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穷山沟”里的高质量发展

2021-12-03 05:47柞水县科学技术局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部木耳县域

文|柞水县科学技术局

“小木耳,大产业”,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曾为柞水点赞。“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柞水县围绕《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紧抓科技部定点帮扶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完善县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柞水市区全景(资料图)

科技扶贫与创新驱动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柞水县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自柞水县被科技部确定为定点扶贫县以来,柞水县以创建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创新型县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主增收能力,在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整体脱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和创新驱动县域发展相辅相成,同发力、两不误、互促进。

柞水县开展创新型县建设工作涉及各个部门、行业,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主导作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科技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及镇办落实、企业联动”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制定了《柞水县“十三五”科技扶贫规划》,印发了《柞水县创建全国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柞水创新型县建设方案》,设计了产业扶持、企业带动、科技引领、基地示范、培训提升五大脱贫帮扶路径,确保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和创新驱动县域发展扎实有序、富有成效。

按照科技部党组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柞水县建立了部、省、市、县四级科技管理部门抓科技扶贫的联动机制。柞水县作为科技部定点扶贫县,部、省、市、县四级科技管理部门抽调优秀干部组成科技扶贫团,统筹全国科技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对柞水县开展科技扶贫。柞水县也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分管县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柞水县科技创新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四级科技部门的帮扶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在部省大力支持下,从2016年开始,柞水县每年部署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专项1000万元,针对柞水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各级部门支持柞县水承担部、省、市科技部项目91项,支持资金9281万元,带动了社会投资2.4亿元。同时各级部门为柞水县9个镇办选优配齐了9名分管科技的副镇长(副主任)及9名科技专干,并为51个贫困村(社区)逐一下派了科技特派员,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

在科技扶贫项目的支持下,从木耳架到地栽木耳再到立体吊袋木耳,木耳种植模式实现了“三级跳”;推广优质黑木耳示范菌种5个,研发木耳超微粉、益生菌、菌草茶等深加工产品6种,利用废弃菌包生产鸡腿菇4万袋。

柞水县还创新推行了“专家+企业+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方式。把企业作为科技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需求,不断完善“项目孵化+产业加速”的产业培育措施,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企业发展为引领,持续增强县域创新发展动能。

柞水木耳基地(资料图)

“小木耳”与“大产业”

柞水与木耳早已结缘。柞水以境内多柞树而得名,柞树又叫耳树,是生长黑木耳的最佳树种。如今,“小木耳”能够成就“大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鼓起“钱袋子”。

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活棋”。柞水县坚持产业与创新互融共通、相互促进的原则,围绕“一主两优”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发展,把创新型县建设与培强产业紧密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闭环式科技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在产业发展中转化,确保了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人才对于地方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创新离不开高层次科技人才,抓住人才就抓住了核心竞争力。在科技部和陕西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柞水县积极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片区联络网管理工作会议,邀请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对接科技需求,破解贫困县科技支撑能力问题,促进产学研跨区域协作;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陕西省科学院,杨凌农业高新区等10所高校院所和2个企业签订了战略协议。目前,一县N高校、一县N院所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同时,柞水县出台人才落户的子女就业、住房、医疗等奖励配套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加大本土人才培育,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截至目前,柞水县已引进李玉院士团队,建立了商洛首家院士工作站,编制了柞水木耳发展规划,选育适合柞水种植木耳菌种8种,形成了柞水木耳品系;引进“三区人才”40名,涉及食用菌、中药材、水产、生猪等产业,服务8个乡镇40个村;对接水产、生猪、中药材和食用菌等4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引进省级科技特派员67名,为柞水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平台是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柞水县积极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建立李玉院士工作站、柞水木耳研发中心、西川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等平台。

柞水木耳小镇(资料图)

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定期向企业、产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及研究人员等需求者提供资源共享,提供新技术、新成果信息;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依托西北大学和阿里云公司技术团队支持,合力建设了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木耳大数据中心。

同时,柞水县建立中药材、食用菌、冷水鱼等科技示范基地10个,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6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县域创新试验示范站2家、省级科技示范镇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众多创新平台成为产业研发、推广、示范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主阵地,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平台支撑。

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以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突破口,着力促进科技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科技部部署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陕西省科技厅特别开设了绿色通道科技扶贫专项,加大了项目资金的支持。2016年以来,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29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4个,吸纳带动贫困群众2862户7150人增收。科技项目的大力支持,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的突破发展。

提升创新要素 服务乡村振兴

为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着力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柞水县提出以下工作想法和建议:

一是继续壮大创新主体。请求科技部大力支持柞县水创建创新型县,建立各类产业联盟,建议各有关部门和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出台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的支持政策,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柞水。

二是大力建设创新平台。陕西省科技厅将进一步支持柞水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推动柞水县科技创新;支持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工作站各项配套服务工作,确保院士工作站发挥应有作用;建议科技部加大对柞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木耳大数据中心、木耳质量检验检测等创新平台的功能,深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服务。

三是凝练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实施好中央引导地方资金专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建议尽快启动食用菌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柞水开展食用菌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四是积极引进创新人才。陕西省科技厅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百名科技特派员百村行动计划,奠定乡村振兴坚实基础。建议科技部加大对柞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支持柞水县引进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精、懂技术、熟管理等专家人才,为柞水县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科技部木耳县域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品图
一图看懂科技部“三定”方案
巧洗木耳
科技部火炬中心向总理汇报了哪些成果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发现木耳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