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视角的地质灾害治理探究

2021-12-04 15:00张洪顺刘春国陈友勇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土石方矿山绿化

张洪顺,刘春国,陈友勇

(济南力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我国各地的矿山地质条件也有很大的不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人们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越来越关注[1]。相比其他灾害,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烈的破坏性,涉及范围也比较广泛,治理起来也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进行治理时很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为此就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研究,在尽量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治理施工,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2]。

1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矿山地质灾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会给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在此情形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且成为了我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包括很多类型,如,比较常见的护坡、排水等工程,而且进行施工时很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就要对该工作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进行探究,并针对这些危害寻找解决方法,使得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可以在维护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施工[3]。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时需要用到很多大型机械,这些机械运转时势必会产生噪音,从而形成噪音污染,而且矿山施工过程中随着各种材料运输的进出肯定会出现扬尘,这些尘土会随着空气流动而流动,从而形成扬尘污染,如果是在秋冬干旱多风的季节进行施工还会加重扬尘污染程度,如,随着大风飘散的水泥或矿山材料被周围人吸入肺部很可能就会引起呼吸道疾病[4]。除此之外,进行矿山地质灾害护坡施工时会产生一些固体垃圾,如果没有对这些固体垃圾进行及时处理,而是放任它们堆积在空闲土地上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壤污染,从而对周边土地造成很大的危害,还可能会对地下水资源带来污染。另外,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也产生一些废水,如果没有对这些废水进行处理就直接进行排放就会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而且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也会对周边地表植物造成破坏,如果情况严重就会引发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当地地貌发生改变,同时会导致水蚀的发生。

2 基于生态理念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思路

2.1 减轻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

开展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之前先要进行现场勘察,而勘察工作应尽量避免大规模开挖,等到完成勘探工作后还要将基坑及时回填。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察,尽量不采用坑探、槽探,减少大规模的开挖;钻孔勘探竣工后及时封孔[5]。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在能满足地质灾害稳定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开挖和削方工程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海南研究利用植物深层根系对土体的锚固作用来治理滑坡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案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在能确保施工稳定性的基础上将削方工程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可以避免对原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例如,曾经有学者研究过利用植物根系来治理滑坡。

2.2 尽量避免采用土石方工程

土石方工程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为当地安全提供保障,然而土石方工程同样也会对局部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进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应用土石方工程,如果必须要应用土石方工程还可以通过对外观进行美化或是对工程进行隐蔽的方式将对局部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小范围,例如,以前都是使用混凝土进行泥石流治理,这样就会给局部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必须要应用土石方工程也要将工程范围尽量缩小,而且不能让工程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例如,在一些小型的泥石流治理中,可以适当考虑木谷坊坝、植生袋谷坊坝、活木桩护坡等来代替混凝土结构,在视觉效果上会有较大的提升。一些危岩体在某些区域本身也是一种景观,甚至于被迷信为一种神圣的象征,如果单纯的卸载,不但影响区域的景观,更甚者会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这种情况应优先考虑隐蔽的加固措施,可以在混凝土工程表面设置一些巢穴式绿化植物,这样也可以达到隐蔽的效果[6]。

2.3 开展因地制宜的绿化

绿化是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不仅可以美化治理工程,还可以起到固土持水的作用,同时能够推动生态环境更快的完成自我恢复,从而走向良性循环。所以进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现场地形特点以及养护需要,在此基础上规划绿化方案和植被搭配方案。绿化方案的确定需要对物种、覆土以及养护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在地质灾害治理中进行的绿化都会选择本地植物,因为本地植物的成活率比较高,而且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本地景观植被,这样不仅可以恢复生态,还可以更好的美化治理工程,等到绿化完成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这样这些绿化植物才能发挥出应有效用。对于高陡边坡的治理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生态袋和挂网喷播,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所以如果对治理没有太高的要求,可以选择建设绿化平台,也就是将可以攀爬的植物种植到其中,如果不适合种植这种植物还可以种植一些高大树木,借助植被群搭配为恢复局部生态提供助力[7]。

绿化的设计从覆土、树种选择到养护要整体考虑,在一般区域的地质灾害治理中,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活率,另一方面能使得环境更加协调自然。在“三区两线”范围内,养护条件好,景观程度要求高,树种选择可在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增加景观树种的设计,在治理灾害、恢复生态的同时,又开辟了新的旅游休闲区域。在高陡边坡的治理中,目前常采用工程措施有挂网喷播、生态袋(毯)等,但是挂网和生态袋等都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多级绿化平台辅助上攀下挂植物的方法,不易实施工程措施的还可以采用高大树木遮挡,通过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植被群落构建,逐步恢复局部生态。

2.4 将景观和文化要素融入治理设计方案中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不仅要考虑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在其中融入景观和文化要素,如,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当地自然景观进行充分考虑,还要对当地民风民俗以及文化传统进行全面了解,并将这些元素都融入到设计之中,从而可以拓展治理工程的功能性,让治理工程变得更具特色和美观性。

3 结语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家和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视,而且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地质灾害康养减灾包括地质灾害物理演进模拟理论、环境友好型地质灾害减灾新技术及应用指南、地质灾害治理与国土资源再造一体化、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服役性能及效果评估等4方面,简要阐述了地质灾害康养减灾的科学内涵。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防范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但是进行施工时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进行治理设计时需要遵守环保原则,在保护当地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治理施工,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减轻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尽量避免采用土石方工程,还要开展因地制宜的绿化以及将景观和文化要素融入治理设计方案中,从而可以为民众建造一个高质量、美观、和谐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猜你喜欢
土石方矿山绿化
朱屺瞻《绿化都市》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露天矿山土石方量的测量及计算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土石方机械的春天已经来了,路面机械的还会远吗?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