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 经典新教

2021-12-06 23:28黄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5期
关键词:章法沁园春长沙

黄峰

《沁园春·长沙》是一篇经典课文,如何实现常教常新?笔者试图通过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玩味、比较置换来体悟诗人的个性化语言和情感;并通过不同文体文本的迁移互证,横向拓展文本广度;通过比较探究、读写迁移纵向开掘文本深度和实现教学逻辑的递进。

一、课程理念与目标

本课目标聚焦:

1.品味语言,把握情感,培养语感。

2.揣摩意象,体会意境,学习精选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

3. 文本比较互证,“跨媒体阅读引申”,实现思维跃升。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备教策略)

学情: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要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并不难。他们对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表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诗歌的鉴赏停留在浅表经验化的层面,缺乏整体的逻辑体系,更缺少新诗的创作训练。

《沁园春·长沙》力敌千钧、气势磅礴、豪放大气,体现出独特的伟人气质。紧紧抓住言语,贴切而有个性地、具体生动地解读文本,是教学的突破口。

语言切入点和比较拓展处梳理:

1.起笔开篇之法。“独立”“寒”。

2.与柳宗元《江雪》之个体形象分析、篇性之别。

3.文字精警,用词考究处。“染”“击”“翔”“漫”。

4.与杜甫、王实甫、王勃之语篇印证。悟语言“化用”之法。

5.特殊词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意动用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激扬”的含义;对“挥斥方遒”的理解。

6.同体文本人物群像比较,表现本词独特的精神风貌。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依据学情,加以取舍。

三、创新思维与设计

课前预习解决“知人论世”“文意疏通”“熟读成诵”等任务。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整体感知——细节品读——比较鉴赏”。

1.整体感知

教学任务有三个:一是把握内容情感,二是感知抒情方式。三是把握词的章法。

主问题三个:(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各自具有什么特點?(2)词人又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从《沁园春·雪》看《沁园春·长沙》的章法结构。拓展《忆秦娥·娄山关》的结构章法。

2.细节品读

聚焦核心任务,让学生深入品读诗词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环节要解决三个主问题:(1)这首词在意象选择和组合上有什么特点?(2)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3)体会诗歌写作时的语言组合、倒错、换元。

3.比较鉴赏

本环节主要实现对诗歌的深度解读,既有横向关联,又有纵向贯通。培养比较迁移和文本互证能力。(契合群文阅读理念)

主问题三个:

1.伟人胸襟与封建士大夫情怀之比较。

2.《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之人物群像比较。

3.《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之结尾处理比较、文本互应。

课下作业布置:(本环节实现教学由读促写的纵向递进)

尝试写一首现代诗。

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象(精准名词、动词、形容词,个性化的词语组合形式,诗家语取象,意象的组合方式,诗歌语言倒错换元)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写作思路要清晰(例文章法借鉴)。(此前已进行过读诗与写诗的训练)

如此设计,以语言训练为核心,设计开展种种语言活动,通过比较文本,让分析和体验走向深入和细腻,努力使教学走向厚重、独到、充分、恰切,使经典教学扎实而丰盈。

猜你喜欢
章法沁园春长沙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质地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民富国强、时代新篇章
多一分不平凡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