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鸟与传染性疾病研究

2021-12-04 14:33熊晴帆
畜禽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野鸟宿主传染性

熊晴帆,陈 蔚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珠海 519080)

0 引言

禽类传染性疾病一般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真菌类、其他类等5类。虽然禽类自身携带诸多传染病,但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 病毒性疾病

1.1 禽流感

候鸟,特别是水禽,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AIV)的自然贮存宿主、混合器和重要传播媒介,加速了AIV变异,存在双向传播导致毒力返强现象。已发现的AIV均在野生水禽中检出,所有H1-H16亚型和N1-N9亚型均能分离和培养。禽流感一个重要的流行特点是该病随水禽或候鸟的移动与迁徙呈世界性分布[1]。

1.2 新城疫

自20世纪20年代起,新城疫(ND)宿主除最初的鸡之外,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鹦鹉等观赏鸟类、笼养鸟的国际贸易和迁徙鸟类的移动等致使新城疫传向全球。70年代,由鸽子引起第三次全球新城疫大流行,致使鸽群严重死亡。90年代,加拿大就有野鸟中暴发新城疫的报道,导致大量鸟类死亡。近年来,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区都有野鸟中分离ND病毒的报道[2],说明野鸟在ND的流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1.3 禽痘

自澳大利亚从喜鹊病例分离鉴定禽痘病毒并接种鸡胚发现特征性病变后,国内外不断有喜鹊、麻雀、山斑鸠、鸽子和白鹇等野鸟感染禽痘病毒的报道。在兽医实际工作中,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采用鸡痘病毒和鸽痘病毒来预防禽痘的经历。

1.4 禽肺病毒感染

20世纪70年代,禽肺病毒最初发现于南非的火鸡。其后,在鸵鸟、海鸥、蓝翼鸭、八哥、黑雁和麻雀等野鸟样品检测中发现禽肺病毒。有报道证实禽肺病毒可在不同野鸟间传播感染且不一定有临床症状。

1.5 鸭瘟

野鸟样品中检出大量病原阳性和鸭瘟病毒阳性抗体,说明野鸟对鸭瘟病毒易感。报道证实鸭瘟是一种主要感染鸭、雁、鹅等雁形目禽类的疾病,在野鸭、灰鹭、灰雁、豆雁和疣鼻天鹅等野鸟中存在感染。

1.6 鸭坦布苏病毒病

有报道称在鸭场附近的家雀中分离出1株坦布苏病毒,遗传分析表明,它与可导致鸭子严重降蛋的YY5毒株关系密切。致病性研究表明,该病毒对鸭体有很高的致病性。这些发现表明,家雀可感染坦布苏病毒,且在其传播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1.7 日本脑炎

作为日本脑炎的易感动物,除人外还有马、牛、山羊、猪、狗、鸡、野鸟、蝙蝠等几乎所有哺乳类及禽类。有报道称,较多的日本麻雀有JEV中和抗体。麻雀接种JEV后,未产生临床症状,但接种后第3天可从血浆中检出JEV病原。

1.8 西尼罗病毒病

1937年,西尼罗病毒初次分离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而得名。西尼罗病毒宿主谱较广,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其他宿主包括马、牛、猪、羊、狼、骆驼和鳄鱼等。

1.9 东方马脑炎

东方马脑炎是由东方马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报道证实,野鸡、猫鹊、画眉和北美歌雀等野鸟可感染该病,而且候鸟、山雀和紫色白头翦等野鸟体内可分离出该病毒。

1.10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学者发现,麻雀存在自然感染情况,并分离到病毒,推测其感染可能来源于鸡。国外学者对野鸟检测发现鸵鸟、鸥类、鹱等可感染该病。

1.11 鸡传染性贫血病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流行病学报道宿主多为家禽,主要感染雏鸡,少有野鸟感染发现。自1998年日本学者发现CAV可感染乌鸦、鹌鹑和鸽子后,研究人员发现绿翅鸭、淡脚柳莺、青头潜鸭和鹌鹑等野鸟也可感染CAV。

1.12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可以引起雉、孔雀和鹌鹑等野鸟的自然感染。花脸鸭、针尾鸭、绿头鸭、凤头潜鸭、斑嘴鸭、黄斑苇鳽、红胁蓝尾鸲等野鸟可分离到该病毒,提示野鸟可感染和传播该病。

