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2021-12-06 11:32潘芷茵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乡愁校园大学

潘芷茵

“大家看,我们陕师大的图书馆在哪里?它在校园的中心地带,因为图书馆是知识和智慧的宝库。现在是春天,大家还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树林里开满了花,有很多小鸟,甚至有兔子、松鼠这样的小动物。为何这么多小动物愿意来到我们学校?因为这可能是西安最好的地方。University,‘uni是‘一,‘vers是‘转,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西安的小鸟绕着陕师大飞,一切都围绕着大学这个‘一而转动……为什么一个城市愿意将最好的土地、资源让给大学,因为人们相信,这里保存着人类永恒的财富,这里将诞生为人类而沉思的人……”美学课上,老师为我们这样解读大学。

图书在思念幽香的书架,飞鸟在向往成荫的密林,灵魂在思念它曾栖居的地方,城市在向往一架精神的天梯。我也许独自读书,也许独自在校园漫步,以寻找我的大学,我渴望阐释并守护它的意义……

我所在的大学,是陕西师范大学。说起当初为何报考陕师大,我的想法真是太天真、太单纯了——因为我喜欢陕师大的图书馆,再则是因为我在中学时听说过史念海、黄永年、霍松林、尤西林这些前辈的名字。我天真单纯地相信:他们一定使这所学校拥有着良好的传统,也将使我与这样的传统发生一种精神联系。如此天真单纯的我,现正在陕师大,领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幸运。

比如——我永远记得,当我聆听尤西林老师严肃而激情地谈论学术与思想时是怎样一种如身在桃花源般的感受——我生有幸,能在这里见到真正的知识分子,见证了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有以学术为生命、以生命追求真理的人。尤老师总是对我们陕师大学生说:“进入大学,就像进入了柏拉图所说的学院(academy)。进入大学之门的人是幸运的,他可以不再单纯为谋生而活动,而是能自由地沉思,去追求智慧与意义——这在古希腊人看来,是人类最高级的生活。我们应当珍惜自己在大学这段自由求学的时光。”

古时,每当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大儒在书院讲学时,各地学子便跋山涉水,来一闻先生之教,即使是那些不懂学术的贩夫走卒、愚夫愚妇路过,也会驻足旁听——他们,也许正如那一群群飞来陕师大的鸟儿们一样,寻着最美好的一方土地,停憩或栖居。

诗人荷尔德林有言:“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到处寻找家园。”我常想,这里对“哲学”的定义,也可改换为人们对“大学”的言说——我们对大学的渴望,乃是一种乡愁,我们在到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学者艾伦·布鲁姆曾深情地描写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学的风景:“组成芝加哥大学的是一群仿哥特式的建筑物……它们指向一条路,这条路通向伟人会面的地方……这是一个最沉溺于实际生活的民族向沉思生活表达的敬意。……由于这些殿堂被赋予了先知与圣人的精神,因而有别于其他的处所。”

而当我漫步陕师大,无论是古朴雅致的图书馆,还是墨香幽幽的畅志园,无论是清泉流水间的不高山,还是笛声阵阵的曲江流饮——似乎都分享着一种独属于大学的精神气息,“有别于其他的处所”。这里,是霍松林先生唱赋过诗词的风景;那里,是黄永年先生题写过牌匾的地名。这里,老师读书思考;那里,学生诵诗奏乐……在平日的闲暇時间里,我最喜爱登上学校的不高山,远眺静思,还曾与诸多师友一起在山顶的小亭子里朗诵诗歌。我们口中飘出的念诗声散落在傍晚的天空,我们手中发出的灯光照亮四下的林野,似乎还有归家的鸟儿盘旋于不高山间——就在那样的时刻,我也似乎诗意地感知到了大学的形象。我们的大学,也正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神高地,是照亮远方的光吧。

无论日后行走到何方,陕师大校园都将勾起我的乡愁,召唤着我永恒的追寻。

猜你喜欢
乡愁校园大学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