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优质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03 15:54鞠凤梅
乡村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螟虫黏虫稻苗

鞠凤梅

(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21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储备战略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北方优质水稻以其食味好且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爱人们喜爱,是我国人民最为喜欢的粮食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水稻的品质需求越来越迫切,加之我国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北方优质水稻必须向着高质高产的方向进行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水稻种植多采用大面积人工种植方式,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且一旦水稻种植管理不当,就会给病虫害提供滋生的空间和时间,进而影响北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如何优化北方优质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成为北方优质水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1]。

1 北方地区优化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北方地区的黑土地肥力充足,给杂交水稻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基础环境,因此,北方的优质大米广受人们喜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水稻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已不能够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

北方优质水稻种植采用移栽秧苗的方式进行大面积生产,水稻的整个生产过程涵盖了秧田生产期以及本田生产期。作为水稻生长过程的重要阶段,本田生产期的生产关键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水平直接影响着北方优质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农业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在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下,北方地区优化优质水稻种植关键技术,增强病虫害防治能力,对于实现水稻种植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北方优质水稻实现高产高质发展的关键所在[2]。

2 北方优质水稻本田期种植的关键技术

2.1 北方优质水稻本田期间种植的管理重点

2.1.1 本田初期。该阶段起始于秧苗移栽完成时,水稻苗移栽至大田初期往往会出现返青现象,部分秧苗会出现枯黄甚至死苗现象,因此,该阶段的管理关键技术在于水肥充足,大田水深保持秧苗高度的50%,并时刻保持动态稳定,并及时移除本田初期出现的死苗,并对整个区域进行补栽,保持大田秧苗的密度一致;待初期秧苗长势平稳后,最为关键的就是控制好稻苗的分蘖数量,待水稻苗分蘖数量达到预计值后立即降水晒田[3]。

2.1.2 本田中期的管理关键技术。该阶段管理者要勤查水况来保障大田肥力充足稳定,为优质水稻收获大粒创造先决条件。该阶段生产管理的关键点是避免稻苗贪青晚熟,主要做法为若稻苗长势好却没有正常拔节,需及时控制水肥供给,避免稻苗贪青,致使植株倒伏。同时,需进行除草,并进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处理,保护好稻田的生态环境。

2.1.3 本田末期。该阶段也是稻苗的结实鼓粒期,稻苗处于停止生长阶段,管理重点在于稻穗结实的质量和数量。该阶段稻苗抽穗花期水田深度保持3 cm即可,不宜过深;待开花乳熟结束后,保持浅水水稻蜡熟阶段水田应略干,具体应依据北方的天气和土壤含水条件来决定;待水稻完全成熟后,需在稻田干水的环境下进行收割与脱粒,并及时晾晒和收仓,进而保障稻米质量[4]。

2.2 北方优质水稻本田期间种植的生产关键技术

2.2.1 品种选用。与南方较高平均温度不同的是,北方地区四季分明且温度变化特点较为明显,全年平均气温相对较低,因此,环境适应性是种子选取所需参考的首要因素。需选取熟期适宜且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且尽量选用饱和度相对较高的水稻品种,以实现增加北方水稻产量的种植目标。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来看,第一积温带可以选用松粳19、松粳22、龙稻16、龙稻18以及哈粳稻2号等品种,第二积温带可选用绥稻3号、苗稻2号、东农428、龙粳21以及绥粳18等品种,第三积温带可选用龙粳25、龙粳29、龙庆稻3号以及龙粳46等品种,第四积温带可选用龙盾103、龙盾106、龙庆稻2号以及龙粳47等品种[5]。

