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的研究

2021-12-04 03:14赵忠祥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信息化

摘要:文章以笔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出发,简单提出了一些关于高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想法,并提出了一些研究意见和解决方案。希望就高校机关信息化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信息化建设;机关信息化

一、引言

关于计算机、互联网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比较多,其中关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皆举不胜举。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亟待提高;一网通办、手机客户端应用等热点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更是大势所趋。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主体,有别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自然也大相径庭。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存在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可以轻而易举的满足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又受制于体制制度的限制,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人才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异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现状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关键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水平稍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愿从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高校业务部门因重视不够故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大部分情况下是被迫接受老系统的改造或是遇到一个懂得信息化利弊的人提出建设意见),久而久之无法形成一个适合高校进步的规范化、系统化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体系。而这些因素又回过头来进一步影响了参与者的重视程度,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始终无法提高。因此,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迫在眉睫。

本文我们讨论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更侧重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即系统的开发。同时,我们将视角缩放至高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通过本文,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当前信息化大背景下,高校机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困难的办法;同时我们希望会能够结合实际相关应用,提出更多可以勇敢尝试的意见和建议。如确有不当之处,还望共勉。

二、研究与探索

2.1信息化建设的分类

我们按照建设对象可以将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一下几类: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建设计算机机房;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终端设备的部署使用等;

■信息系统的建设,例如: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营、维护;

■信息化体系的建设——这是对信息化建设自身的一种提升建设,是为了持续有序的信息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组织架构而不断优化调整的信息化建设;

■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这既是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又因其特殊性、重要性而独立划分的信息化建设;

■其他信息化建设——未包含在以上提到的部分。

我们知道,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是硬件的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优秀、标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是信息化建设追求的目标;网络安全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信息系统建设则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它与用户紧密管理,必不可少。

2.2机关信息化建设(系统建设)的内容

高校机关的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基础配套系统(OA等),如下图所示:

2.3由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引开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细分为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实现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交付使用及后期维护阶段。

为什么我们这里会介绍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因为确实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项目经费不足,导致开发公司水平较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往往无法遵循标准的软件开发流程。这会导致后续出现种种问题,例如频繁的需求变更、软件开发周期无限拉长、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身心俱疲、软件Bug较多使用体验极差等等。其实我们也只是以点代面,仅仅想指出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这也是造成信息化建设步履维艰的突出问题之一,值得研究。除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影响信息化建设体验的问题,例如:哪些是软件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实现的,哪些是看似简单却难以实现且不应在系统内解决的,等等。同样,也存在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对业务的不熟练,加之水平不足导致对整体架构的把握不牢,使得最终软件开发的结果也不甚理想、不尽人意(不进行测试、不细化页面布局等),甚至推翻重来的情况。

其实上述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用户对软件开发专业知识的外行與软件开发人员对业务流程的不熟悉之间的沟通交流,历来是软件开发领域经常研究的问题之一,我们这里也不细细深入,实际上已经有比较多的方法去优化和改善。在高校里,我们是否可以在软件开发的需求阶段给予业务部门精准却简单有效的培训(或是不定期的(隔年)对全量机关人员),是否可以更直接的将信息化办公室的专业人才按照业务部门划分,以求其更多的参与到业务部门中成为真正的项目管理者,而不仅仅是体制中的“中介”模式?这些都可以在尝试中不断摸索,探索出高校机关信息化建设就此问题的破解之道。

还有我们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信息化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认为——需求文档应当在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时,就由业务部门提供详细的需求分析文档(包含字段、流程等),以便信息化办公室判断是否予以立项”。显然,这一做法是有违软件开发理论的。首先,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IT部门,甚至何为专业的需求分析文档他们都是不懂的;业务部门作为用户,只需要提出: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系统”、我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等等用户层面的语言描述即可,剩下的留给专业人士做专业的活;其次,信息化办公室判断业务部门提出的系统开发方案是否可以立项,应以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作为判断依据,实地了解或是电话沟通即可。当然,对于信息化办公室提出的无力支付第三方软件公司的调研费用,我们可以接受予以理解,但此时专业的需求分析报告应由信息化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为完成,同时,考虑更换更愿意配合实施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

