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03 15:54刘国红
乡村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大棚病虫害蔬菜

刘国红

(兴隆县兴隆镇人民政府,河北 兴隆 067300)

传统室外蔬菜种植受气候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无法在全国实现四季种植。我国拥有14亿人口,蔬菜需求量大,单一的蔬菜室外应季种植已无法满足蔬菜供给需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不同种类蔬菜的反季需求,各大超市、蔬菜店等一年四季均有销售。大棚种植的新鲜蔬菜不但种类齐全,而且物美价廉。但是,大棚蔬菜种植相比于应季自然种植缺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需要人为进行温湿度和光照调节,完成对蔬菜的营养供给,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病虫害是影响蔬菜品质的主要因素,种植户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虫害。

1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概述

1.1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优缺点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利用人工控制蔬菜生长环境的优势,使蔬菜种植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不但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使蔬菜上市售卖的时间春提前和秋延后,而且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蔬菜产量。蔬菜种植可随时进行,具有提高蔬菜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延长蔬菜生长周期、提高蔬菜产量等优点,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受冬季严寒影响而导致蔬菜供需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南菜北运的物流运输压力,直接调整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使种植户成了直接受益者。例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在多雨的季节能够保护蔬菜不受水涝影响,可谓旱涝保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蔬菜室外种植受野外环境不易控影响,难以防控病虫害,使病虫害反复肆虐,而大棚蔬菜种植空间可控,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反复出现概率更低,蔬菜成活率和品质更高。受光照不足影响,大棚蔬菜糖分不足、缺乏维生素C和叶绿素,受大棚通风不良影响,蔬菜叶面水分蒸发较少,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元素随之减少,相比于室外蔬菜,明显具有营养不足和口感不佳等缺点。

1.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优化建议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蔬菜种植问题,应充分考虑大棚环境条件的缺点,优化大棚的光照和通风状况,为蔬菜生长提供光照充足和通风良好的棚内环境,以提高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例如,在大棚内北侧放置镀铝膜反光幕,提升大棚温度,在地面铺设银灰色地膜增加蔬菜植株间的光照强度;及时进行蔬菜整枝、打杈、绑蔓、打老叶、剪病枝等,为蔬菜种植提供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为了促进蔬菜长势和防治病虫害,会使用化肥、农药,因此,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大棚蔬菜种植需要突破的技术问题。在蔬菜大棚种植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和农药说明书,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优选低残留、易代谢、低毒副作用的化肥、农药,使居民能够食用安全放心的大棚蔬菜。

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2.1 选种和种子处理

严格按照种子权威鉴定机构颁发的标准进行大棚蔬菜选种工作,确保选择的蔬菜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耐低温、耐弱光、生长活力强。同时,根据实际蔬菜大棚的环境情况,选择适宜生长的蔬菜种子,以达到蔬菜量产、高产的目标。例如,严选种子规格以保障种子和发芽率,对扁平不一、干瘪开裂的种子一律筛除;根据四季气候温度和市场蔬菜供给需求,选种符合环境情况的蔬菜种类,韭菜耐寒性较强,-5℃也可生长,适宜在冬季种植,香菜市场需求量较大,生长周期短,适宜四季种植[1]。

在蔬菜品种确定之后,还要将质检合格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种子不受病菌的侵害。例如,部分大棚蔬菜种植户,采用包衣技术对种子进行保护处理。用种衣剂将蔬菜种苗包裹保护起来,既不影响种子的自然生长,又能有效降低土壤病虫害,缓解多种害虫破坏种苗根部、茎部、叶片的现象。

2.2 土壤处理

科学的整地处理有利于提高大棚的土壤质量,为种子生长提供优良的土壤环境。首先,科学划分不同蔬菜品种的种植区域,以各区域地面平整、地块布局完整为标准,保证大棚地块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利用。其次,科学翻耕土壤,打碎板结土块,翻耕深度保持在15~25 cm为宜,使土壤松软内部通气吸水,耕种后种子能够汲取足够的氧气和水分。最后,增加土壤晾晒时间,利用自然光的紫外线杀菌功能,杀灭土壤中的各种虫卵和致病源。