2.2.2 施肥。对于北方优质稻田施肥而言,“底肥足,早追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依照大田水稻长势来进行施肥比例控制,并辅助科学的灌溉方式,以提升稻田产量。同时,遵照北方气候和大田的土壤特性,北方优质稻田应增加农家肥的施用比例,减少化肥施用比例,并将作物秸秆或者畜禽粪便等农家肥作为量化选择,。每667 m2施肥量应控制在2~3 t,且每3 a施肥1次,并针对稻田土壤的测量结果酌情调整施肥量。其中,基肥每667 m2施6 kg尿素、7 kg磷酸二铵、20 kg硅肥、5 kg生物钾以及5~8 kg的50%硫酸钾,耙地前一次性施入;分蘖肥每667 m2施3.5 kg尿素以及5 kg生物钾,一般在插秧后10 d左右、待水稻长至7叶末到8叶露尖时,依照实际苗情施入少量尿素和钾肥[6];穗肥每667 m2追施2 kg尿素。

2.2.3 插秧。当北方气温逐步稳定在13℃以上时开始进行插秧,通常为5月15—25日。由于通常情况下水稻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4℃,叶片的生长温度则为13℃,泥温在13.7℃左右为最佳,北方地区不插6月秧。不同肥力水田的插秧行穴距离不尽相同[7],中等肥力水田地块的适宜行穴距离为30 cm×10 cm,高等肥力水田地块的适宜行穴距离为30 cm×13 cm,每穴基本苗控制在3~5棵,插秧深度不宜超过2 cm。插秧环节完成之后,需要不断观测田块中的秧苗生长状况,进行插后补苗。

2.2.4 灌溉。在稻田插秧阶段,水层要保持处于花达水状态,待插秧完成后进行灌水,而水稻不同生长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水层管理技术。首先,返青期水层高度控制在3~4 cm即可。而北方地区的低温年份返青期可酌情将水层保持在5 cm深左右,若返青期遇到寒潮,可将水层深度调整至6~7 cm,进而用水层保护稻苗,低温过后进行放水处理,再用常规水层管理技术进行正常管理;其次,分蘖期宜灌浅而稳水,水层高度控制在3 cm左右,增温促蘖,待分蘖期后期,可利用排水晒田的方式抑制无效分蘖,使水田池面有裂缝出现、地面见白根、水稻秧苗叶挺色淡,晒过5~7 d后,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层[8]。

3 北方优质水稻种植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3.1 黄枯病

黄枯病是北方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苗期病害,引起水稻出现黄枯病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大田区域土壤的酸碱度偏高。当水稻大田土壤偏碱性时(pH>7),秧苗患黄枯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且秧苗播种量超过300 g/m2时也容易引起黄枯病。该病症会引起秧苗心叶的吸水能力变差,呈现出黄色,进而蔓延至秧苗整体植株。因此,判断秧苗是否患有黄枯病的最直观办法就是早晨检查秧苗心叶,观测是否存在水珠,没有水珠则秧苗患有黄枯病。解决黄枯病的根本办法在于秧苗种植之前测定大田土壤的pH值,通过优化调整控制土壤pH值(<7),同时将水稻秧苗的播种量控制在标准范围。

3.2 稻瘟病

引起北方地区优质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稻瘟病,该病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绝产。通常情况下,水稻叶部和节部出现的稻瘟病,分别被称为叶瘟和节瘟,北方地区水稻叶瘟病的发病时间通常起始于7月上旬,在7月中下旬达到峰值,主要症状表现为稻叶边缘呈梭形黄褐色,有白色斑点出现在叶子中间,病斑的背面往往有灰色霉层,叶瘟发展至严重阶段,病斑会呈现出大条斑,且叶片粘胶。北方地区节瘟的发病时间起始于7月下旬,8月上旬达到峰值,主要症状表现为水稻茎节处有黑褐色斑点,干枯易折,并伴随有穗颈瘟,主要在水稻出穗10 d左右出现该病。针对稻瘟病,北方水稻种植需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农业管理防治以及化学药剂防治2种方法进行预防。农业管理方式就是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技术,在水分中添加适量的氮肥,并加入25~50 kg/hm2硫酸钾,以提升水稻的抗逆性,同时在水稻分蘖盛期做好排水晒田管理工作。化学防治主要是在水稻破口期以及齐穗期喷洒化学药剂,可以选用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喷雾处理。