1.13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

鸡和火鸡是禽呼肠孤病毒的自然宿主。欧绒鸭、绿头鸭、鸽、雉鸡、鹦鹉、美洲丘鹬、黑尾鸥等野鸟可分离到该病毒,提示野鸟可感染和传播该病。

2 细菌性疾病

2.1 禽分支杆菌感染

禽分支杆菌感染主要危害野生鸟类、水禽、观赏鸟类和家禽。秃鹰、猎鹰、金丝雀和鹦鹉等野鸟,以及与发生结核病的家禽有接触史的野鸟病例中均可分离到禽分支杆菌,部分鸟类肺脏上可见有明显的结核病灶。

2.2 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

对野鸟的新鲜粪便进行致病菌的感染调查,从鸽、白嘴鸦、茶鹰和黑头鹰等野生鸟类分离到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包括肠炎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表明野鸟是这两种病原的自然疫源。

2.3 大肠杆菌感染

对野鸟的新鲜粪便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感染情况调查,发现水鸟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鸟类。报道证实大肠杆菌可感染褐马鸡、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卷羽鹈鹕、鹧鸪、鸵鸟、火烈鸟、百灵鸟、鹌鹑等野鸟。

2.4 其他细菌性疾病

报道证实120多种野鸟可以自然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多种湿地鸟类对此病易感。加拿大鸥类检测到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李氏杆菌;美国野生水禽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到多株霍乱孤菌;墨西哥红嘴树鸭粪便样品中分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式阳性球菌。

3 寄生虫病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野鸟疟原虫、住白虫和血孢子虫等血液寄生虫的报道,还有一些关于孢虫、弓形虫、滴虫等寄生虫报道。野鸟消化道寄生虫包括蛔虫、毛细线虫、球虫、吸虫、绦虫等,其中球虫和毛细线虫居多。报道证实小鹈、斑嘴鸭、罗纹鸭和豆雁等鸟种感染率较高,部分地区存在越冬地比迁徙地感染绦虫的鸟种更丰富的现象,这可能与鸟类迁徙有关。

4 真菌类疾病

从野鸟中分离到的致病性真菌,主要有酵母类中的新型隐球菌、念珠菌、丝状真菌中的黄曲霉、烟曲霉、构巢曲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皮关芽生菌、镰刀菌、根霉、毛霉类中的犁头霉等,其中念珠菌病和曲霉菌病危害较大。

5 其他重要疫病

5.1 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人兽共患病。研究人员发现该病是全球性的疫病,大多数的野鸟可被自然感染。蜂鸟类、鹦鹉类、灰喜鹊、鸵鸟、山雀、麻雀、棕头鸦雀、白头鹎、红嘴相思鸟、鹧鸪、鹌鹑、斑鸠、鸽子等野鸟感染较常见。野鸟作为衣原体病潜在的病原储贮宿主,在该病的传播与流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5.2 莱姆病

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可危害较多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呈全球性分布。对野鸟感染莱姆病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莱姆病可以通过候鸟传播,推测迁徙鸟类是该病的野生动物疫源。欧美生态专家研究发现野鸟物种多样性(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间多样性)的增加可致使莱姆病感染率或患病风险降低的现象,汉坦病毒、西尼罗河热和血吸虫病等也存在此现象,为提高一些野生动物的抗病能力增加思路。

5.3 Q热

Q热是由伯纳特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疫病,为人兽共患病。日本学者对采集野鸟样品进行Q热抗体检测,发现阳性率高达19.35%,经核酸检测阳性样品均可分离到Q热的病原体。我国学者检测发现Q热主要野鸟宿主是雀形目、鹳形目和鸥形目。

6 防控建议

野鸟疾病防控的有效方法是开展高效的疾病监测,进行早期发现和应对。①掌握野鸟的种类、分布和迁徙规律。②加强对野鸟,尤其是一些濒危鸟类疾病的调查研究和监测,监测疾病的变化趋势和病原体的变异规律,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③应进一步揭示野鸟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④减少人、家禽与野鸟的接触。⑤开展公众宣传和教育,普及疾病预防知识,使公众做好自我防护。⑥将鸟类疾病学、鸟类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和公共卫生学交叉在一起研究,探讨野鸟疾病对其自身种群、家养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

7 结语

虽然鸟类携带病原种类丰富,且人兽共患病病原较多,对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但是鸟类独居特定的生态位置,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综合考虑问题,善待鸟类,保护好生态环境,并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促进人类与鸟类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野鸟宿主传染性
媒介取食偏好和宿主群落组成对多宿主-媒介系统疾病风险的影响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Kindness Is Contagious
野鸟与笼中鸟
野鸟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北京野鸟
抓住自然宿主
绦虫大战,争夺宿主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