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的功能优势及实践途径

2021-12-03 11:35李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党史教育社会发展

李杰

[摘    要]党史作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奋斗史,既体现出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迁的指引性,其中的奋斗精神与信仰力量也使中华儿女在坚定的信念下用党史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思政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培育多元人才的高等教育,更是要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实现思想观念与政治素质的强化,才能展现新时代下思政教育的意义。所以,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价值观点,通过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结合培育出信念更加坚定的优秀人才是笔者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发展;实践途径;高等院校;党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1-0057-03

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前进方向的同时,在行为意识的规范中明确价值观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思政教育目标也随之发生转变,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地将教育工作与党史进行高效融合,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在党史的学习与理想信念的坚定中,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应打破落后的教育思想,从党史教育入手寻找结合思政课程的路径,拓展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以及提升教育质量,体现党史教育的开展意义,并培育出具有优秀思政素质的多元化学生。

一、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结合党史的功能优势

(一)引导优势

党史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记录,不同时期赋予了党史教育不同的文化内涵,除了井冈山精神、扶贫精神以及长征精神外,革命先烈也用鲜血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的诗篇。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岁月都由党史一一记录,不仅是民族的重要瑰宝,同时为中华儿女如何更好发扬民族精神指明了坚定的道路。思政工作贯穿于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往往能够使学生在积极环境的引导下健康成长,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也能让学生在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中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1]因此党史自身的引导性能够使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时不断在正确理论的帮助下武装头脑,通过章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学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帮助下开阔视野,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在坚定的志向中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另外,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中西方思想的碰撞,容易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思政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信念更加坚定的社会主义人才。所以结合党史教育,不仅凸显思政工作的引导优势,也在丰富教育内涵并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同时展现出高等教育改革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

(二)教育优势

坚定的信念既是引导中华儿女不断奋斗的重要力量,又能使学生不断成长。时代的发展为党史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将教育目标局限在课堂中,使思政教育既无法实现真正的开展价值,又会使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下影响思维的拓展。[2]而党史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动态化的学习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思政工作的教育优势,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尤其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参与社会生活,良好的行为品德与端正的态度既能为其顺利从业打下基础,又能强化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始终维护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

(三)激励优势

党的发展历史十分曲折,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又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不断奋斗中用党的精神指引自身的前进方向。无数英雄人物,如江姐、王进喜、鲁迅等都是革命精神的缩影。思政教育也应着重发挥党史教育的激励优势,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自小在幸福的环境下成长,容易在挫折中打击自信心,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教师应挖掘党史中拼搏进取、自强不息以及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除了发挥其重要的激励优势,还需要改变陈旧的教育策略,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革新授课思想,挖掘其中的激励优势,能够用先烈的光荣事迹为学生优化行为意识指明方向。[3]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如抗挫折能力差、思想观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限制等,使思政工作与党史进行高效融合的同时,进行激励性的教育规划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始终在坚定的成长方向下改正自我不足,又能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先进榜样为学习对象。通过思政工作与党史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真正发挥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也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精神品质、道德水平以及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中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人才。

二、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结合党史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校园环境

党史教育工作的推进不能仅停留在教学表面,而是需要在保证力度与广度的同时,使學生能够真正在知识的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以保证思政素质与文化底蕴的有效提升。大学生无论是身心发育还是行为观点都已经完善,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往往能够为思政教育结合党史文化提供更好的路径。教师需要认识到党史作为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的历史,既体现出顽强的奋斗精神,又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而更有规划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与环境的熏陶,保证道德意识与思政素质的有效提升。

第一,教师需要挖掘党史教育中的重要精神,尤其是其中呈现出的顽强不屈、敢于奋斗、勇往直前以及不怕牺牲的品质,使感性的精神能够发挥重要的价值意识,构建符合思政教育要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探究意识,并能自觉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挖掘其中呈现出的独特思政内涵,使积极的校园环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助力。[4]

第二,教师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人才教育目标,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史教育有效融合,既能使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又能展现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有效增强学生实际的参与体验感。为了使校园文化更好地在党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得到完善与发扬,教师需要以院系为主体,再具体划分到班级,按照不同主体的人才培育方向建立思政教育目标。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党史为主题制作微视频、做手工、绘制美术作品以及举办趣味活动等,建立内容更加多样的校园文化。而以系为主题的活动则可以通过创作班歌、根据党史内容设计校徽等,使学生能够始终在充满党史氛围的校园文化中学习思政知识。

第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教师需要充分应用现实条件,以各种节日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丰富思政内容,结合党史知识,帮助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提升个人素养。另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积极举办演讲、宣传、研讨会以及评议等活动,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推选出优秀代表进行党史内容的宣讲,以榜样的力量促进校园环境的更好构建。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寻找身边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很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又能在思维的调动与行为的规范中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看齐意识以及奋斗精神的优秀学生,展现思政教育融合党史内容的独特优势。[5]

(二)加强课程体系优化

教室始终是学生探索知识的阵地,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也需要加强教育计划的完善,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在不断融合党史资源的过程中助力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无论是教育内涵还是外在表现,思政教育始终都是强化学生思想水平与增强学生思政素质的重要路径,尤其是时代的高速变革下,更需要信念坚定的多元化人才,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助力。

