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湖南花鼓戏与民族声乐的有效结合

2021-12-03 09:17刘小雨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花鼓戏肢体声乐

文/刘小雨

一、解析民族声乐与湖南花鼓戏

(一)民族声乐

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相传在远古时期,民族声乐在戏曲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融入美声发音唱法,逐步发展起来。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音色多变,发声科学结实,声音可塑性较强。民族声乐作品往往具有多元化特点,比如我们常见的诗歌、歌剧等,具有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民族风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染力。民族声乐的作品创作素材取自普通大众的生活写照,所以演唱过程中容易与观众形成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民族声乐表演者往往具有通畅甜美的声线,具有较强的歌曲表现能力,能尝试各种风格的作品演唱。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观众仿佛置身歌曲描述情境之中,无形中取得共鸣,所以民族声乐正在不断发扬壮大。近些年,民族声乐也在不断扩大歌曲创作范围,在保留民族风格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鲜因素,艺术性和独特性愈加明显。

(二)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植根于楚湘大地,是传播广泛的湖南汉族戏曲。湖南花鼓戏曲调活泼轻快,具有鲜明的湖南地方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普通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展示了乡村农民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音乐向大众展示湖南人民的朴素生活。当前,湖南花鼓戏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戏曲音乐的熏陶影响下,风格追求美学性。华南花鼓戏唱腔独特,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演唱曲调悦耳柔美,音乐清脆,音乐较高,演唱家音色普遍圆润。湖南花鼓戏演唱语言直白,直抒胸臆,演唱主体贴近百姓生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当前我国音乐课程教学中引入湖南花鼓戏,其独特的唱腔,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声乐发生训练能激发音乐学生的创作力,对我国音乐教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促进作用

湖南花鼓戏柔美、自然的旋律,打破传统美学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湖南花鼓戏的精华,不断完善传统唱法,最终构建出更贴近实际、更合理的新民族唱法。湖南花鼓戏大量歌词对白为湖南本地方言,这样贴合实际的说唱方式轻快,通俗易懂,传唱度很高,民族声乐作品也在不断借鉴湖南花鼓戏说唱风格,呈现出幽默风趣的演唱风格,贴近实际生活的表演内容。

三、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有机结合

(一)发声

我国民族声乐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洋美声的唱法技巧,音调上由低到高,追求歌唱状态的协调和共鸣。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声乐吸收了我国传统戏曲中的精华。湖南花鼓戏在发声上更加强调自然质朴,演唱过程中大量使用真假和声,低音是基础,高音是加强,所以二者唱法都要求真假和声、气息多变,两者演唱音色相似,发音技巧异曲同工。花鼓戏中大量气息的运用,混合声的广泛应用,正是民族声乐最看重的表演方式。湖南花鼓戏在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精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独特的技巧于防范,经常将各种高低腔调灵活组合运用,这恰恰与民族声乐作品颤音、波音等的交替混合使用方法雷同。另外,湖南花鼓戏表演过程中擅用技巧,而民族生活作品中,也经常为了使作品更易耳目一新,借鉴湖南花鼓戏的独特技巧。最终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使得艺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语言

民族声乐与湖南花鼓戏互相借鉴发展,民族声乐在语言创造方面不断吸收湖南花鼓戏的优点,在借鉴湖南花鼓戏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湖南花鼓戏的歌词多具有艺术性,歌词内容旨在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而民族声乐中不发这样的作品,更能使普通群众产生身心共鸣,激发内心深处情感。其次,湖南花鼓戏充分利用湖南当地方言,长沙话作为基础语言,其语言结构及方式奠定了湖南花鼓戏的音乐风格,这无疑更能巧妙表达作者内心感情,引发共鸣。最后,湖南花鼓戏将预期陈词运用到机制。其实,日常生活中,衬词本无特殊含义,但是在花鼓戏中的灵活运用,却产生了非常惊喜的演唱效果,为歌曲增色不少,而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也运用了相当数量的衬词。衬词在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中的灵活应用,不仅能进一步衬托歌曲想要表达的已经,能侧面激发演唱人员的情感,更能彰显歌曲背后的民族地域特色。

