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河乡苹果高效生产经验探秘

2021-12-06 09:17鲍旭梅
果农之友 2021年7期
关键词:静宁红富士客商

鲍旭梅

位于静宁南部的贾河乡,东南部与秦安、通渭接壤,西北部与静宁素有瓜果之乡的仁大、李店相连,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山大沟深,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严酷。勤劳的贾河人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苹果以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及聪明才智,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精神,对苹果种植精益求精,种出了中国最好的苹果,将贾河乡打造成了静宁苹果最高效种植区,涌现出了贾连升(最高亩产6000千克)等一大批务果能手和刘连民(15亩果园,苹果年收入最高54万元)等高效典型,在苹果种植方面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以前在下乡的过程中对贾河乡苹果产业的发展有过粗浅的了解,2020年12月至2021年元月,县事职教中心组织在贾河乡剪岔等8村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笔者在培训过程中广泛地接触了果农,通过与广大果农深入交流和调查,对贾河乡苹果高效生产有了进一步了解。

1 地理环境独特,具备生产优质精品苹果的条件

全国能种苹果的地方较多,但能种出精品苹果的地方不多,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所限。静宁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所产苹果在国内独占鳌头。贾河乡位于静宁南部,是静宁县种植苹果最理想的地方,热量最充沛,降雨量最丰富,年平均气温8.3 ℃,年有效积温2880 ℃,年降雨量487毫米,一般年平均积温越高,降雨量越多,形成的光合产物越多,因此这是贾河在静宁苹果产量最高、生产效益最好的根本原因。另外贾河乡是纯山区,海拔较高,紫外线充足,山地果园通风透光条件良好,所产的苹果品质优良(图1),精品果占比高,贾河苹果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2 苹果产业有后发优势,资源配置较合理

贾河乡苹果种植面积近3万亩,其中有2万亩左右的果园是2000年之后栽植的,2000年以后静宁苹果建园技术成熟,有效克服了20世纪80—90年代建园密度过大、亩栽植株数过多的弊端,亩栽植株数多控制在33~45株,在栽植株数降下来后,枝条能够充分伸展,树体光照充足(图2),为以后的精品果生产打好了基础;另外由于果农在种植销售的过程中发现了市场需求的品种,根据市场导向选择了销量多、卖价高、卖得快的烟富6、烟富3等适销对路的品种,特别是贾河群众在秦冠栽培过程中发现的水红秦冠,由于务作方便,产量稳定,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当地种植面积近8万亩。种植品种的先进性,让贾河苹果在市场上占尽先机,树龄轻,结果能力强,栽植密度合理,品种组成优异,贾河乡成为静宁县苹果销售最具活力的产区之一,每年在苹果采收期,果商云集,竞相抢购,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3 基地化生产,为商品化销售典定了坚实的基础

贾河乡是静宁县果园化乡镇之一,苹果种植实现了整乡全覆盖,全乡98%的土地面积种植了苹果,年苹果产量4.5万吨。由于产区集中,货源充足,客商收购苹果成本低,每年集收季有4万吨左右的苹果在地头会被客商高价收购,商品化程度高。

4 群众创新动力足,科技意识浓

由于贾河苹果售价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务果积极性,在苹果生产中比、学、赶、超呈现常态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贾河果农口头禅,群众在想方设法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措施,努力挖掘产业潜力,提高苹果种植效益,促使苹果种植效益最大化。在这次培训中感受最深的是:

4.1 果农对苹果新品种高度重视

由于种植苹果时间较长,果农在卖苹果的过程中发现品种对售价和生产效益起决定作用,因而对苹果种植品种高度重视,在笔者介绍国内表现好的优良品种时,与果农互动,发现国内表现好的优良品种在贾河乡都有种植,目前贾河乡大量卖高价的苹果仍以烟富3、烟富6(图3)、水红秦冠(图4)为主,但烟富8(图5)、烟富10等更新换代品种在全乡都有种植,有的果农早在数年前就自发地直接从山东烟台现代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系引进苗木建园,目前进入初果期,大大地加快了良种化进程。

