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理念的可食地景设计研究

2021-12-06 13:32崔丽华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模块化景观植物

崔丽华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可食地景属于低成本、高生产效益的景观模式,群众关注度与喜爱度较高。但由于园林景观过多的强调美化、观赏功能,并通过闲置土地种植营造景观,导致景观无法呈现出高视觉效果,也无法产生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对此,通过对西安城市绿地可食地景进行研究,联合模块化设计理念,提出可复制、可使用的可食地景模块,实现环保、经济价值,同时也可满足规模化观赏、延伸尺度。

1 可食地景与模块化设计

可食地景不是简单的种植农作物,而是选择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种类,用生态园林设计方式设计、构建绿地、花园等场所,使其变成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的景观场地[1]。其不仅具有生态、观赏的功能,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小规模生产需要,是城市生产经济与园林景观完美结合的一个途径[2]。

模块化设计多应用于通信、电力、产品等领域,将其定义为具备典型特征、特殊功能的独立单元。学科水平持续提升,模块化应用可以延伸至多个领域,具备通用性。在景观设计期间,模块化设计需要按照特殊设计原则制定基础模块,同时按照实际情况,联合地区气候条件、用户性格特征、风格色彩等。选择适宜模块组装拼接,修正和完善细节。通过此种模块提供方式,可以按照自身需求,组织现有模块模式,达成高效设计成果。从上述分析可知,模块化并非单一模式与方法,而是提供问题处理渠道。模块化设计注重低成本、易操作问题,发展前景广阔。

低成本,指景观设计比较注重成本管控,以较低成本设计高质量产品,是景观行业的研究热点。不仅要分析成本耗费情况,还需要分析多环节成本问题,如设计、维护管理等。可食地景模块具备成本优势,针对设计花费问题,可以建设模块体系,实现自由选择。提供多种设计模式,使设计成本降低,全面提升采购效率。景观设计植物选择固定,因此可以应用材料包,全面提升采购效率。景观设计,以乡土植物为主,种子与秧苗的成本比较低。管理维护操作中,乡土品种必须适应地区气候环境,苗木成活率较高,并且熟悉各项栽植方法,全面提升群众参与度,降低后续维护与管理费用。此外,可食地景可以生产新鲜蔬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2 应用领域

当前,部分群众对绿地空间的满意度较低,多是由于景观使用效率不高,整体维护与管理成本高,又因受到专业知识与技术限制,导致改造处理效果不佳。通过对可食地景在西安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科学化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应用到私家菜园、家庭庭院、屋顶花园等空间,也可以应用到公园绿地、社区绿地、野外空间等场地[3]。

3 设计原则

3.1 观赏性

在设计期间,应当注重视觉美观性,改变人们对农作物种植的固有印象。生产性植物配置时,合理搭配植物形态、色彩,展示出植物观赏性能。添加常绿园林化植物,可以补充可食植物更替时所产生的荒地问题。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提升模块观赏性,发挥出可食地景效用,产生景观欣赏新鲜感。

3.2 特色性

植物选择涉及到可食植物、园林化植物,全面满足地域性要求,确保植物生长态势良好。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可以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并且产出美味果实。如,在西安地区,可以选择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也可以选择羽衣甘蓝、茼蒿、莴苣等集食用、观赏、美化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蔬菜可食地景。建筑前后空间范围,可以种植食用性香料,如迷迭香、香叶、薄荷、桔梗等。

3.3 科学性

可食地景种植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的区别较大,特殊要求较多。当建筑周边为硬质地面时,就会影响土地渗水、储水能力,地下管线对植物根茎延伸限制大。在设计期间,必须关注科学性指标。选择植物时,注重分析周边环境因素,如建筑采光、通风,设备检修与维护等。在设计操作时,应当关注果实收获后的荒地问题,做好轮作播种处理,搭配园林绿植与花卉,以免对植物生长、景观呈现造成影响。

3.4 互动性

互动性设计比较关注人的感受。高大植物、冷色调植物作为背景,前景需要种植可观赏、可拍照、可触摸的植物,但是不能种植尖锐坚硬植物、刺鼻气味植物等。人们和场地产生互动性,能够积极参与到景观中,加强景观存在感,获得观赏价值。采用此种方式,也可以使人们学习种植知识和技能,交流分享种植喜悦,享受到种植乐趣。此外,设计互动性应当确保多群体均可参与到景观中,不仅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也可以减少景观维护与管理成本。

3.5 拼接性

模块化设计价值在于大面积复制与使用。在拼接两块模块时,必须确保无缝衔接。在使用可食地景模块时,可以呈现出连贯效果,并非单一小块拼凑和堆叠。可以选择三角形、四方形、六边形等密铺图形,将其作为基础模块形状。如,使用正方形铺设形状,其它形状可以适当变形与改变。此外,模块化设计中,植物平面布设、园林设计也应当关注到无缝拼接性。

4 设计策略

可食地景模块,注重营造景观设计模式。正方形结构简单,便于拼接,但使用正方形模块设计,必须关注到可食地景设计细节问题。

4.1 形式设计

为了确保播种、采摘、维护便捷性,在模块内铺设园路时,需要应用高透水性材料,确保土壤透气性。合理布置植物与园路距离,确保整体设计平衡性,以手可到达距离为上限。园路宽度,应当满足行走、游玩需求,并且以人体肩宽为上限。将成人平均身高作为参考,单一模块边长为2.5m。联合排水技术分析,获得基础模块,边长为2.5m,道路设置在中间部位,两侧依次为排水沟、种植田模块。在立面、平面上,可以衍生出较多模块形式。为了营造丰富空间感受,可置入其它功能区域,必须大于该尺度空间。模块长宽,应当以2.5m倍数增加,确保模块之间衔接度。