(三)唱腔

唱腔表演方面,民族声乐与湖南花鼓戏互相简介,两者息息相关。湖南花鼓戏的演唱对演员要求非常严苛,唱腔需要灵活多变,且装饰音运用较多,不仅要求演唱过程中运用圆润灵巧的行腔,更要求演唱者具备纯净甜美的音色。随着时代发展,我国传统戏曲演唱也呈现出发展多元化的趋势,比如说高位置、真假声混合等。而花鼓戏独特的演唱方法无疑是传统戏曲演唱中的重要代表。花鼓戏作为戏曲的一种,内容往往贴近生活,表演过程中需要带入情感,精彩的花鼓戏表演往往能带给听众一种特殊的享受,各种小技巧的灵活运用,将作品背后的故事用语言传递出去,给听众最美的享受。所以,民族声乐在唱腔方面能成功借鉴湖南花鼓戏,很大程度上能增色不少,实际演唱过程中韵味十足,吸引力和传唱度得到提升。

(四)眼神

优秀的作品不仅要具备好的唱腔、绝佳的语言等基本功,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员的表演更为重要。民族声乐和花鼓戏的,不仅要求有好的戏曲创作能力,更要求演唱者在舞台上能具备较好的表演能力,演唱与表演合二为一,灵活运用各种肢体展现,丰富作品表演的层次度,其中,肢体表演中很重要的一项即为眼神表演。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湖南花鼓戏,好演员灵活运用眼神传递表演信息,是实现大众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途径。

湖南花鼓戏对眼神的表演要求严格,这在民族声乐训练中同样重要。表演过程中,具有感染力的眼神表演,能更好地诠释作品本身的内涵,更能完美的传输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产生身心共鸣。花鼓戏表演中不仅有羞涩的内心体验戏,更有浅显外在的情感表露,整体表演风格贴近群众,通俗易懂,将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放到表演环节中的重要位置。湖南花鼓戏表演中对演员眼神的严苛要求,无疑与民族声乐的表演要求非常契合。湖南花鼓戏演员多具有亲和力,这点与民族声乐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

(五)身段

不管是湖南花鼓戏,还是民族声乐,都要求歌曲演唱与表演合二为一,肢体语言的运用巧妙到位。在湖南花鼓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演员的身段训练至关重要,一般这类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在表演过程中,对演员的任何招式都要求非常严格,要用情感带动肢体,在舞台上做到姿态柔美。肢体行动与演唱有机融合,才能使得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传输出去。花鼓戏区别于其他表演的一个显著标志即为,对“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的高度要求,花鼓戏演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肢体协调性,在舞台上要具备柔美的气质和自信的态度。另外,肢体的训练也能帮助演员打开胸腔、喉咙,提高演唱能力。演唱与肢体训练有机结,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表演风格,使得作品得以深入人心。所以,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在增加舞台表现力方面的要求整体相同,都要求作品增加情感传输,提高表现力,两者在作品情感和情境的把握上,有着几乎相同的目标。

(六)步法

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都非常“步”的培养和训练,能增强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性。关于表演中的步法训练,往往需要表演者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系统地训练,一般要求脚下表演能做到轻松自然,熟悉步法的尺寸,掌握步法要求,与其他肢体表演做到协调统一,表演过程中松弛有度、潇洒自如,给现场观众带来绝美的视觉感受。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的实际表演过程中,表演中都要具备灵活的舞台应变能力,根据歌曲传达的情感转化变化肢体语言,适当的步法变换,将作品人物所要表达的情绪灵活展现出来,渲染氛围,台上台下完美融合。不管是湖南花鼓戏还是民族声乐,其实本质都属于行为艺术的一种,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观众的关注,所以提高表演能力至关重要。重视眼神步法和身段,借助舞台,灵活展现音乐的戏剧元素,将一个优秀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 结

在特定北京下产生的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珍贵宝藏。两者虽然在演唱及表演各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但是从发声、形体表演等方面两者却有类似的要求。我国民族声乐与湖南花鼓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又相互存在区别。我国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互相借鉴。两者的发展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吸收新时代受大众推崇音乐的有利因素,不断去丰富原有歌曲表现形式及创作内容等,去吸引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湖南花鼓戏曲调丰富且优美动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演形式活泼明快,语言具有地方特色,有利于民族声乐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学习湖南花鼓戏的发声技巧和舞台表现方式,帮助和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和创新。重视传统民族艺术的发展,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帮助民族声乐、湖南花鼓戏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不断努力,将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这样具有地方特色艺术形式加以推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掘诸如此类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焕发全新的艺术活力,构筑社会主义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花鼓戏肢体声乐
浅谈常德花鼓戏的艺术特色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传承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肢体语言
花鼓戏转型经历和湘籍民族歌唱家关联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肢体写作漫谈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