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组织跨学科竞赛 促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

2021-12-04 19:00丁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3期

丁宁

[摘 要] 大学生学科竞赛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要求,深受学有余力的学生喜爱。学科竞赛需要参赛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但不同专业的学生不易在竞赛中形成合力。“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以其参赛门槛低、技术含量高、赛事跨度长、综合性强、参与度高、竞争激烈、奖金丰厚而受到全省各专业学生的广泛关注。以此项赛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地组织跨学科竞赛推进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并对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跨学科竞赛;大学文化建设;创新文化;证券投资竞赛

[基金项目] 2019—2021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级教学建设与研究项目“应用型大学商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课证融合在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以CFA证书为例”(NITJG-201921)

[作者简介] 丁 宁(1973—),男,江苏扬中人,博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金融与贸易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3-0054-04    [收稿日期] 2021-02-24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从2018年开始全面实行公费招生,由独立学院转为公办大学,招生录取分数线大幅提高①。同时,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相应地变更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在我校独立学院的建设中诠释得非常到位,但是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对创新的要求还不够高。究其原因,是整个校园环境和教风学风在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上缺乏对文化创新的保障。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总结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大學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1]。大学的创新文化氛围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兴趣,以及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2]。

大学生学科竞赛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②,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学科兴趣与潜能,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3]。陆国栋等把大学生学科竞赛定义为大学生利用本学科所学专业知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通过一定的模式对某个学术主题进行分析、构思、尝试,争取优胜的学术活动[4]。由于学科竞赛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竞争性,参赛学生需要投入较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有助于推动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5]。目前,我校资助学生参加了数十种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但是绝大多数竞赛由于其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学生群体中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跨学科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同时具备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由于其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参赛的门槛比较低,参赛者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手。又由于参赛人数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我校近几年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的经验,提出了以跨学科竞赛作为抓手,促进和谐统一的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背景介绍

为促进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我校于2018年成立了致力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新学院,并大力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然而,从总体来看,我校的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实践意识比较淡薄,从众现象比较兴盛,竞争拼搏精神比较匮乏,挑战极限思想比较缺乏。教师在第一课堂上的教学也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太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项课外实践内容,深受学有余力的学生喜爱。但是传统的单科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缺少全校学生的广泛参与。由于各专业竞赛主办方的组织策略不同,各项赛事之间缺乏沟通协调,较难在全校各学院学生中形成比较持久的学科竞赛影响力。另外,学校生源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对学科竞赛在校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日益增长的竞赛需求,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等。

证券投资竞赛以其门槛低、技术含量高、赛事跨度长、综合性强、参与度高、挑战度高、奖金丰厚而受到了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喜爱。“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是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一项省A级学科竞赛,每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共举办了六届赛事,每年都吸引省内外上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我校自2016年第一次组织学生参赛以来,就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每年获得3万元的资助(不包括对获奖学生的奖励)。如何把这项赛事打造成一个在全校具有影响力、能够推动校园竞赛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的学科竞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四年的摸索,这项赛事从刚开始时的“试试看”,到现在已慢慢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学情、师情、校情的道路。

二、面临的问题

本赛事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举办初期存在下列问题。

1.指导教师缺乏指导经验。本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水平不一,指导教师对其他专业学生的情况也不熟悉,因此,在指导过程中双方的默契度不高。

2.学生普遍抱着好奇的心态参赛。参赛者能力比较欠缺,对比赛要求不熟悉,对竞赛个人承诺不重视,使得竞赛选拔和指导的难度都不小。

3.竞赛时间跨度长。从四月份开始的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历时半年,中间穿插着期末考试和暑假。特别是在暑假期间,学生不在学校,使得教师的指导难度不小。

4.竞赛在校内的推广上缺乏有效手段,在校外缺少产业机构的稳定支持。

另外,“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整个赛事比较复杂长久,包括团队赛和个人赛,其中团队赛又分为投资策略组、量化交易组和市场交易组。各组别的竞赛规则、竞赛时间和技能要求各不相同。投资策略组要求选手熟悉国民经济行业发展情况,可以看懂上市公司的年报,甚至能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分析股市数据;量化交易组要求选手通过Python编程设计、执行量化策略;市场交易组要求选手会看股价曲线和分析各类指标。掌握这些技能后,选手运用投资的逻辑进行投资交易。应该说,对于没有投资经验的学生来说,想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还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和学习,然后通过不断地创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策略。相比之下,有些省内高校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实力非常强劲,基础非常雄厚,斗志非常旺盛,资金非常充裕,这给我们在省赛中取得好成绩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竞赛的高要求和相对落后的竞赛水平之间的矛盾,我们组织团队采取了下列办法。

首先,竞赛负责人积极与省竞赛委员会进行沟通,了解竞赛组织工作流程,正确理解竞赛规则,确保校内初赛、省内复赛和决赛衔接紧密,不出纰漏。

其次,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同时结合省赛的要求,我们实施了嵌入式竞赛机制,将所有的竞赛活动在业余时间有序推进。初赛在校内进行选拔,从四月中旬开始,到五月底结束。由于初赛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投资策略组和量化交易组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自行组队,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完成一篇策略报告,然后安排指导教师进行盲审,评比出校内初赛中的优胜队,再组织报名参加省复赛。对于市场交易组,直接在初赛个人赛中取得正收益的学生中搭配组队,代表学校参加省复赛。在初赛前,我们与金融投资理财协会(学生社团)进行沟通,提前准备宣传海报与微信推送稿,于午餐就餐时在食堂门口摆摊宣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了解赛事。另外,我们还利用教师在班课学生群中的威望进行推广。在初赛期间,我们每周抽一个晚上(一般是周三)组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机构专家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赛选手进行集体辅导,普及、推广投资知识,并设置有奖竞猜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扩大竞赛影响力。在六月份期末考试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召集选手进行单独训练,备战复赛。

