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CEP在轨道交通票务体系中应用的设想

2021-12-04 03:04徐晓红李亚东付俊杰禹鹤林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票务离线现金

徐晓红、李亚东、付俊杰、禹鹤林

(1.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山东 青岛 266427;2.青岛博宁福田智能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427)

1 背景

数字货币是指电子货币和实物现金的一体化。按照发行主体来分,数字货币可以分为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主要以比特币(BTC)为代表,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指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由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在货币发行和管理功能上的缺陷,这类可转让数字资产无法构建自身的价值支撑体系,因此并不适用当前的信用经济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于2014年组建专门的数字货币研究团队,研究和设计央行数字货币(DCEP)。2016年,央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并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申请了74 项关于数字货币方面的专利。2019年,央行官方宣布,国务院已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并组织市场机构参与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2020年,DCEP 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城市,开展线下场景内测,涉及银行包括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1]。

DCEP 价值支撑在于与人民币等价挂钩,是对流通中现金M0 的替代。DCEP 以数字形式进行流通,满足全球疫情大爆发之时无接触支付的需求,节省了印钞和物流环节的成本,可以实现类似纸币一样的匿名交易,同时可以很大程度地杜绝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 DCEP 技术特征

DCEP 除了安全性、公平性、兼容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包括可控匿名、不可伪造以及双离线支付等技术特征。具体如下:

2.1 可控匿名性

可控匿名性是指DCEP 的购买、使用等用户记录,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留存、查找,其他任何商业银行或机构都无法追踪。这一技术特征也有效规避了隐私泄露问题。

2.2 不可伪造性

不可伪造性是指不能伪造DCEP。技术上主要从中国人民银行私钥签名来判断DCEP 的真伪。

2.3 双离线支付

双离线支付是指DCEP 同实物现金一样,在网络不可用的情况下,具备离线支付的特性。在双离线支付场景中,若用户利用漏洞实施了重复花费,可以通过事后追责的形式来处理。

3 DCEP 在轨道交通票务体系应用探讨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已有38 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不含淮安和珠海现代有轨电车制式),运营线路已累计6701.35 公里。已开通轨道交通的38 个城市均实现了互联网支付功能,其主流业务包括互联网购/取票、扫码过闸以及手机NFC 过闸等。推动现金向互联网支付转化,实体票卡向虚拟票卡转化的进程。DCEP 与现金一样是法币,有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任何人都不能拒绝接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作为社会服务型企业,从公共服务角度来说,在DCEP 应用推广方面需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因此,DCEP 在轨道交通票务支付体系应用符合顺应政策方针要求。

轨道交通票务体系主要包括票务组织体系、自动售检票系统(简称AFC 系统)架构、票务支付体系三大部分。其中,票务组织体系包括财务专业组织、票务专业组织、站务专业组织;AFC 系统架构包括地铁APP、ITP 系统以及AFC 系统的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半自动售票机、ACC、LCC、SC 系统;票务支付体系包括实体类、互联网支付类、数字货币类。DCEP 引入后轨道交通票务体系变化,如图1所示。

对于轨道交通票务体系来说,DCEP 的应用引入,对于票务组织体系中的票务和站务专业组织,势必需要进行相应业务调整;对于AFC 系统架构也需要做相应技术改造,以满足应用要求;票务支付体系,则是增加了一种票务支付工具。经分析主要影响如下:

3.1 票务组织体系调整

DCEP 在轨道交通票务体系中应用,可以更好地便捷于民、惠利于民。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的票务组织体系运作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而DCEP 的提出,要求轨道交通的票务组织体系必须结合DCEP 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3.1.1 DCEP 引入对票务组织体系影响

(1)有助于生产效率提升。DCEP 推广应用后,既有票卡管理、车站现金管理、系统设备维护等专业岗位均要有所转变。主要是由原有纸质现金的使用向DCEP 应用转化,将减少大量现场实体票卡及现金流量,直接减少设备损耗、人员维护及备品备件需求量,有效减少票卡事务员,票卡生产、管理及站务人员、收益审核员现金配送、管理压力及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检修、票务管理等生产工作效率[2]。

(2)有助于节约人力成本。通过优化车站人员结构,进一步减少站务人员配置量,实现降低人力投入成本的效果。以一般规模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如全线设置25 座车站,每站减配2 名车站票务工作人员,每线路减配1 名现金收益审核人员和1 名AFC 设备维护人员,预估每条线路可减少人力成本约520 万元/线路/年(每人每年全部人力成本以10 万元计算)。

3.1.2 DCEP 引入对票务组织体系调整思考

应适当设立对应新业务。DCEP 推广应用后,既有票务收益审核、清算对账专业组织须做出对应调整。DCEP 的清点将由轨道交通AFC 系统自动化实现并汇总,应依托轨道交通ITP 平台与承接中国人民银行DCEP 业务的金融机构建立接口,实现其解行、存款等在线结算业务。对于现金清点、解行、存入等业务影响较大。

3.2 AFC 系统架构改造

DCEP 的应用将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AFC 系统产生不小的冲击,对现有AFC 系统架构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AFC 系统层级简化、响应加快、效率提高等。在支付场景方面,DCEP 预计在TVM 购票环节、BOM 支付环节得到有效应用。

