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孙子兵法的“制胜之形”

2021-12-04 00:03吴如嵩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游击战赵军孙子兵法

吴如嵩

(军事科学院,北京 100091)

概念范畴是《孙子兵法》的思维形式。《孙子兵法》中概念范畴构成的名言警句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神解”概念范畴是学习《孙子兵法》的要诀。所谓“神解”,就是要对其概念范畴进行深入解析,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孙子兵法》中的概念范畴,也就是由孙子首创的若干古代兵法军语,这些军语有的易于辨识,比如“虚实”“久速”“彼己”等,并已成为著名的军事成语。“避实击虚”“兵贵神速”“知彼知己”融入了现代军语之中。但是,由于古今时代的不同、战争的发展、语言的变化,《孙子兵法》中也有不少军语不经辨析很难找到同今天军语相对应的词语。笔者今天要谈的“形”这个词就是一个显例。

“形”在《孙子兵法》中出现过34次,在不同语境就有不同的含义[1]。《孙子兵法》中有一专篇就叫《形篇》,在《形篇》中“形”主要指的是军事力量,它说“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形”指军事力量,是它的基本含义,但是“形”在不同的语境还有多种含义,它可以指形迹,如“无形,则深间不能窥”;它可以指规律,如“兵形象水”;它可以指暴露,示形,如“形兵之极”等等(《虚实篇》)。现在要分析的“制胜之形”是最难懂而又最具启示意义的概念。孙子在《虚实篇》中说:“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通常的译文是说:人们只知道取胜的战法,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些战法去取胜的。

这里,用“战法”一词翻译“形”这个概念,其实是不准确的。通观《虚实篇》中“形”的准确含义,应该包含“作战形式”与“战术”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作战形式,即指军队运动和部署,诸如运动战、阵地战、阻击战之类;所谓战术,即指军队的佯动和欺骗,诸如声东击西,分进合击之类。

为了进一步说明孙子的“形”包括作战形式与战术两方面的含义,还可以从《孙膑兵法》中得到印证。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简《孙膑兵法》[2]有一个专篇《奇正》,其中写道:“故圣人以万物之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又说“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2]孙膑论“奇正”大谈“形胜”,与孙子的“制胜之形”一脉相承。曹操注《孙子》的《虚实》说得更明白:“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制胜也。”

让我们分析一个战例那就更加明白孙子之意了。

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时,决定采取“堡垒政策”的作战形式。面对这一新的作战形式,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下,采取以“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作战形式,也就是以阵地战对阵地战,完全放弃了毛主席所实行的运动战的作战形式。对于王明“以堡垒对堡垒”的作战形式和硬碰硬拼消耗的愚蠢战法,毛主席曾风趣地记之为“叫花子与龙王比宝”。用《孙子兵法》的话分析,就是不懂“形以应形”、“敌变我变”、灵活机动、以长击短。

“制胜之形”的另一层含义是战术变化(奇正多变),也举一例以明之。

公元前205年,汉军韩信率领新招募的数万士兵北上攻赵,赵王集中赵国主力,号称20万占据太行险隘井陉口准备决战。汉攻赵守,双方采取的作战方式都是阵地战,但汉军兵少且弱,韩信面对这一敌我情势,在战术上采取了“出敌意外”的部署。汉军万人背靠绵蔓水列阵,此为正兵;另遣骑兵数千隐伏于赵军大营附近山中。天刚拂晓,韩信率主力出井陉口,引诱赵军出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汉军勇敢地同赵军作战。此时,埋伏在赵营附近的汉军骑兵趁机突袭赵军大营。赵军大乱,汉军乘势突击,大破赵军。

“制胜无形”既包含作战形式与战术变化,那么二者又是什么关系呢?

作战形式属于战略层面的内容,层次高于战术,并据以产生相应的克敌制胜的战术。在对作战形式的论述和运用上,毛主席可谓古今中外的典范。他曾明确指出,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44]49。土地革命战争前三年和整个抗日战争,游击战是主要作战形式(解放战争时运动战是主要作战形式)。

为什么有这些差别,毛主席对这三种作战形式都有深刻的分析和实际战争指导,并都因此而赢得了胜利。比如说游击战,由于敌人强大而我相对弱小,在相当长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内游击战成为我军的主要作战形式,抗日战争也是如此。他写道:“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5]84他还指出:“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6]405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老三战”经历了冷兵器时代和机械化战争时代,现代也还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已经出现,信息战、舆论战、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等作战形式,乃是崭新的高技术战争形态的产物。

随着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的发展,未来的利用机器人进行的智能化的战争形态已经离我们不远了。智能化战争形态下的作战形式是什么状况,学术界还处于预测乃至猜测阶段,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智能化战争有多少种作战形式,万变不离其宗,“形以应形”,在充分了解敌我情势的前提下,寻求“制胜之形”,因敌变化而取胜,仍然是克敌制胜的普适性的规律。

猜你喜欢
游击战赵军孙子兵法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孙子兵法》组歌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军事科学院召开
种树协议(原创)
抓住整体巧妙代入
刘伯承首译“游击战”
七分审题三分做
七彩夜明珠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