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

2021-12-04 09:40杜继奎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和土壤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关部门要对水土保护进行控制和监测。加强水土保护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引言

水土保持是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防治,同时通过恢复植被,种植经济作物,提高生态经济建设水平,与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相结合的一种防治措施。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绿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人类活动的大规模发展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只有充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经济建设,为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一、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主要内容

(一)工作现状

水土保持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路径是治理与防治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然后根据位置情况,在森林、山、水、路、水土保持管理领域采取措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亟待治理和改善。水土流失现象受降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规律是复杂的。其中,地形地貌决定了该地区的植被组成,植被组成对气候类型有一定的影响,而气候类型又决定了降雨频率和降雨量,形成闭环。一旦某一部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就會受到破坏,土壤侵蚀会加剧,洪涝、山崩、滑坡等自然灾害也随之发生。在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因此黄河流域在不同的时期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水利工程,如:修建水库、种植植被等。洞野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象非常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的植被较为稀疏,使土壤呈松散状,在大暴雨的影响下,会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目前洞野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8245km2,占土地面积的95%,黄河流域的水流大部分来自这里,该地区也自然成为国家重点治理地区。通过多年的建设,该地区已建造了许多规模不同的水库,总库容为1.76×108m3,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此外,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气候类型较多,因此,在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如新疆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干燥和风力作用的综合作用所致,其中,因绿地面积减少而造成的水体流失面积占90%,而黄土高原则则是由于土壤疏松和气候干旱等原因所致,由此将使得整体的水土流失现象更加明显。

(二)水土保持防治的主要内容

1)取土场位置应集中,深度应相近。各种工程的施工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考虑到成本的降低和材料采购的便利性,大部分材料直接从当地采购,而通常采用沿线采购的方式,物料开采地点分散,开采深度不均,可以防止破坏当地生态环境。2)在管理区,可以营造防护林,大量种植树木,以减少风电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重视坝前防护林和坝后防护林建设。3)为避免水蚀引起的大坝侵蚀和重力侵蚀引起的溃坝,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二、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问题

(一)巨额损失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口密度高,与农村相比,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要大得多。在经济损失方面,例如,水土流失淤塞了河流,堵塞了城市排水管道,给河流航行和道路运输造成了经济损失。城市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将水带入工厂、工地和住宅,不仅阻碍生产建设,而且危及人身安全。另外,城市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径流,河流中沉积大量泥沙,不仅污染水环境,危害居民和河流生物的健康,还造成水体变质和臭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美观,对城市发展造成环境破坏。

(二)公众水土保持意识薄弱

为了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广大人民群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参与者。然而,现阶段,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薄弱,尤其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过度开垦土地。随着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的增加,他们没有真正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放在心上,他们认为这项工作与自己无关,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的质量。同时由于民众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较低,认为水土流失现象更加存在于山区以及就坡度较大的区域,由此将使得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这将使得水土之间的存在不平衡的关系,进而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

(三)过度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

快速的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了承受人口容量的压力。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破坏植被,开垦荒地,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究其原因,土地资源先天有限,农业生产者未受过正规培训,坡度过大,耕地稀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四)现代化水平不高

水土保持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还没有很好地应用于水土保持工作中,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没有与国际接轨,在相关的科研技术、制度措施以及水土资源评价指标等方面,制约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现代化水土保持技术的引进上也缺乏相应的支撑,进而使得整体的水土保持效果难以得到优化提升。

(五)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缺少科学方法

为了保证水土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城市生态建设必须保持大面积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城市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由多种生物组成的嵌合体,其生命力应在于其丰富的多样性。虽然有些地方加强了城市绿地建设,但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品种和过于人工的绿化方式,加上人们长期偏爱引进奇花异木,对乡土树种的轻视、偏爱,未能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效益,进而使得城市的水土不平衡现象更加凸显。

三、水土保持对策

(一)加强监督

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法律制度,规范和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污染的遏制力度,部分建设区域相对集中,大量开挖工程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污染工程与主体工程,实行“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制度。另外,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必须加强泥石流、滑坡危险区和一些敏感地区的防治工作,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工程活动。严格水土保护管理监测,为水土保护和生态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使水土保护得到有效发展。通过改变微地形、改良土壤性质和建立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可在保持水土效益方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以阻止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减轻土壤侵蚀(面蚀),并阻止坡沟泥沙,从而提高土壤保水性和土壤保土性。从生态效益上讲,提高了土地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当地环境和周围的空气质量,恢复了工程扰动后的生态环境,使工程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利用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地的渗水性和蓄水能力,是滞蓄型水土保持措施的基本原则。

