对管护责任落实到位,管护效果好的村居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管护不力在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全年评奖评先资格。管理监督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才能保障生态绿化建设成效。

3.5 拉起一支高素质建设与管理团队

生态绿化建设是一项专业的活动,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因此,政府部门应逐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拉起一支高素质团队。一方面,在招聘工作人员时要吸收专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者有相关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适当提高人才招聘标准;另一方面,在进行生态绿化建设的时候,让懂技术、有经验的人士开展相关培训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技术、知识,做好典型示范。同时,积极融入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此外,要解决好日常施工建设和后期维护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施工建设与管理维护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

4 结语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绿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积极突破当前面临的各类困境,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态质量水平。各地方政府要充分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对本区域内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规划。同时,加强对农村群体的宣传教育,让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资金的投入、资源的倾斜也显得尤为必要,引入新技术、新成果、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才能推动生态绿化建设走向一个全新的格局,美丽乡村战略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管护绿化美丽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朱屺瞻《绿化都市》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我爱绿化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