2.4高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高校信息化体系最终应以数据应用为核心。搭建高校信息化体系,保障各业务系统一致的操作体验、界面风格、运维体验等,实现业务内部集成,真正的一体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可扩展的性价比硬件资源环境,按需配置、升级扩展;

■构建统一平台,实现类似企业级的全局功能及规范制度要求;

■构建业务服务模块,实现业务灵活重组与业务流程快速配置;

■构建高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运维团队,管理制度等,保障信息化体系良好运行。

2.5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挖掘

高校不是互联网企业,如同社会上所有的非互联网企业一样,信息化服务只是服务不是业务,即使所有的业务都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去完成,那信息化也只是工具,信息化的建设也只是升级打怪的工具,核心业务部门永远是企业的心脏。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足为奇,投入的资金脱离市场不足为怪。我们希望的只是明白其作为工具的重要性,从而尽可能多的去投入。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高校人才济济,假以利用岂不美哉?对于一个拥有上千信息类专业的教职工和学生的高校,如果能够通过校内研究课题的形式、实践课题的形式、竞标的形式、留校就业的形式以及其他可以大胆创造的形式,鼓励那些愿意为学校贡献力量的同学及老师站出来,是否也是弥补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一种尝试?

同时,既然同样是信息化管理,我们可否借鉴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正如我们前面问题中所提到的,将机关的业务系统按照部门根据工作量划分给信息化办公室的专业人才,点对点,面对面的项目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打造“高校项目经理”,在待业补贴、职称晋级(仿财务类高级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培养人才、积累人才、留住人才,打破目前这种所谓业务部门对系统负责,信息化办公室专技人员仅作为“中介人”的尴尬局面?

最后,我们设想能否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评分?设计一种评分标准(业务系统的使用频次,涉及的用户广度、一网通办流程效果、数据利用率、完整性等),乃至建设一套评价体系(年终考核指标信息化建设指标等)。当然,评分的最终目的还是正向反馈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优秀的给予更多的信息化支持和奖励,表现不足的给予更多的鞭策和激励,做到心中有数,量化有度。

三、总结与展望

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信息化技术可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无限的好处,继而寻求于信息化的手段来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思考了一下,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影响我们前进步伐的一大因素恐是其专业性,但回想起来,在各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领域,又有哪些不具有专业性呢?去掉这层迷雾,可能是否真正想做才是唯一的“拦路虎”。破除万难,改革之路步履维艰,需要的是时间,可能只有当落后到了极致,才能不破不立吧!简而言之,如前所述,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依旧决定了高校机关信息化建设所能触及的天花板。

随着新媒体渠道的拓展,我们面临着更多信息化的挑战——“智慧校园”、“在线课堂”、“大数据”、“微平台”、“一网通办”等一个个新的信息化词汇映入我们的眼帘,紧跟时代步伐,给自己装备上信息化的武器,或许才能在未来的大浪潮下“躺平”。

参考文献:

[1]张芳:《『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编著:《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15》,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版。

[3]刘杰:《高校数据中心的智慧数据体系的规划与设计》,载《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年第19期

[4]刘钦创:《高校校园网的安全现状与对策》,载《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6年第3期

[5]刘泽华:《高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研究》,载《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8期

[6]王宏志:《大数据质量管理:问题与研究发展》,载《科技导报》2014年第34期

[7]李金旭、吕书林:《高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意义》,载《中国市場》2017年第15期

[8]刘伟、崔永锋:《高校数字校园数据质量管理平台构建研究》,载《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作者简介:赵忠祥 男 汉族 1985-8 江苏溧阳 硕士研究生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聚焦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2016信息化视听行业“Best of the Year”年度榜单
2015年信息化视听行业年度榜(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