4.2 种植设计

在布设植物平面时,应当分析模块间无缝拼接、无限拼接问题,确保两模块拼接时可以自然衔接。与传统列植方式不同,种植平面设计可以参考迷彩图案设计、花镜设计,优化安排植物平面,呈现出围合式排列,使人们在园路中感受景观效果。以基础园路模块为例分析,提出多个植物平面方案。每个模块植物平面设计步骤相同,由于大部分可食地景蔬菜株距为20~50cm,所以选择大范围框架,放置50cm见方作物。作物体积大,枝丫分叉大,如茄子、花椰菜。在剩余部分,框出小面积范围,种植占地面积小的植物,如胡萝卜、莴苣、矾根。针对框选范围,可以进行变形处理,确保场地具备层次感。点缀部分园林植物,丰富场地效果,形成种植平面。

配置植物时,选择地域性植物,便于种植与维护,同时添加适当园林植物。受到不同条件限制,因此需要展示出设计方案的季相景象,优化设计和搭配植物观赏期、色彩、生长期、相生性等,加强互动性与参与度。植物配置时,涉及较多蔬菜瓜果,在培育采摘时,可以选择瓜类植物、蔬菜水果等。在选取园林植物时,应当考虑到植物色彩、形态、质感等,如桔梗、地肤等。

基本完成可食地景模块设计,明确植物种类后,做好试验操作处理,关注遮荫、光照、方位等问题。当植物生长效果不佳时,必须及时替换其它植物。在模块设计中,植被组合排布方式变化,必须设置植物种子、幼苗,介绍播种与维护知识。

5 使用策略

设计人员按照场地实况,为使用者提供标准模块。使用者按照自身喜好,选择标准模块进行组装拼接。拼接操作时,关注边缘围墙、场地出入口、高差等细节问题,以此填满场地空间。如遇场地形状不规则,应按照场地形状,科学调整模块,去除多余部分。空缺部位中,则向外移动外围模块,填补边缘区域。在场地内部,添加连结作用部分,确保模块与场地契合度。完成拼接操作后,按照喜好添加景观小品,如构筑物、指示牌、灯具,做好个性化设计,营造特色可食地景景观。在具体操作时,需要由使用者完成上述操作。

6 可食地景模块化设计意义和价值

可食地景不仅具备景观价值,同时可以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帮助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对于社会交往,则可以作为交流场所,加强亲子互动,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于文化教育,应当加强感悟与记忆,积极弘扬本土文化、农耕文化。对于生态效益,应当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目标。对于经济效益,可以使成本降低,不断加大产出,加强景观经济效益。结合模块化思想,优化设计可食地景模块,可以赋予新的景观意义。

6.1 技术帮助

可食地景模块具备完整建造模式,可以降低普通种植技术的复杂度、管理难度,避免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科学预测和估算成本与效益,规避风险损失。使景观营造门槛降低,适用于具备景观营造意图,但是却不具备知识技能的人群。针对喜好个人自行设计,寻求专业设计花费的群体,可食地景模块能够提供技术指导作用,同时优化设计要素,鼓励更多人加入可食地景模块设计,推广可食地景模块。

6.2 美感获得

可食地景模块不仅能够维护种植技术,还可以实现感官美学。利用园林植物,补充本土化作物观赏期问题,如香味不丰富、色彩单调等,营造具备观赏性的景观,提升改善人们的刻板认知,全面提升人们兴趣度。可食地景模块可以获得周期性成就感、收获感,使人们能够积极维护和管理可食地景模块。模块具备稳定性,能够确保景观预期效果,避免预期和实际结果不相符,从而产生心理落差,对可食地景模块表现出失望,确保群众对可食地景模块保持长期兴趣度。

6.3 效益提升

针对设计人员来说,将可食地景模块作为设计参考,使用灵活性非常强。应用整个模块,做好变形处理,之后再使用,也可以只应用模块部分,如植物配置方式。在地域范围内、生长条件下,景观设计常用植物固定,可以简化植物配置步骤,降低时间成本,防止出现重复设计问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

6.4 应用前景

可食地景模块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私家菜园、家庭院落等空间,还可以应用到乡村振兴、社区微更新方面。如,上海创智农园成功实现社区微更新,展示出可食地景模块在社区建造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以简化实施规模,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修复生态。针对大尺度乡村空间,应用可食地景模块,不仅能够修饰乡村景观边幅,还可以改善环境品质,全面提升游客体验度,不仅可以实现低成本,还贴合乡村经济形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7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西安城市绿地可食用景观研究,提出可食地景模块体系,能够为景观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确保景观空间经济性、实用性。采用科学模块拼接方式,可以形成科学设计方案,并且出现多样组合。采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确保操作简便性,展示出不同用户特色。在有限空间内,完成科学规划与设计,全面提升绿化率。所以,基于模块理念,优化设计可食地景,能够全面提升景观价值。

猜你喜欢
模块化景观植物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