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民族院校园艺学专业课程现状与改革初探

2021-12-06 12:59张艳李勋宋思梦彭彬周扬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横断山甘孜州高原

张艳 李勋 宋思梦 彭彬 周扬

(四川民族学院横断山区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培育研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1)

引言

植物生产学在农业科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内容涉及蔬菜、果树以及中草药等的生长发育,产品和产量等形成规律以及不同环境条件和植物产品、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创建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应用学科[1-3]。植物生产学的教学能培育学生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科学思维素养,掌握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这对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横断山区属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在四川省内主要分布于甘孜州藏区,其不仅被认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量补给区,因此是公认的“中华水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4]。高山海拔多在4000~5000m。四川民族学院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川西,位于横断山区北部,该地区幅员广袤,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多样。目前,我国亟需具有专业技术的园艺产业方面的人才,处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气候的甘孜州藏区尤为明显。因此,培养针对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特殊高寒气候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产品和品质形成规律以及其与不同环境条件之间关系研究的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是甘孜州藏区发展的需要。为此,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在“植物生产学”的基础上,开设了专业教育拓展课程“高原特色植物生产”,该门课程的开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和了解高原园艺植物的窗口,也是推动横断山区高原农业生产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的一门科学。本文拟通过从教学现状着手,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改善措施,希望能为该课程在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方面提供思路,能更有效地培养出服务于横断山区高原藏区的新型农林人才。

1 “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教学现状分析

“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是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园艺专业新开设的主修特色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在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研究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气候植物的生长发育、产品和品质形成规律以及其与不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地域性以及学科交叉性[5]。在四川民族学院园艺专业中,“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是大二下学期学生必修专业课程,共进行9周,每周学时2课时,通过学习完成考查合格后可取得1学分。大二学生在修读“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时课时分配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高原特色植物生产”课程理论教学主要包括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以及常规经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知识2个部分。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经济特色作物的生产加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但课时数有限,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必要性和可行性

横断山区高寒草原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多样复杂以及丰富的植物资源,并且表现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高原植物资源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乃至横断山脉地区的生态宝库。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是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高原特色农业是在特殊的横断山区高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独具川西高原特色、适宜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的涉农产业。甘孜藏族自治州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多样的野生特色植物资源,为开展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四川民族学院农学发展应充分利用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发挥区域办学优势,将“高原特色植物生产”这门农学专业课发展成一门学校独有的、特色鲜明的农学植物专业课程。不仅能丰富农学门类课程教学课科学研究内容,还能为川西北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区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3 “高原特色植物生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针对高原地区特色资源的教材和课程设置

目前,“高原特色植物生产”师生所选的教材基本为胡立勇和丁艳锋2018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作物栽培学》;或者胡立勇和丁艳锋2007年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园艺植物栽培学》等相关教材。教师与学生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以及课外教辅资料,都缺乏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及甘孜藏区独有植物资源的相关内容,在教材的甄选和使用方面没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很大程度上不能突出该地区“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教学实践的典型性与独特性。教学内容也基本是作物栽培学或园艺植物栽培学的章节,忽略了对高原特色园艺植物及环境因子的内容选择性教学或补充。尽管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学校农学专业起步较晚,办学基础较弱,与国内乃至省内其它具有长期办学历史和充足农学专业教学经验,尤其是有深厚的植物生产类研究基础的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虽然有学者对植物生产专业课程的改革指出新的思路与具体措施,如,针对教学和实验2个方面提出了新体系,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同时对开课时间与授课方式也进行了调整;通过教学和实验的改革更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设计创新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这些方法适合常规植物栽培、生产类课程,与学校处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实际有所差异。

3.2 教学与实训差异化脱节,实践条件不完善

四川民族学院位于甘孜藏区,分布于横断山区北部,隶属于青藏高原,该区域由南到北跨越6个纬度,因地形特殊而形成有显著地域性且复杂多样的高原山地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低可达0.6℃,最高为16.3℃,平均气温相差17℃左右。南部河谷与北部高原的海拔高相差约3000m,海拔在5000m以上的山地面积达78.4%,位于海螺沟的贡嘎山为四川最高峰,其最高点海拔为7556m。地形为盆地与高原之间过渡地带,包含了山原、丘状高原以及高山峡谷,复杂多样的地形地势使得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与土壤类型。因此,甘孜州被认为是世界瞩目的生物资源宝库,尤其是野生植物资源多样性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甘孜州地广人稀以及工业化发展少等,造就了甘孜州农业生产区环境无污染无破坏的绿水青山无公害绿色生产条件[6];特殊的高原气候具有良好的光照,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有益于植物养分积累,造就了区别于其它地区的自然资源。但因地理环境条件和经费的限制,授课和实践教学均未涉及到高原特色园艺植物及环境因子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与生产实践脱节。同时没有专业的实践渠道和实训条件不完善等,导致学生对高原特色园艺植物等的实践能力普遍不高。

