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及培养对策

2021-12-06 19:59李丽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摘要:本文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析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字: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等提出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以来,心理学家们的开始涉足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健康心理学,关注积极心理的塑造。心理学研究的目标也不再满足于应对心理问题,而是从积极心理学出发,致力于激发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个体生活更加美好。因此,研究积极心理新品质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大学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晚期,属于青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所以在此阶段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很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构成

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45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包括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自决等。塞利格曼和皮特森认为,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与美德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系统化的研究和整理,他们提出了六种美德和这六种美德相对应的24种积极心理品质。具体内容如下:

(一)智慧和知识——认知的力量,包含对知识的习得和使用。有创造力(创意、独特性)、好奇心(求新、热心于体验)、热爱学习、开放思维、洞察力。

(二)勇气——情感的力量,包括面对来自内外阻碍目标实现等逆境的意志锻炼。有勇敢(英勇,勇猛)、坚持(坚定不移,勤勉刻苦)、真实性、行动真诚、热情。

(三)爱心——人际力量,包括对别人呵护和友好。有爱、善良、社会智慧。

(四)正义——公正力量,包括是健康社会生活的基础。有正直、领导力、团队精神。

(五)自制力量——阻止无节制或过分的力量。有宽容、谦卑、审慎、自我调节。

(六)卓越——与更广泛的外界建立联系和提供生活意义的力量。有审美、感恩、希望(乐观、关注未来、有远见)、幽默、信仰。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设计。在微观层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编制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资源库,设计和遴选了适合各种品质培养和不同教育形式的活动和课例,可以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选取使用。而在宏观层面,积极心理品质提出了“五步走“的系统实施方案,从思想理念到实践行动,从学生个体到校园文化,从专职心理教师到整个学生管理系统各方面提供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架构。限于篇幅,具体的课例和活动设计不能展开,这里仅就宏观层面的五步方案作一说明。

(一)通过学习与研讨,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深入师生心中首先,在总体方针上,需要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心理学专职教师为引领,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各级领导为龙头,以活动式、体验式为主要途径,以正向校园文化为氛围,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立体网络。为此,要组织广大心理学教师、学生工作者、学科专业教师,乃至学校领导及其他员工深入学习这一理念,切实展开研究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精神,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维度和内容,也才能真正在教学实践、管理时间和服务实践中自觉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指导,营造全方位、浸入式的积极心理培养氛围。

(二)科学测评,全面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现状有研究者曾总结指出,心理测试往往是心理健康工作者能最先想到途径。但传统测试的内容以消极心理筛查为主,并且测试之后往往缺乏后继手段,对测试所得的数据不能很好地利用。所谓的心理档案形同虚设,这样的心理测验甚至还不如不做。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首先也要以测评为基础,所不同的是其测试要以《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积极情绪体验量表、幸福和谐生物反馈系统等工具测量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这些工具的网络测评系统和软件系统都已完成了开发和测试。运用这些系统进行测量,首先,可以让被测者在完成测验后实时从网上获得结果解释和建议;其次,可以让教育工作者科学把握大学生整体心理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第三,可以通过定期追踪测量,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趋势和教育效果,以获得科学评价和改进教育的依据。

(三)根据测评结果,面向全体,利用多种形式正向引导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全国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结果为参照依据,以所教班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为直接依据,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校园宣传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都同样可以用在积极心理品质品质的培养上。所不同的是,内容不再局限在心理卫生与心理问题上,而是扩展到增加成就与幸福感上;形式不再以理论习得和认知提高为主,而是注重活动实践和情绪体验。

(四)对个别危机学生重点辅导,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看到了传统的“问题式、诊断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但并不排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解決。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范畴的同时,依然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发现与积极干预,体现了更新的高度和更大的包容性。因此,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坚持以正向引导为主,但绝不忽略危机学生的重点咨询辅导和干预。组成专兼结合的两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成立以校级、院级、班级为主体的三级教育网络,设立心理委员以及加强辅导员队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素养都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美]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群言出版社,2010年版

[3]陶国富王祥兴编:《大学生积极心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李丽玲,女,助教,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人员测评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没有用”的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