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的藏译实践
——关于藏译名著《水浒全传》中的人物绰号翻译

2021-12-06 02:02落桑旺秋
西藏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浒绰号译本

落桑旺秋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水浒全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评点《水浒全传》时说道:“别(的)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全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全传》写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1]此评点说明了《水浒全传》的出彩之处正是在于该书描绘了形象鲜明且各有特色的众多人物,而绰号恰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水浒全传》作为传世佳作,不仅有英、德、法、日等诸种外文译本,也有藏文、维文等少数民族文字译本。其中,藏译本由原中央马列及毛泽东著作民族语文翻译局和民族出版社协同西藏自治区及青、甘、川、滇四省成立的《水浒全传》翻译小组,通过三年的时间,完成《水浒全传》(共4册)的翻译、编辑出版工作[2],使之成为当代藏汉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译著。

这部藏译《水浒全传》不是由单一译者或两三个译者合译的作品,而是由众多优秀学者及译者共同翻译完成。译文经过精通藏汉双语的众译者翻译完成之后,又由不通汉语但精通藏语的资深学者进行润色,在不失原文韵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体现藏语自身的语言风格。达哇才让(2009,2012)、呷绒则玛(2017,2019)等学者对其整体翻译风格、翻译得失等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西道加(2006)、才藏加(2017)、周太才仁(2019)等也从诗词翻译、成语翻译等方面对《水浒全传》藏译本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但是,作为《水浒全传》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人物绰号的翻译尚未有人做过系统研究。

严复在其著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是晚清以来中国译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历来被中国翻译界奉为圭臬。本文拟结合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理论,对《水浒全传》藏译本中的人物绰号翻译进行一些分析。

四、 结语

通过对《水浒全传》藏译本中的人物绰号翻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翻译不是一项孤立的语言行为,它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由于藏汉两民族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社会演进等各方面的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人物绰号是一类含有较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水浒全传》中人物绰号的丰富程度是其他作品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候很难完整传递汉文原文本身所隐含的文化内涵。

在对人物绰号这类词汇进行翻译时,只有将原作了解透彻才能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对原文进行还原。翻译作为源语和译入语的一座桥梁,有时可能会受到诸多限制,从而无法很好地表达原作。译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和认知能力,促进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水浒绰号译本
与绰号握手言和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胡澹三维场景设计作品
“起绰号”比赛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
你想要个绰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