3.3 课时不足、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有限

“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是在园艺作物栽培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研究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气候植物生长发育、产品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不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果树学、园艺植物栽培学等内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面广,在进行授课时对知识点的把握要求较高。同时学校“高原特色植物生产”只进行9周,每周学时仅2课时,有限的授课学时使得教师在向学生传达知识点时效率不高。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实验材料等条件限制使得学生做实验时一般缺乏思考,满足不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4 拟采取措施

4.1 优化教材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甘孜州地广人稀、工业化发展少,特殊的高原气候具有良好的光照,昼夜温差大有益于植物养分积累,造就了甘孜州农业生产区环境无污染无破坏,区别于其它地区的自然资源,如野生植物资源多样性居全省前列。在选用师生教材时,要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应兼顾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特有植被类型以及种植作物在分布上的区域性特点,根据不同地带区域特性选择和调整教学或辅助教学的素材,同时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基础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将其主要分为植物生产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基本技能的学习以及高原地区独有的植物资源学习3部分,层层递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可以参照四川民族学院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藏区的实际发展需求角度出发,融入高原藏区民族特色植物学的相关内容,平时还可向同学们推荐《青藏高原地区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们阅读涉及高原藏民地区相关的植物生物技术等图书来拓展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高原特色植物方面的知识做专题讲解,新疆高校的植物生产类专业就是通过结合新疆当地的植被资源特点进行植物分类的模式进行教学,主要以新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植物类群及主要特色作物,通过重点学习其生长发育规律、分布特点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新疆当地主要特色植物类群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方面的重要价值[7]。

4.2 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的联系

传统实践教学基本在校内教学基地进行,而与之相比校外实践基地具有训练环境更加真实和满足学生能进行直观观察需求的特点,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更为有效。学校可与当地政府以及校外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加强合作,争取为学生增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优化“高原特色植物生产”实践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本科院校还需要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立足于技能培训,加强与当地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以及共同管理的方式,由企业提供设备、学校提供师资和场地等,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甘孜州高原地区地广人稀,人类干扰与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且具有光照条件好、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等优势特点,使得甘孜州高原地区在植物资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有资源,如独具特色的仙桃、海棠、沙棘、野葡萄、糖心苹果等享誉全国的地方名优产品,名贵中药材雪莲花、川贝、虫草、红景天以及珍贵食用菌松茸、鸡油菌、獐子菌等[8]。这些都是学校的优势与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横断山区得天独厚的实践资源与条件,把理论教学与当地特有植物的管理结合,开展专业技能拓展实践活动,利用甘孜州本地人工或天然野生果树苗圃地安排教学实习。

4.3 优化教学内容,明确重点特色,完善教学实验设备

“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是一门综合园艺作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覆盖面较广且内容丰富,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用、新颖和有趣为主题优化精炼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讲授的课程内容要重点突出青藏高原特色植物,结合学校处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地区作物的种植特点,突出展现当地热值丰富昼夜温差大等地域特色,可选取俄色茶等特色经济作物,樱桃等果树,羊肚菌、松茸等珍贵菌类植物等为主要品种,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其栽培技术,再利用实习课程或实训等进一步加强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更加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原特色植物生产”的重点和难点。而甘孜州内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都是“高原特色植物生产”实践教学的天然的教学基地和实习场所,该课程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高原藏区的农业优势,在学生的互动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和冲击性[8]。根据甘孜藏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和课程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实习教学中,可以参照和学习国内外开设植物生产课程的农业高校的先进做法,做到课程内容少但精确全面。通过按照基础型和提高型进行实验的划分,根据高原特有植物生产的特殊性来分类设计实验,层层递进展开实验教学。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如,根据教学实践需求建立一定数量符合实训标准的温室大棚、适宜高原植物育种的生产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4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育人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等研究性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独立思考设计实验项目和方案,自主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撰写研究论文。采用研究性实验项目创设的方式可初步训练和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9]。还可以根据目前的高原植物生产相关研究,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形成不同的研究小组,通过小组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内讨论、教师指导等形式确定每个小组研究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在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在实验或项目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在参与科研的同时,结合和运用课堂理论知识,使学生不断熟练平时所学的各种基本知识,增强其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解决实际生产或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科研育人。

5 结语

横断山区独有且丰富的植物资源使甘孜藏区高校的“高原特色植物生产”课程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横断山区甘孜藏族自治州高校植物生产课程教学必须根据横断山区甘孜藏区植物资源种类以及分布特征,完善和形成一套具有横断山区地域特色的民族高校类植物生产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合高原特色植物生产的课堂理论教学与田间实践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及为横断山区甘孜藏区域培育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横断山甘孜州高原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交通现代化如何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基于横断山区的空间统计分析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