首先,教师应重视课堂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遵照习总书记要求将党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既能够使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走入高校课堂,也要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展现新时代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师需要挖掘思政教育的内容,打破学科间壁垒,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高效融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党史发展或重要历史事件等方式强化学生党性,并让学生有意识地辩证看待自我,在知识的汲取中保证思政素质与党史文化底蕴的不断上升。另外,学校自身也需要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心理需要,按照党史发展脉络进行对当地党史教育的编绘,既保证来自不同地域学生主动探索党史知识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也能在专题讲座、研讨会以及班会的参与中规范自身行为意识,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意义。[6]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革命遗迹,更是能够给学生指引更好的发展路径。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时,应改变仅依靠课堂完成教育工作的错误思想,要通过第二课堂的打造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思政素质与文化底蕴。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教育规划,带领学生到本地区的烈士陵园或红色资源博物馆进行参观,假期还可以通过做义工的方式学习党史知识。这种摆脱教师讲解知识的实践形式不仅十分贴合大学生成长需要,也在发挥党史价值并快速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同时,展现出红色资源的独特魅力。

最后,互联网作为重要的资源聚集地,尤其是教育改革工作的推广中,使教师更愿意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辅助,从而挖掘教育资源、转变教育表现形式以及营造更好的课堂环境,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挖掘信息技术独特的意识形态意义,通过党史资源的挖掘建立更加符合大学生探究需要的思政课程体系,并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完善教育形式,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中实现思政工作的全面开展。[7]教师可以根据最新的时事热点,在班级群、信息化平台中定期为学生推送新闻与相关素材,并要求学生在党史文化的学习中能够始终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对推送文章进行了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举办交流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讨论后汇报,从而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准备与思维的不断碰撞中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用慕课的形式开展网络化思政教育,通过数据库的开放,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党史与思政知识。由于慕课中有很多模块,学生也可以边学习边进行随堂检测,在不断加深记忆中强化学习效果。这样既能使多样化的思政内容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探究需要,又能发挥党史文化的引入意义,培育出品学兼优的多元化人才。

(三)优化高校思政体制

新时代更加强调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作为高等人才培育的摇篮,高校需要通过教育内容的有效规划,在尊重大学生行为规律、责任意识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发挥思政工作的最终作用。[8]教师为了更好地优化思政教育体系,应与时俱进地落实党史教育优势,除了保证内容得到创新外,还要建立更有效的保障制度,使思政工作与党史知识更好融合的同时,帮助学生始终在坚定的信念下利用党史知识与思政内涵武装头脑。

首先,教师需要将引入党史知识变得常态化。由于高等院校具备显著的科研优势,教师需要按照大学生价值观点、思想需要与学习规划,有序落实思政工作的同时能够构建独立的党史课程,并按照教育标准与开展理念进行设置宗旨、课程目标以及执行标准的制度制定,使学生能够始终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下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思政素质的快速提升。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充分挖掘本区域的红色资源并引入思政内容中,既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在活跃的思维中实现知识的快速掌握,推动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其次,党史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不同地区的高校都在积极寻找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而通过与思政工作的结合,不仅能够深化教育内涵,也能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因此学校应重视协作制度的建立,通过高校之间、本校系间、学院间以及班级间的有效联动寻找思政工作更好融合党史知识的途径,既保证学校宣传部、团委以及党支部的功能发挥,又能在教育观点的融合中培育出更加多样的优秀人才。同时,学校也要做好管理机制的规划,开展思政工作时在方针的指引下规划教育目标,既通过流程的细化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备,又能通过考核制度的建立随时对学生的政治修养、思政意识以及价值观点进行考察,帮助学生在自我剖析与积极改正中成为更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才。

最后,宣传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宣传机制,使学生意识到增强思政素质重要价值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在党史知识的引导下规范自身行为,武装自身思想。一方面教师应重视新闻媒介的使用,利用校园网、LED滚动屏、微电影等做好宣传,使学生充分学习党史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以校企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影响,既保证思政工作能够真正地走出去,又需要發挥党史的指引意义,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的同时增强价值观念。

党史作为具有重要引导意义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其内涵与文化价值的分析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高质量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需要,也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的同时,始终在坚定的信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既能体现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创新优势,又能引导学生在思政素质的提升中通过党史知识的学习武装头脑,成为祖国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思政课程与党史的结合既能满足教育改革要求,又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指引方向,值得广大教师进行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玲,韩美群.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21(4):25-31.

[2]曾光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9(7):39-42.

[3]韩小南,肖楠.论高校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64-65,81.

[4]朱裕生.浅谈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开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8):74-75.

[5]杨立荣,李永生,刘孝林.如何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9):87.

[6]蒋沫沫.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的功能优势及实践途径[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4):95-99.

[7]张湘妮,李建阁.浅析“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J].改革与开放,2020(24):30-33.

[8]李翔.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5):10-12.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党史教育社会发展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