(二)增加资本投资

要确保水土保持的有效性,资金是关键。然而,仅仅向政府部门投资是不够的,它需要进行广泛的投资吸引。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吸引投资的一个单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使参保单位获得回报,调动参保单位的积极性,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我国建立了更加多通道、多层面、多元化的的水土保持项目投资机制,其将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部门还落实了相关政策文件,甚至实现了专款专用。期间为了更好地确保资本投资的整体效果,期间不仅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资金给予支持,各地区还应根据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进行责任划分。例如,一个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是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因此,后续的水土保持工作所需的资金由有关建设单位承担。此外,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水土保持保护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合作、承包或拍卖等途径获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按照产权划分为产权的管护责任,坚持“谁管、谁受益、”的原则,由此更好地激发群众参与水土保护工作治理的积极性。而对于未遵守管护制度的,要处以一定的罚款外,还要限其毁一补十。对于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林地和草地,可以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下放给具体的农户或单位。与此同时,要加大地方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水保工程建设和管护工作。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完善环境政策,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落实科学发展前景,构建和谐社会。要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把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作为主线,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建立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模式。同时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对生态补偿制度的规定,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逐步构建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加大补偿力度,争取生态补偿法制化、规范化,促进各地区生产发展、繁荣和生态建设。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大农户和民营企业家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动员全社会加快保护水土流失进程,发挥集体带动作用。森林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工程能通过对水资源的调节为林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水源,生态建设的优化发展能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林业建设在防止和控制水土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通过合理的土质和植被选择,使森林林木能充分发挥其阻断雨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林业经济的大规模减量也将充分发挥其防风固沙的作用,为优化水土保持功能奠定基础。

(四)积极参与水土保持技术交流

水土保持是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水土保持工作,使整个农林植被得到恢复,为生态环境的利用空间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一时期,通过农业的灌溉发展,使农村的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多种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将促进生态建设水平的提高,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生活资料,为社会提供更加生态环保的物质基础。土壤侵蚀是促进生态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促进山区河流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优化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在水土保持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国际技术的交流中,它将不仅仅存在于表面阶段,应借鉴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有效地结合我国水管维修的实际情况,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过程中,要有效配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使水土保持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督体系,更好地推進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

(五)完善水土保持指标检测体系

在水土工程规划阶段,可以科学制定水土保护指标,确定水土保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护的检测目标达标。并将易失效的水土流失监测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水土流失措施。具体的水土保持调查指标可以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环节水土流失监测背景,主要包括多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降雨量、地形类型、气候、年平均气温、植物种类组成、土壤侵蚀面积、草地覆盖率、主要河流流量、土壤侵蚀类型和土壤侵蚀模数等。期间可以采用遥感技术收集特定区域表面的土壤状况,同时分析该地区的水体蒸发量,判断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对数值。期间依据所采集到的资料构建水文结构模型,进而对地区的水储储量作初步估计。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保证部分地区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提高数据采集速度。该方法能够获取大量的实时信息,从而建立具体的水文结构模型,从而更准确地对径流数据进行判断。同时还需要可以通过蒸发量监测发现水文的变动情况,期间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对蒸发量数据的精准采集,而后通过统计经验法、全遥感信息模型法、能力余项法等计算方法实现对数据内容的机计算,进而更好地达到实时监测土壤表面的数据特征,进而判断地表蒸发状态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采取综合性、长效性的水土保护措施和手段,做好水土保护管理的预防和监测,达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目的。水土流失问题实际上也体现了自然环境承载力的不断下降,只有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建设的相关性,结合地域、面貌等因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进而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说明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参考文献

[1]吴浓娣,王建平,李发鹏,等.水土保持法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19(4):5.

[2]李淑芳.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J].新丝路:下旬,2020(8):1.

[3]李建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2021(2016-10):155-155.

作者简介:杜继奎,1980年10月,汉族,山东省新泰市,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