3.3 黏虫

黏虫是北方水稻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虫害,黏虫属于迁飞性害虫,也被人们称作行军虫。黏虫的幼虫以水稻的叶片为食物,破坏性极强,能够严重影响北方优质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黏虫成年体长最长可达20 mm,全身呈黄褐色,前翅边缘处有2个淡黄色圆形斑点,外缘有多个小黑点,内缘有较小的圆形斑点。黏虫昼伏夜出,卵多产于水稻枯黄的叶尖处和叶鞘内侧,3龄前的黏虫幼虫多集中在叶片上取食,将水稻幼苗叶吃光而仅剩叶脉;幼虫老熟后,会在稻柱附近钻入表层土中筑土室化蛹,侵害水稻根部,而黏虫作为典型迁飞性害虫对北方水稻发生黏虫危害多为秋季晚稻。针对黏虫,我国北方地区防治措施主要采用药剂喷雾的防治手段,每667 m2采用50 mL的50%二嗪农乳油兑45 kg水进行喷雾处理。同时,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2种防治措施。在物理防治方面,北方普遍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黏虫成虫。在农业防治方面,北方普遍会在成虫产卵盛期前选叶片完整、不霉烂的稻草,以8~10根扎成一小把,每667 m2稻田插30~50把,并5~7 d更换1次,用以降低田间虫口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水稻田养殖稻田鸭的方式啄食黏虫幼虫[9]。

3.4 螟虫

螟虫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优质水稻种植常见的虫害之一,水稻螟虫具有很多种类,且对禾本科作物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对于水稻而言,二化螟虫和三化螟虫的危害较严重,尤以三化螟虫的危害最为严重。螟虫喜欢夜晚活动,白天进行潜伏,是一种喜光喜绿的虫类,螟虫特别喜欢在嫩植株叶片正面中上的位置进行产卵,导致叶鞘呈现出不规则的黄色斑块。北方地区水稻种植针对螟虫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首先,在秋收割稻的过程中进行齐泥收割,以便拔除螟虫幼虫越冬场所;其次,针对白穗初期的水稻螟虫,采用翻犁灌深水淹浸4 d的方式进行除害。在化学药剂防治方面,通常每667 m2采用30 mL的5%锐劲特悬乳剂兑水50 kg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要均匀喷洒。同时,稻田种植者应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最大限度地摘除螟虫卵块。

3.5 其他病虫害及防治办法

除了上述北方水稻种植出现的主要病虫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钻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钻心虫对于水稻的威胁主要是其幼虫会进入水稻茎秆内部进行取食,进而造成水稻枯穗和枯心。稻飞虱主要躲藏在稻株的叶鞘以及茎叶的组织内部,通过吸取其内部的汁液获取食物。通常情况下,感染稻飞虱的稻苗会呈现出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叶组织内养分被汲取,水稻会因为养分不足而逐渐枯死,同时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针对这类病虫害,除了采用农业及化学措施外,还需进行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最为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20 W光源的黑光灯,波长为365 nm,灯周围铺设高压电网,能够有效诱杀常见的水稻虫害。这种方式适用于小范围的水稻害虫侵袭,能够保障水稻的品质,对水稻自身安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生物防治是利用一些生物或者生物代谢产物进行水稻病虫害控制,利用生物技术培养病虫害天敌的方式来防治病虫害,通过维持食物链的平衡来降低北方水稻病虫害侵袭发生率。生物防治的特点是环境污染小且对人畜无公害,北方地区采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多数还采用稻鸭共育和鱼稻共育等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4 结语

北方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做好水稻生产工作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北方地区要想培育优质水稻、提升粮食产量,就一定要深入研究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不断深挖种植过程中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进而找寻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优化,提升水稻种植水平和病虫害防治能力,进而提升北方地区的水稻产量与质量。

猜你喜欢
螟虫黏虫稻苗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探索以黄粉虫蛹为食物繁育蠋蝽的可行性
夏雨来临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柳河县黏虫的发生与防治
公子家
黑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