2.3 播种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缓解了蔬菜播种的季节限制,使蔬菜在四季都可以进行种植。因为大棚蔬菜相比于应季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蔬菜种植种类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在蔬菜种类紧缺的时间完成对紧缺蔬菜的供给,才能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种植户要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挖坑播种适用于单科生长蔬菜,如茄子、辣椒、柿子等。通过在一个土坑里撒入种子,并进行间苗,保障蔬菜能够有充足的营养完成整个生长周期[2]。趟垄播种一般适用于豆角、黄瓜等爬秧类蔬菜,由于生长期茎秧缠绕对果实间距要求不高,可以在播种时适当顺垄播种。撒子播种一般适用于生菜、韭菜、苦菊等密集类蔬菜,可以在固定区域适当随意播种,并且在生长期整体间苗,保障蔬菜生长不过于密集。例如,生长期较长、营养面积较大的韭菜播种时,可开5~10 cm深的条沟,撒子播种后覆土踏压,根据韭菜种子的干湿度、播种时期的不同,酌情进行带墒播种或者先浇水后播种盖土,保持播种土面湿润状态,直到韭菜出苗、幼苗出土后进行间苗。通常,湿种子和催芽种子采用湿播方式进行播种。干旱炎热、土温较低的季节,无论干种子还是湿种子,最好采用湿播法。

2.4 灌溉与施肥

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施肥,能够为蔬菜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可以满足蔬菜育苗期、生长期、盛果期等不同阶段的土壤水分和营养需求。应保持土壤排水通畅,避免积水造成洪涝,或者缺少营养导致蔬菜黄叶枯萎、长势较弱等。蔬菜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土壤含水量和营养的需求有所差异,育苗期种子发芽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应适当增加灌溉量并施有机肥;根部生长期要适当控制灌溉量,避免根部受淹或者根部干旱灼伤;盛果期灌溉过程中应将土壤浇透,使土壤具有足够的持水量,满足蔬菜的汲取需求。例如,大棚种植白菜时,先将基肥和土壤充分拌匀,基肥可选择草木灰、鸡粪、秸秆等有机肥,再统一挖坑,坑两边分别栽白菜和施硫酸钾复合肥,二者间隔7~10 cm,白菜栽好后浇1 000~1 500倍稀释液的植物高级营养素,3~5 d/次,连续3次;白菜生长期追肥,将1%~2%浓度的冲施肥以7~10 d/次的频率浇施,在白菜上市前停止施肥,;在白菜结球的重要时期,加大灌溉量、施肥量,结球中期施1次硫酸铵,每667 m2约15 kg即可,包心生长开始前连续2次浇透水,之后浇水频率为五六天浇1次,以始终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上市前7 d左右要停止浇水,避免白菜叶中水分过多而不耐储藏。

2.5 秧苗修剪

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秧苗修剪技术也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主要是通过控制顶端优势、控制侧枝强壮主枝、人工授粉、去除老叶等方法,帮助秧苗茁壮生长。以大棚丝瓜秧苗修剪为例,首先在丝瓜秧苗期摘除侧蔓,保留强壮的主蔓。其次,在丝瓜开花期每隔三四节摘除多余雄花花蕾和全部卷须,只保留一朵长势良好的雄花。在丝瓜坐果期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丝瓜果实产量,在清晨采摘盛开的雄花,取出花粉涂抹在盛开的雌花上实现人工授粉。最后去除老叶或者割蔓再生,摘除丧失生长功能的老叶和病叶,以促进先端茎蔓的生长和保持秧苗通风透光。采摘五六茬果实以后,丝瓜秧长势会衰退[3],这时可以采取割蔓再生的方法,保留根部、割除地上部分主蔓,促进丝瓜秧苗重新生长。

3 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善和调整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来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在不影响蔬菜生长的前提下,破坏寄生害虫的繁殖生长环境,以预防和治理病虫害问题。进行蔬菜选种,精选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进行种植。蔬菜种植时轮作倒茬、清理田地,大多数致病菌会寄生在蔬菜根部、落叶等部位的病残体上,或者通过在土壤中寄生得以越冬存活,因此,要采取焚烧或者深埋的方法,及时清理落叶和烂根等,或者采取轮作倒茬的方式。在同一块地上种植同科蔬菜时,连续种植两茬以后更换其他科蔬菜。