3.2.1 DCEP 引入对AFC 系统架构影响

DCEP 引入需要一次性投入既有设备系统改造与新建设备系统需求的增加,从长期看,势必进一步减少设备投入成本。结合非现金支付业务推广前景,预估DCEP 上线后短期内,结合原有互联网移动支付应用,可在AFC 系统中取消3/4 纸币、硬币处理模块等现金处理单元。按照一般轨道交通线路规模,估算可节约现金处理单元150 余套,按当前硬币处理模块、纸币处理模块市场价估算,硬币处理模块及钱箱价值约为3.5 万元,纸币处理模块及钱箱价值约为10 万元。以此推算,预计每条新建线路AFC 专业可节省硬件采购资金约为2025 万元。加之对应设备安装调试等费用,资金节约效果应更加明显[3]。

同时,因设备模块的减少,其维护所需地备品备件、耗材、工器具等成本的投入均有一定程度地降低,资金节约效果应更加明显。

3.2.2 DCEP 引入对AFC 系统架构调整思考

基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透露的关于DCEP 的设计原则和技术特征,若要实现DCEP 在轨道交通应用,需要修订AFC 技术标准规范、AFC 系统架构的软件及设备,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1)线网级技术标准修编

系统技术改造前,需要确定技术实施方案,并在线网级技术标准规范中进行详细定义。既有线路AFC系统将按照技术实施方案,组织软硬件技术改造;后续线路在建设阶段,即可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工作。

(2)软硬件设备及接口改造

TVM 软硬件改造。由于DCEP 是流通中现金M0的替代,因此首当其冲的将是TVM 现金购票业务。为保证车站正常受理DCEP,TVM 需做相应改造,增加DCEP 处理模块。同现金交易一样,DCEP 支持双离线支付,这与TVM 的“孤岛运行模式”要求正好相符。为实现TVM 正常受理DCEP,需要在TVM 端设置DCEP 的收款钱包。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DCEP 专利及内测信息推断,DCEP 在实际应用时很可能采用数字钱包APP、手机钱包、实体卡等形式。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尚未透露更多技术细节,所以这部分需要等相关标准文件发布之后,才能确定TVM 改造的技术实施内容。

BOM 软硬件改造。BOM 涉及DCEP 应用的主要是客服中心的现金交易。客服中心BOM 设备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增加DCEP 处理模块。具体改造内容与TVM 改造内容基本一致。

系统接口改造。DCEP 应用业务可涵盖现场AFC设备端支付、地铁APP 端支付等场景,在后台业务方面也与原有现金须在车站现场解行、存入公司账户的业务流程不同,建议由票务支付系统的ITP 平台统一与银行系统对接,以便于支持各支付场景,并实现数字货币的确认与存入。

后台系统软件改造。终端设备软硬件及接口改造的同时,需要对SC、LCC、ACC、ITP 等后台系统软件进行同步改造,以满足DCEP 在AFC 系统应用要求。

3.3 票务支付体系改变

DCEP 属于“电子化现金”,且原则上采用非实名制,DCEP 在离线应用等方面优于当下多数互联网支付手段,是对现有互联网支付业务更好的支付领域扩充。因其属性预计不可作为过闸凭证。在AGM 过闸环节可作为地铁APP 支付渠道,依托地铁APP 对其承载的虚拟电子票所需支付费用进行支付。从社会效益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3.3.1 DCEP 引入对票务支付体系影响

(1)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依托于先进的非现金支付技术,本着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开展资源共享、向乘客提供智慧出行方式的原则,积极为行业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示范。DCEP 技术带来的是全新管理模式,必将成为轨道交通票务支付领域的一个新突破。

(2)迎合非现金支付整体发展趋势,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方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乘客轨道交通出行体验,满足方便出行的实际需求,为乘客出行带来更加便捷、多样的乘车体验。

(3)随着DCEP 应用的推广与普及,票务支付体系内原有实体货币、互联网支付与DCEP 支付的使用比例必将呈现不断的变化,考虑到DCEP 应用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其使用前景预计非常可观,其在票务支付体系中所占比例将不断提升,未来存在完全代替实体货币与互联网支付的可能。

3.3.2 DCEP 引入对票务支付体系调整思考

(1)在轨道交通票务支付体系内,全面、快速引入DCEP 支付方式,确保其支持购票、充值、票务事务处理、计费扣款等全业务。

(2)持续关注实体货币、互联网支付与DCEP 支付的使用比例,适时做好对应配套设备设施投入,甚至是整体业务的取舍规划,以便于贴合市场需求,节约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成本。

4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票务体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实体票到近几年火热的二维码,再到人脸识别、掌静脉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AFC 系统紧跟时代的发展,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由于AFC 系统对技术发展变化尤为敏感,DCEP等先进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预计将与AFC 系统深入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在基于传统建设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同时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去主动改变自己,寻找未来模式下的运作方式,先行尝试用新的视角重构业务、重构系统,以期未来给用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猜你喜欢
票务离线现金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离线笔迹鉴别系统
异步电机离线参数辨识方法
地铁多元支付与票务安全融合发展研究
新版Windows 10补丁离线安装更简单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分析和探讨
被饭店套牢
被现金券套牢
千亿电子票务风口到来
谁窃走了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