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优质劳动力资源 探索蚕桑产业发展新途径

2021-12-04 22:26苏玲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蚕桑养蚕劳动力

苏玲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24051)

1 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劳动力整体状况堪忧

1.1.1 生产劳动力的年龄结构

从江苏省从事蚕桑产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劳动工人年龄在40岁以上占95%,在40岁以下占5%,其中50岁以上占75%。由此可见,在江苏蚕桑产业中,从事蚕桑生产大多数人员属于中年及老年人,劳动力状况不容乐观。

1.1.2 生产劳动力从业年限结构

从江苏省从事蚕桑产业生产的劳动力从业年限来看,劳动工人的工作年限平均为23年。其中,长达10年的人数占95%,长达20年的人数占38%,长达30年的人数占13%。

1.1.3 生产劳动力文化素质结构

从江苏省从事蚕桑产业生产劳动工人的文化素质来看,劳动工人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占75%,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2.8%。

1.2 生产要素不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农村大多数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被大量转移。在江苏蚕桑产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极高。因此,江苏蚕桑产业正逐渐受到劳动力资源和劳动生产率的限制。从蚕桑产业劳动工人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的人群占95%。由此可见,从事蚕桑产业的年轻人比例在逐渐下降,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他们不会考虑从事蚕桑工作,更想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

当前蚕桑产业的生产模式主要包含栽桑和养蚕两个行业。但是,长期以来蚕桑产业技术陈旧,仍然采用传统手工的方式进行,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因此,在实际养蚕生产中,对养蚕劳动强度要求特别大。据对15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用工投入调查,其中,蚕桑行业的生产用工量居第一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大多数养蚕农户而言,生产规模小,养蚕行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再者,由于蚕桑产业受到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资源的限制,我国乃至江苏的蚕桑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蚕桑产业的品种研发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没有大的突破,蚕桑产业体系与现代农业严重脱节,农户从事蚕桑产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1.3 市场竞争风险大

从国内外对丝绸消费状况来看,丝绸的消费比较缓慢,丝绸产业很难提高自身的生产规模。由于我国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使西部地区的丝绸生产规模逐渐增加,江苏省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减弱,无论从劳动力成本上,还是从生产资源上,都不具备突出优势。另外,从蚕桑产业的市场状况来看,由于国外其他国家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到一些发展中国家[1],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国际和国内市场都给江苏蚕桑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再者,从蚕桑产业的市场价格来看,由于丝绸的价格波动比较明显,对于江苏的部分蚕桑产业开发商而言,严重抑制了他们生产积极性,使江苏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呈明显下降趋势。

1.4 缺乏相应的科技队伍和技术人才

在江苏蚕桑生产工作中,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生产,生产条件极为艰苦。生产工人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负担很重,大多数年轻人不愿在这种压力下继续工作,大大减少了蚕桑产业的年轻生产力。另外,从蚕桑产业生产劳动工人的文化素质来看,大多数的生产劳动工人的学历偏低,受到文化教育偏差观念的影响,江苏蚕桑产业科技队伍萎缩,缺乏相应的科技队伍和技术人才。

2 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1 增加行业投入,积极探索规模化生产

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坚持科技进步是持续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2]。江苏省蚕桑产业,应不断提高蚕桑行业的竞争力,加大行业投入,使蚕桑产业实现进步与发展。江苏蚕桑产业生产劳动力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科研队伍和技术人才,蚕桑产业一直停滞不前。因此,要想实现蚕桑产业技术的全范围推广,不仅需要提高企业的投入工作,同时也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通过政策的扶持作用,使江苏蚕桑产业技术得到稳定推广与应用。同时,蚕桑产业的从业者,也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当地的蚕桑产业成为政府的扶持产业。通过借助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力量,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增加行业的投入工作量,使蚕桑产业的工作更高效。

自2007年底以来,江苏省对蚕桑产业的投入逐步增加。通过“高效农业”“三项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与应用,各个地区的省级财政办公厅逐渐增加对蚕桑产业的项目资金投入。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该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也为江苏蚕桑产业生产模式添加了新的活力[3]。因此,江苏蚕桑产业的从业人员,应充分利用好这个产业技术平台,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为着眼点,集中一切生产力解决蚕桑产业的技术问题,积极探索蚕桑产业生产的新技术,改变原来的传统技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用科技手段使蚕桑产业工作逐渐变得更高效。

2.2 强化蚕桑产业新型从业人员培养工作

2.2.1 培养新型从业人员

要想培养更多蚕桑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坚持以产业科技需求发展和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提高蚕桑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经营能力和科技素质。培养蚕桑产业的发展带头人,让发展带头人充分发挥带领作用,使更多农户能够积极参与到产业中来[4]。另外,企业应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给更多农户进行教育培训,用更多渠道、更多形式来实现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蚕桑产业各部门、各行业一定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结合当地的生产养殖现状以及国内国外的市场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并编制相应的培训方案,使培训课程变得更科学合理,确保培训工作变得更高效[5],为江苏蚕桑产业实现现代化、科技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2.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江苏蚕桑产业养殖县已逐渐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从养殖产业的劳动力现状来看,一些青少年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发生转移,使蚕桑产业的劳动力大多为中年和老年人,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凸显出来。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改变江苏蚕桑产业的劳动力现状,就应该给予农村青壮年更多政策和福利上的支持,让他们不再向非农业发生转移。例如,国家可以鼓励更多人创办蚕桑家庭农场[6],培育发展养蚕大户,给予职业农民更多政策和福利上的倾斜,使他们能够扩大蚕桑产业的生产规模,提高蚕桑市场竞争力。

2.3 创新生态蚕业与旅游蚕业融合,拓展就业渠道

为了改变江苏蚕桑产业生产力缺失的现状,应该促进生态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结合[7],拓展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例如,在养殖县中,推广桑园养鸡、蚕丝被及服装等加工业、桑园食用菌等蚕桑的种养和加工模式,创造出更新型的生态蚕桑业。另外,也可以通过开发多元化的旅游模式实现蚕桑产业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在生态旅游产业中,将娱乐、文化、休闲等多个模式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为更多游客打造出一条集各种活动为一体的蚕桑文化乡村旅游线路,使众多游客能够在打造的线路中领悟到蚕桑文化的魅力。另外,要想实现蚕桑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应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体验蚕桑文化旅游线路,同时也促使更多农村劳动力积极转移到蚕桑产业工作中来,从根本上改善江苏蚕桑产业劳动力发展现状,给更多农村的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环境。

2.4 规模化养蚕,留住更多劳动力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想要确立优势的产业地位[8],最关键的是要拥有强大的市场主体。因此,想要发展江苏蚕桑产业,应该抓住农户这个最基本的生产单元。以劳动力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和扶持养蚕专业户。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养蚕的农民坚守“以粮为钢”的生产模式,只是把蚕桑产业视为副业[9],并不太注重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使蚕桑产业没有凸显出真正的主导地位。为了有效解决江苏蚕桑产业劳动力的发展现状,应该培育真正的养蚕大户,通过给予政策和福利上的支持,使养蚕县中有更多的生产劳动力从事蚕桑产业的工作。

猜你喜欢
蚕桑养蚕劳动力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君山区蚕桑产业规模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养蚕不易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动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
嫘祖养蚕的故事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