通过翻耕土壤、合理施肥、闷棚提温等整地措施,也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例如,耕翻土壤、合理施厩肥,改善土壤结构,将寄生在土壤里的黄瓜白粉病菌、斑潜蝇蛹等深翻到20 cm土中使其失活,以实现控制病菌、消灭虫卵的目的[4];在幼苗定植前15 d,用百菌清烟雾剂、高效氯氰菊酯烟剂等消毒大棚室内环境,在缓苗期适当调高大棚温度,促进幼苗生长。

3.2 生物防治

3.2.1 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破坏害虫的生理结构,使害虫生病死亡,达到控制病虫害蔓延的目的,针对蔬菜黄叶、烂根、枯萎等现象,效果显著。特别是在蔬菜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病虫害肆虐的现象,极易对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害,相较于其他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更便于蔬菜运输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例如,利用白僵菌真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利用病毒粗提取液防治飞蛾等。飞蛾病虫害容易引发白菜黄叶烂根等,可根据白菜单叶的飞蛾虫卵或者成虫数量酌情使用不同剂量或浓度的生物制剂,达到消杀飞蛾的效果。以单叶16~20粒飞蛾虫卵为例,使用10%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1 000~1 500倍液、25%扑虱灵1 000~1 500倍液、25%棉虫霸1 500倍液喷杀,可有效防治飞蛾虫害。

3.2.2 天敌防治。天敌防治是一种绿色生物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食物链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大棚中放养可以捕食害虫,并且不以蔬菜为食物、不会破坏蔬菜生长的有益生物。通常,一种有益生物,可以捕食一种或者多种害虫,种植户可以根据蔬菜虫害种类,放养害虫天敌,减轻虫害对蔬菜的破坏。例如,在蔬菜大棚中放养马尾松毛虫天敌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猎杀捕食;在蔬菜大棚中放养天牛天敌肿腿蜂,天牛猎杀捕食。

3.3 物理防治

在播种前,种植户应采取高温密闭大棚的方法,或者选择紫外线光线较强的白天,掀开大棚的塑料膜暴晒土壤,对可能残留虫卵的土壤进行消杀。还可以用沼气完成第二轮土壤消杀,将沼气渣均匀撒在棚内地面,利用沼气渣发酵产生的沼气,降低大棚内部的含氧量,使害虫因缺氧自然死亡,一般两三天内就可以完成对害虫的消杀。同时,释放完沼气的渣滓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5]。例如,在春季可以先将蔬菜大棚中的土壤进行翻耕整地,然后选择娃娃菜进行种植,在天空晴朗紫外线较强的白天掀开大棚的塑料膜,适当的晾晒土壤,可以达到消杀病虫害的效果。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蔬菜大棚病虫害的最直接措施,通常需注意以下4个方面。第一,提前用药,预防为主。第二,治疗药剂针对性要强,预防药剂杀菌谱要广,可将杀虫谱广的药剂作为主药,在蔬菜定植后15~20 d喷施1次,在病虫害高发期前有效预防。例如,番茄灰叶斑病主要由茄匍柄霉引起,3月末到4月初为高发期,湿度较大、温度不稳定的大棚环境更易受害,可在外界气温回暖到18℃以上时定期用30~50 mL速净、25 mL沃丰素、5 g有机硅的兑水15 kg喷洒预防。如果番茄处于发病期,可增加15 mL大蒜油,根据发病初期和中后期的不同程度,再酌情增加速净50~100 mL,病虫害有效控制后改为预防量,通常每3 d1次,连喷两三次即可见效。第三,多种药剂交替和混合使用。第四,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类药剂,交替和混合用药可以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也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如蔬菜受白粉虱危害时,可混合喷施杀卵药剂苗旺特和杀虫药剂啶虫脒。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通常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和用量,一般不建议3种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4 结语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了蔬菜季节性短缺、供应不足的现状,使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但种植户应加强对大棚内部环境的管控,以防止种子不合格、土壤肥力不足、温度不稳定、水分缺失和病虫危害等问题影响蔬菜生长,进而降低蔬菜的品质和产量。还应引进智能化的调温控湿系统,保障大棚内部温度和湿度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促进蔬菜快速生长,同时避免激素等农药的滥用,使人们可以食用到放心的绿色蔬菜。

猜你喜欢
大棚病虫害蔬菜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