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的现实主义风格

2021-12-06 13:55史鑫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红与黑现实主义爱情

史鑫洁

摘要:小说《红与黑》讲述了主人公于连短暂并“痛苦”的奋斗历程,于连刚好生逢资产阶级大革命和封建教会势力猖獗的交替期,“红”与“黑”,预告着他悲剧的一生。在司汤达笔下,“红”代表着荣誉、幸福、追求人生的理想,而黑象征着伪善、野心、失败。主人公于连政治、爱情、宗教信仰等方面上都与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于连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社会悲剧。作家司汤达在微妙的心理描写中,通过对一个个抱负追求而追求不到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连的同情,同时通过于连的形象,揭露了于连所处时代的社会,全文都体现着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

关键词:现实主义;“红”与“黑”;爱情

一、“红”与“黑”寓意的现实性

《红与黑》不只是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故事发生于波旁复辟王朝查理十世的第二年到这个王朝覆灭前一年的法国,因此这本小说带着一定的政治色彩,蕴含着现实主义风格。如果说这本小说是政治色彩的,那么小说题目“红”“黑”一定具有它象征的意义,在以往学界研究:“红”指的是红色的军装,“黑”指的是黑色的教袍;“红”是指拿破仑时期的英雄时代,“黑”是对复辟时代的蔑视;“红”指的是于连的力量,“黑”象征于连幻想的破灭;“红”与“黑”是赌盘上区别输贏的标志。

红色与黑色,如果只是衣服颜色的不同,那作品也不至于流传至今,同时看完整本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并未出现红色的军装。同时神父的黑色教袍,不是于连的理想抱负,因为他所追求的是成為一名的地位极高的红衣主教以及二三十万年薪的法郎。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红”是热情的颜色,它标志着人生的希望、革命的热血,“黑”是想要复辟封建王朝的黑暗势力。红色与黑色这两者可以说是两端的颜色,正如当时的法国国情。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红”象征着像“于连”一样有勇于反抗复辟制度的青年,“红”是他的野心和昂扬的激情,“黑”象征着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等。笔者对于“红与黑”的个人看法更偏向于“红色”的于连想试图进入“黑色”的阶层。“红”与“黑”一直贯穿在于连“痛苦”的奋斗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作者司汤达用两种两端的颜色巧妙的象征着小说的主题。

二、主人公于连的爱情展示现实性

司汤达认为爱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爱情:分别是虚荣的、肉体的、趣味的、热情的。虚荣的爱情以功利性为前提条件,如同于连与侯爵女儿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带着相互利用、相互试探的成分,肉体的爱情单纯地以欲为目的,趣味的爱情以精神交流为主要表现;热情的爱情是从两人相爱的前提出发,司汤达认为于连与德雷纳夫人恋情是热情之爱,是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爱情,因为于连在生命的尽头认识了本心,明白了幸福的本质是什么,向夫人真诚的表白了自己内心。

于连与德雷纳夫人的热情之爱,于连刚开始像是在履行某种责任,带着很强的企图心,是他对想要进入上层阶级的一种试探,并且他成功了,成功的让德雷纳夫人爱上了自己,然而德雷纳尔夫人的善良在不知不觉间也打动了于连,进入了于连的内心深处。从开始的不敢,发展到勇敢的面对他们两之间的爱情,他们甜蜜的享受着爱情,品尝爱情的美好,但是这颗心与其说被野心霸占了,在笔者看来更多的像是年轻人不明白幸福的本质。直到最后枪伤事件,才让于连明白了自己的本心,而枪杀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时他拥有了一定金钱和地位的时候,德雷纳夫人的举报信断送了他的前程;又或许是因为他深感德雷纳夫人的背叛,内心中对德雷纳夫人潜藏的那一份爱使之愤怒,他是有预谋的冲动的,而那两枪终是没有伤害德雷纳夫人,或是因为他内心的善良,又或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妇人不会做这样的事。

于连与玛蒂尔德小姐的虚荣之爱,他们两人的爱情中带着相互征服的成分,情感上的折磨是他们维持爱情的纽带。玛蒂尔德小姐出身高贵、她的才智与地位吸引着于连,于连的才智、样貌、对她的不屑一顾也吸引着玛蒂尔德小姐。他们两人的爱情带着一定的虚荣,玛蒂尔德小姐非常崇拜英雄主义,在与于连的相处中她能感受到一种征服的感觉,她对于连的爱是狂热的,她对于自己所在阶级有着一种叛逆的心理,对于连的爱带着英雄的气息,而于连想要借助侯爵为靠山,实现他梦想的世界,因此他费尽心思地维系着与玛蒂尔德小姐以功利为目的地恋爱,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始终存在着隔阂,因此在牢里的时候,于连对德雷纳夫人说:“我一直爱的是你,心中只有你,她是我的妻子,但并不是我的意中人”。

三、《红与黑》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小说《红与黑》表现出作者高超的“灵魂辩证法”。“于连”不只指的是于连,也象征着一个群体“于连”,“新于连”在不断地进行着,在现代社会里,许多“于连”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改变命运,甚至可能为了想要改变生活误入歧途。在大部分人看来于连想要成为人上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和梦想的生活,这个想法没有错,但他改变命运的方式走了捷径。在笔者看来年轻的于连有上进心,但是他不明白自己的本心,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子来说,他在稀里糊涂中选择了一条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一条路,一条自己以为心中所想所追求的路道路,但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并没有人引路人来告诉于连说你的做法与想法是错误的,你不应该这样做。最终于连走上了一条自己不喜欢却以为是自己所追求的道路,从而他在奋斗的过程中是如此的痛苦、矛盾且纠结。然而在当代生活中,男于连、女于连也有很多,也许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有可能是男女版于连,只不过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在现代社会中,许多男女于连希望通过捷径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时代变了,而“新于连”仍在不断进行着,因为“人性”始终没有改变。《红与黑》是当代年轻人必看的书,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当代生活中,有不少的男女于连在追求更高阶级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对追求高一阶层产生了病态的心理。然而在笔者看来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与需求也是不同的,有人希望生活安居乐业,有人希望名利双收……但在收获一方面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失去了另一方面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人生规划,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像于连那样,到死前才看明白他对德雷纳夫人的爱意。于连开枪后,现实的他失败了,他入狱、肉体死亡,但他解放了,灵魂得到救赎,他看清了生活于幸福的本质,坦然的接受断头,拒绝救赎。回头想,发生在于连身上的悲剧是因为什么?这是一个值的所有年轻人深思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于连是幸运的,因为他在监狱里,回顾一生,发现了生命的真谛与本真,看清了生活与幸福本质。而有一些人忙忙碌碌的生活着,一生奔波,一直没有明白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就这样结束了一生。作品《红与黑》具有现实意义,“灵魂辩证法”有着直击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引发我们每一个的人思考,同时于连的死告诉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踏踏实实的走、一步一个脚印,同时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问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所做所想之事是否是自己内心真实所想,还是从众与跟风。

注释

[1]司汤达.红与黑[M].郝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8.

[2]司汤达.阿尔芒丝[M].李玉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0,1-18.

[3]郭成芳.自我实现与悲剧人生: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社会隐喻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4(3).

[4]马海艳.《红与黑》在中国[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红与黑现实主义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情人礼赞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只爱黑白红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红与黑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