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05 11:23王顺利段长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黄檗松毛虫立枯病

王顺利,段长军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 合水分局 北川林场,甘肃 合水 745403)

油松是我国西北地区人工造林先锋树种之一,在甘肃省子午岭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油松商品苗木已成为当地主打产业,种植面积大,但管理水平和管理力度欠缺,特别是油松幼苗培育期间发病害率高,防治难度大。为此,探讨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确保油松造林苗木健康茁壮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油松籽种消毒

油松采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进行,选择油松采种母树生长正常、无病状感染区域,油松球果由深绿色生长呈褐绿色和黄褐色及时采集。采集后选择透风、阳光充足的场地暴晒,籽种会自然脱落油松果球。精选晾干后,按1 kg油松籽种5~10 g波尔多液均匀拌种杀菌。

2 育苗病害防治

2.1 育苗地土壤消毒措施

油松育苗土壤杀菌消毒措施十分重要。土壤杀菌消毒的方法较多,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一是波尔多液土壤喷洒法。10~15 g/m2(硫酸铜∶石灰∶水比例为1∶1∶100)喷洒土壤;二是硫酸亚铁消毒法。0.5 kg/m2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水比例为3∶100)喷洒土壤,也可将硫酸亚铁均匀撒在育苗地,按750 kg/hm2的剂量在耕地前撒施在田地,通过机械耕耘,与土壤较为均匀的混合,在油松容器苗装袋畦埂内的表面硫酸亚铁与土壤1∶1混合0.5 kg/m2撒施,最后在容器装袋前,配置油松容器袋营养土时,油松容器袋营养土与硫酸亚铁按50∶1的配置比例进行。

2.2 立枯病防治方法

立枯病是油松在幼苗期间最容易感染的病,一般是幼苗出土1周左右,苗杆与土壤接触处刚开始出现褐色小带状的小斑纹,1 d后会顺势向上呈长条状,斑点迅速引发呈斑纹,然后不断延伸扩散,根部逐渐由绿色演变呈红褐色,幼苗根部发生腐烂,随后使其干枯死亡。同时,病情急速传染到旁边幼苗,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油松幼苗大面积的传播及死亡。防治方法:一是育苗地平整,深翻,作畦,防治地势不平雨季出现积水现象。二是在选择的育苗地必须对地块消毒,然后才可使用。三是选用良好的种子,并根据当时气候掌握播种时间,陇东地区一般选择在5月初播种,地温基本呈稳定的上升趋势,避免早晚温差出现冻害。四是土壤配方比例。大田土∶农家肥∶腐殖质土∶磷肥呈4∶3∶3∶1,或者森林土∶农家肥∶腐殖质土∶磷肥呈5∶2∶2∶1。为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加幼苗的抗病性。五是幼苗出土后1周后,每隔3~5天喷洒1次药剂,通常采用敌克松、多菌灵、硫酸亚铁等药剂,可防治立枯病的发生。在油松立枯病发病期前下午气温降低后可灌溉大水,防治天气干燥、日光暴晒导致苗木缺水分,但在油松苗木立枯病发病期后,尽量避免灌溉大水,或是在日光暴晒高温时苗木给水,冷热温度相互交替,更能引发油松立枯病的传染。通过合理和正确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油松幼苗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2.3 幼苗冻害防治方法

油松冻害近年来频频发生,尤其是苗圃地幼苗。刚出土的幼苗,抵抗冷空气能力弱,幼苗还没有完全木质化,冻害容易使油松幼苗出现油松针叶枯叶病,轻者通过人为措施,延长苗木出圃年限,增大育苗成本,降低造林成活率,或是冻害导致油松针叶枯叶病严重可导致苗木整体死亡。在幼苗出土后3个月期间随时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治措施。防治方法:一是苗圃地搭建遮阴网,隔离霜冻。二是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天,苗圃周围堆置煤末或者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第二天凌晨点燃,烟雾在苗圃地幼苗上空盘旋,用烟雾驱赶冷空气(此操作做好防火工作)。三是化学药剂防治。可喷洒植物防冻液,在幼年期,由于气温差异大,每年农历4月8日前后3~5 d,每隔3天使用植物防冻液进行幼苗防冻。

3 林木防治

3.1 松针锈病防治方法

松针锈病的主要病原体是黄檗鞘锈菌,病菌借助气流的形式进行传播。黄檗的鞘锈菌每年4月下旬到5月初形成锈孢子器,6月初开始飞散并侵染。距离越近的油松越容易传染,10~20年树龄的油松容易得病,而且松针锈病态最为严重。防治方法:一是在人工造林设计时提前设计油松林与黄檗林块状混交的形式种植树林,或者这两个树种不作混交林设计。二是在栽植油松和黄檗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5 km以上,距离增大,就会增大黄檗鞘锈菌的传播难度[1],没有黄檗鞘锈菌的传播,松针锈病危害油松的概率就会减小。

3.2 油松毛虫防治方法

油松毛虫通常从4月天气转暖之后开始发生,8—9月份最为严重,可以使整片松林一直保持在亚健康状态下生存。油松毛虫秋季时,幼虫深藏在树干或者掉落在落叶层中越冬。防治方法:一是冬季清除油松枯枝落叶,进行集中焚烧。二是做好封山育林工作。人工植树造林时选择针阔混交模式。三是通过人工捕捉幼虫,清除油松树枝上的虫茧,减少害虫来源。四是黑光灯捕杀。了解油松毛虫的生活习性,掌握成虫羽化期,在产卵期之前利用黑光灯捕杀消灭成虫。五是在幼虫时期的油松毛虫免疫力弱,喷酒安得利粉剂等药物,把油松毛虫消灭在发育期。

3.3 红脂大小蠹防治方法

红脂大小蠹是油松枝体通过高温产生油松油脂发出气味,引导红脂大小蠹蔓延传播。主要危害油松主干,其食油松树皮,一般侵蚀在油松树根部表土处和树干2 m之间,侵入洞孔,洞口口径约1 cm。侵害油松后形成块状的流脂、蛀屑混合物堆积在侵入洞孔口,成漏斗状。该害虫直接危害油松主杆树内,有很强的隐蔽性,有效药物防治很难一次清除干净。红脂大小蠹的虫期繁殖不固定,而且可以在树干内进行冬眠。防治方法:一是在油松采伐时土埋伐桩,及时运输木材,远离有活株油松,药物喷洒残落枝条防治引诱其危害。二是在虫害的树木虫口投放磷化铝片,并用塑料薄包扎严密进行熏蒸,用药物杀死害虫。三是诱捕器诱杀。根据红脂大小蠹生活习性,性诱剂激素对红脂大小蠹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在油松林或者危害区内设置诱捕器诱杀成虫。四是药剂注射。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5倍稀释液用注射器在危害植株主干上的虫孔注药(每孔注药5~10 ml),此方法应用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药物使用意外事件发生[1]。

油松树种在子午岭地区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油松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确保油松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黄檗松毛虫立枯病
黄檗蜜源及其蜂蜜
是谁吃了松毛虫
放下肩上的“柴”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不同近自然程度下黄檗生长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