再次,在人员激励机制方面,对教师来说,除了学校规定的学科竞赛的获奖奖励以外,还在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激励。对于指导团队进入决赛的教师,学校额外给予1000元/队的资助,提高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说,除了学校规定的学科竞赛的获奖奖励以外,学校会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正常的校外培训和校内集训经费需求。

最后,在每次竞赛结束后,及时进行表彰和总结经验教训。比如,在2019年的总结大会上,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商学院的院长和书记为获奖选手颁奖,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支持与鼓励。

四、创新点

1.政策整合:整个竞赛组织工作在资助、宣传、组织各方面,得到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商学院、金融与贸易系和金融学专业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2.机制磨合:校内初赛和省赛无缝衔接。虽然省赛时间跨度长,但安排紧凑,各阶段任务明确,不断地开展各种讲座和提出新的要求,赛程并不显得拖沓。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和考试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周末、节假日及暑假时间组织竞赛活动,使想参加竞赛的学生都来参加。

3.产教融合:寻求社会支持。邀请券商基金和主办单位同花顺公司的投资专家来校进行辅导,开展路演活动。获得在竞赛与相关课程中免费使用同花顺股票分析平台的机会,增强真刀真枪的实战感,机构也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4.专业结合:由于竞赛对学生多方面的技能要求,往往同专业学生的技能背景比较相似,起不到互补的作用;因此,我们十分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并把暂时没有组队成功的学生分配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小组中,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5.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配合:我们把同花顺推出的炒股软件与量化投资平台引入“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中,方便所有学生操作练习,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向学生介绍竞赛中的获奖案例。

6.线上线下契合:辅导讲座地点统一设在固定教室,于每周三晚上进行。在讲座过程中,采用“雨课堂”教学平台,增加师生互动。由于暑期放假学生不在学校,我们鼓励参赛小组通过线上视频会议进行交流,或者指导教师直接在微信上进行指导。竞赛的相关通知都是在专门的竞赛微信群中向学生发布。建立校内选手交流群和队长群,设置专门的QQ群(宁波理工股神训练营)对个人赛参赛者进行统一指导。

7.系统拟合:竞赛组织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教务部门、院系专业、学工部门、学生社团等多部门的合作才能够开展。而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需要组织者完成,这里面既有硬性规则需要遵守,又有既往不成文的经验可以遵循。经过不断探索后,我们终于在校内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方案来有效地推广本赛事。

五、推广前景

本赛事从起初的“精英探索型”转变成“大众参与型”,在我校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团队报名人数持续增加,这既符合“万众创新”的号召,也促進了校园创新文化的培养。学生逐渐消除了胆怯恐惧心理,开阔了视野,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竞赛获奖人数不断增加,获奖面不断扩大,获奖层次也不断提升。2017—2019年共有298人次参赛,31人次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2020年虽然面临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但是学生报名参赛的热情不减,共有153人次报名参加团队赛和个人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竞赛内容,使本赛事成为日常教学教改的有益补充,推动了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融入了竞赛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本赛事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投资知识的普及,也培养了选手们坚毅不屈、奋勇拼搏、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和协同创新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参赛者会经历胜利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痛楚,如何调整竞赛心理,对每一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经历。竞赛让选手们理解到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想要实现一个大的目标,必须要和队友合作共享才能成功。

同时,本赛事提升了学生社团的组织协调能力,金融投资理财协会起到了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作用。虽然竞赛组织的教师团队比较稳定,但协会社团的学生领导每年进行改选,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竞赛组织工作。通过“干中学”,协会成员的活动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竞赛,增进了我校与省市其他高校的交流、了解与友谊。在决赛答辩的舞台上,我校和其他高校选手同台较量,既交流了参赛经验,也交到了朋友。

每次競赛结束以后,我们又接着为在竞赛中涌现出的大二优胜学生开展科研新苗计划,指定专业教师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进一步深入钻研,尽快形成科研论文,争取在大四毕业前发表。

本赛事产生了溢出效应,一些社会机构纷纷到我校宣传其他的证券投资竞赛。经过赛事洗礼,了学生在证券投资方面越来越驾轻就熟,更渴望在校外的比赛中一展身手。

六、结语

本文以“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为例,结合我校2017—2019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如何组织跨学科竞赛,促进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从而为形成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在组织跨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首先要求承办方具有完善的竞赛组织章程,明确竞赛的性质、目的、意义、方式及各方的职责。为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在参赛资格、资助经费、比赛规则、时间安排、评奖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上必须确保公开透明,整个比赛过程须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保持一致,方便学生的参与。

(致谢:感谢鞠芳辉副院长对本文中肯的建议与指导)

参考文献

[1]顾秉林.建设创新文化 造就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2-27.

[2]黄永斌,谭福和,鞠芳辉.基于情景平台的经济管理类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6):98-103+134.

[3]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等.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3-68+74.

[4]陆国栋,魏志渊,毛一平,等.基于主题、时间、空间和模式分类的学科竞赛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

(10):74-76.

[5]夏园.基于学科竞赛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性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18(10):36-39.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Innovation Culture by Active Organiz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Taking the Zhejiang Province University Students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DING Ning

(School of Business, Ningbo Tech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00, China)

Abstract: The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s with the “high-order,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requirement put for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is deeply liked by students with ability to learn more. However, because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require a strong background in that discipline, it is not easy to form a joint force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Zhejiang Province University Students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mpeti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participated by the students of all disciplines because of its low entry threshold, high technical content, long competition span, wide comprehensiveness, fitness to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fierce competition, and rich bonus. Taking this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cross-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innovation culture, and expounds the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ross-disciplinary competition;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culture;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