4.2 任何品种都可务出精品果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贾河苹果产业中一个较独特的现象,就是在賈河片红富士与条红富士、水红秦冠卖价相当,这在静宁是不多见的,与果农交谈得知,主要是因为收购苹果的客商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收购静宁苹果的客商以四川、重庆等西南客商为主,片红富士在西南地区较受欢迎,近年来随着静宁苹果在市场声名鹊起,花好引蝶,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来静宁收购苹果,特别是湖北、上海、黑龙江等地的客商专收条红富士,促进了条红富士价格上涨。水红秦冠是西南客商发现和最先向市场推介的,由于市场行情稳定,多年来西南客商以包销的方式收购,多品种价位一样这一现象说明市场消费需求有多样化趋势。

4.3 务作精细

在剪岔村培训的时候,有果农说他们村有位务果能手,种植的条红富士和片红富士卖价一样,当时笔者半信半疑,第二天在田间实际操作培训时,在一片已修剪过的富士园,笔者进行了点评和校正,去除了部分过粗的结果枝,引发一个果农发出“这人剪树下手比我还狠”的呼声,周围果农说“就是这人种植的条红富士和片红富士卖同一价格”。以后每天培训,这位叫成娃的果农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现场争着上树,抢着修剪,虽然他说不出深奥的道理,但笔者发现他遵循的原则是枝稀、果稀,去枝时坚持去大留小,留果以留饱花为主,对弱花毫不留情,提早疏除,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将树体营养向结果集中,促使结优质果,难怪他的苹果能卖好价钱。

4.4 合理投入

苹果是高收入、高投资产业,现实生产中盲目投资的现象比比皆是,在静宁有位果农曾给笔者谈起他5亩6年生的苹果树在2020年投资2.3万元,苹果卖了2.8万元,觉得种苹果很不划算,细问得知,这位果农盲目追求品牌农资,超量的施用了化肥,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在贾河培训过程中,果农对农药、肥料的应用特别上心,当笔者提出施肥向有机肥回归,合理配方施肥,适时适量供肥,重施基肥,巧施六月追肥的现代施肥变革时,引起了果农共鸣,当笔者讲解在关键时期,用关键药物,控制关键性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时,引起了多数果农的反思,果农纷纷表示要加强农药肥料知识的学习,将施肥、农药施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减少对农资经销商的依赖,以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5 不断探索管理新方法

贾河乡土地面积大,户均种植苹果面积超过10亩,种植多的户面积在30亩以上,在每年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施肥、摘果等用工量大的季节,需大量从庄浪、通渭等地请帮工,因而群众想方设法探索省工栽培方法。有的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在静宁大部分地方,由于苹果种植品种单一,基本是纯富士园,坐果率低,近年来生产中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保花保果。当笔者将其他地方培训时的这一重点介绍给贾河果农时,贾河果农表示他们不用专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生产中也不喷用保丰灵等,细致探讨得知,主要是由于贾河乡境内栽培有大量的秦冠,可完成自然授粉。

调查发现贾河乡群众最关注的省工栽培方法是苹果种植新模式,有部分群众开始采用种植宽行窄株新模式(图6),在传统乔化大冠苹果栽培中普及稀树稀枝稀果种植模式,修剪示范中减枝量、减花量的措施应用后,果农连呼“再不叫庄浪女人疏果了”。

4.6 精品意识渐浓

我国苹果经过近40年的规模发展,产能严重过剩,苹果生产呈现“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现状,果农在卖果过程中发现精品果不愁卖,普通果难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很现实,竞争真残酷,贾河果农普遍反映,在苹果生产中,你不淘汰劣质果,行业终会淘汰你,生产精品果成为贾河乡果农共同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静宁红富士客商
BURNING ISSUE
展氏菜行
冬天的太阳是香的
村里旧事
静宁苹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这一瓶
红富士
李邕题三字半匾
文化之地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