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在阿奇霉素致QT间期延长不良反应中的实 践 与 分 析

2021-12-03 13:05蔡柔荧林梅玉
北方药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奇霉素抗菌

蔡柔荧,郑 琛,林梅玉,刘 琴,张 良,林 魁

(1.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老年医院药剂科,福建 福州 350003)

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临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等。但伴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的大范围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加,FDA曾于2012年3月15日就阿奇霉素的安全性发出警告[1],声称该药有发生QT间期延长或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风险。现分析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肺部感染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导致QT间期延长的病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9岁。因“晕厥伴发热一天”收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KillipⅠ级)、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患者有青霉素、克林霉素、头孢类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7.5℃,HR 67次/分,呼吸19次/分,BP 121/78mmHg。神清,气平,无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大致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实验室检查:WBC 15.95×109/L,N% 79%,CRP 70.11mg/mL;TnI 1.19ng/mL,CK-MB 8.7ng/mL,MyO 51.8ng/mL,BNP 162pg/mL。心电图(ECG)示窦律,HR 78次/分,V1-V3导联ST段抬高,V2、V3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QT间期340ms,QTc间期374ms。胸部CT示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心脏彩超示各房室腔内径正常,LVEF 63%。

主要治疗经过:入院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替格瑞洛片90mg,bi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注射用阿奇霉素0.5g,qd,ivgtt治疗。治疗第二日,ECG示窦律,律齐,HR 83次/分,QT间期412ms,QTc间期452ms。临床药师考虑,患者QTc间期较前有所增加,不能排除由阿奇霉素所致,应引起重视,建议医师,若患者QTc间期进一步延长需考虑停用该药,医师采纳。治疗第三日,患者晨起突发胸闷,面色苍白,烦躁,心电监护示HR 43次/分,为交界性逸搏,急查ECG示QT间期528ms,QTc间期475ms,予吗啡镇静,阿托品提高心率,给药后HR恢复至 83次/分,复查ECG示窦律,QT间期472ms,QTc间期511ms。半小时后患者HR 200次/分,心电监护示室速,急查电解质血钾4.5mmol/L,复律后,HR恢复至89次/分。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停止使用阿奇霉素,停药后第二日患者HR 75次/分,复查ECG,QT间期434ms,QTc间期463ms。停药后第三日,患者HR 66次/分,QT间期436 ms,QTc间期449ms,患者未再发生QT间期延长。

2 分析与讨论

2.1 阿奇霉素致QT间期延长的关联性评价

心电图上QT间期是指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持续时间,反映了心室除极与复极的总时间。QT间期的长短和心率快慢有关,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通常用校正的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 QTc)来表示,也就是QTc间期[2]。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A)推荐[3]QTc间期正常值男性为470ms, 女性为480ms;不论男女,QTc>500ms均属明显异常。

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又叫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增大的疾病[4]。临床上将QT间期延长综合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患者入院时QTc间期正常,可排除先天性因素,而获得性的长QT间期综合征通常是由心脏疾病、代谢异常或药物等因素引起,其中药物因素最为常见。根据《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防治建议》[4],该患者具有导致QT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该患者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缺血,心肌酶升高,ECG相应改变。回顾其病史,入院时ECG示窦律,HR 78次/分,QTc374ms,查阅其初始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阿奇霉素、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硝酸甘油,其中除阿奇霉素外,其他药物均无相关不良反应报道,且不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及患者代谢器官功能障碍。因此,根据ADR关联性评价原则:①患者入院时,ECG示窦律,HR 78次/分,QTc间期374ms,予阿奇霉素后第一日,QTc间期延长至452ms,第二日QTc间期进一步延长至475ms,超过正常上限。患者出现交界性逸搏,予阿托品0.5mg后,心率较前有所提高,但QTc间期继续延长至511ms,之后发生室速。基于此,阿奇霉素的应用与QT间期延长呈明显时间相关性;②阿奇霉素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提示,QT间期延长是其已知悉的不良反应类型;③停用阿奇霉素次日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其 QTc间期逐渐恢复至正常;④患者住院期间未再用阿奇霉素;⑤其QT间期延长不可以合并用药产生的反应、病情发展及其他治疗带来的影响予以解释,根据ADR相关性评定标准Naranjo 评分法,该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得分为7分,由此可知该患者出现QTc间期延长很可能是因阿奇霉素而导致的。

2.2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机制与高危因素

阿奇霉素是一种具有15元氮环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应用前不需要进行皮试,安全性较高,因而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屡有文献报道静脉或口服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会引起心脏毒性,其中报道最多的品种是红霉素,用药后出现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速(TDP),部分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阿奇霉素相关报道相对较少,Tilelli曾报道一名9个月的婴儿,静脉应用阿奇霉素后QT间期延长至620ms,发生心动过缓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Russo曾报道一名65岁男性,因口服阿奇霉素0.5g出现QT间期延长但未发生TDP。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延长QT间期的主要机制为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IKr), 这是心肌细胞3期复极的重要离子流,由基因hERG编码,该基因的功能缺失可阻滞心肌细胞外向电流,进而明显延迟心脏复极化,引起QT间期延长。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TDP的危险因素有:①女性;②高龄(尤其年龄>65岁的更易发生);③心脏相关基础疾病;④基础QTc间期≥450ms;⑤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症);⑥同时使用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其他药物;⑦脓毒血症;⑧用药后QTc间期延长>60ms;⑨可能的遗传倾向。根据QTc间期延长危险因素评分表,该患者危险因素评分为6分,属于中危人群。

2.3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药学监护

通过FDA对阿奇霉素的安全警告和已有的文献报道,可知大环内酯类药物尤其是阿奇霉素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TDP,要给予高度重视。本例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应用阿奇霉素后产生QT间期延长,因此笔者认为对存在心脏基础疾病患者,应用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时应进行监护:①在用药前应评估有无高危因素,是否有必要使用该类药物;若确有必要使用,要避免使用其他会导致QT间期延长的相关药物。②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既是CYP3A4酶的底物,又可抑制CYP3A4酶,此类药物对CYP3A4酶抑制作用的强度依次为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若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合用时,血药浓度会急剧升高,更易引发心脏毒性,发生QT间期延长甚至是致死性TDP。③用药过程中要关注监测心电图(尤其是QTc间期),一旦出现QTc间期>500ms,要马上停用能使QT间期延长的相关药物;④注意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尤其是K+、Mg2+、Ca2+浓度)、肝肾功能等;若出现低镁血症或低钾血症,要迅速纠正;若肝肾功能出现异常,也应加强监护。⑤临床药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实时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善于查找并发现问题,加强同医师的沟通与合作,在治疗有效的同时,充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 总结与体会

本病例为一例ACS伴肺部感染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致QT间期延长的案例。阿奇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安全性较好,然而对于存在QT间期延长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存在心脏基础疾病者,在药物选用上应更为谨慎,若使用该类药物,应密切监测QT间期,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用药监护,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阿奇霉素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阿奇,出发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