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给孩子自我表达的体验

2021-12-06 06:09陆伟
中小学老师培训 2021年4期
关键词:儿童画画画绘画

陆伟

摘 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绘画创作时迟迟不肯动笔、反反复复修改,造型也一成不变。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绘画的兴趣,丧失灵感与激情。本文分析了这些具体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我们这些老师、家长能一起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还孩子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从画中找到乐趣,从画中找到自我,从画中找到一种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儿童美术创作;观察;引导;鼓励;赞美;轻松愉悦;自由想象;自我表达;成功体验

“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是对无规无距的儿童画的质朴原始之美这一真谛的真实表达。当他们对世界有了认识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了绘画:一些线条、一些不规则的形状、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小孩子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我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是在作画,并欣慰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

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人们开始用对待成年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面中表达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为了迎合家长,有些教师不厌其烦、倾囊相授,力求孩子们一招一式都“准确到位”,甚至赤膊上阵、亲自代笔,因为他们总觉得孩子的作品“破绽百出”、不能令人满意 :涂色不够均匀、画面不够整洁、构图不够严谨等等。殊不知,这些做法,对孩子学习绘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长期的“规范”“调教”,会逐渐泯灭孩子绘画的天性,令他们对画画丧失灵感与激情。在具体的行为体现上表现如下:

一、迟迟不肯去动笔

原因一:“我不会画!”这类孩子往往缺乏形体表象的观察积累和自我创造能力,造型依赖于教师的示范。这类孩子在以往的学画过程中,大都接受的是以临摹为主的教学。老师让他们临摹老师的画,有时回家还要照着课堂上画的再画一张。他们眼中所看到的、手中所描绘的事物,就是老师给他们灌输的具有一定概念化的形象,离开老师、没有了老师的范画就不知道该如何画,拿起笔来当然就会很茫然。

对策一:多引导、少示范、不照抄。这一点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不要做复印机,不抄袭范画、不照书本生硬模仿,凭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记忆、感受或对照活生生、实实在在的物体去画。在需要教师示范时,我会先画给孩子们看,但随后就将我的示范收掉、擦掉,鼓励他们自己画,画出自己对物体的印象。

对策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积累表象经验,这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去游乐场、去博物馆、去敬老院,游泳、打球、爬山、唱歌、跳舞、游戏……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买菜、购物、饲养宠物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有趣,又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原因二:“我不敢画!” 一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绘画过程中,越来越胆小。这往往是因为没有得到教师或父母的积极评价,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担心自己的能力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

对策:给予孩子真诚而又不厌其烦的赞美和鼓勵。如果是在集体的环境里,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安全、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比如:建立互助、互学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彼此善于倾听与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这些都能让孩子尽快溶于集体,热爱集体,轻松投入学习。恰当的创作要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鼓励孩子大胆动笔,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只要敢画就是成功。第一次画画一般是担心失败,担心教师评价。儿童画是没有对错的游戏,更不能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孩子的绘画总有值得教师、家长称赞的地方,只要有心,找到并不难。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多为孩子的进步加油鼓劲,多表扬多赞赏,就能给孩子多一点的自信。

二、反反复复来修改

原因一:“我画错了!”这些孩子往往一手拿铅笔,一手拿橡皮,画画、擦擦,甚至用了近半块橡皮还画不出什么来。这种习惯很不好。因为橡皮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胆画,不能保持绘画时感情的连续性。形成习惯性涂改后,还导致孩子绘画时不能认真思考,落笔随便草率,这对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对策:让低年级的孩子使用记号笔等不能擦的绘画工具直接作画,不如意的线条和形体,即所谓画错的地方,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改成美妙有用的一笔,或是一个新形象。“误笔成蝇”便是一个绝好的范例。

原因二:“我画得不像!” 这往往是大人误导所致。许多大人总是拿自己的眼光去看儿童画,多在像与不像之间去评判,对于抽象的符号也要把它具体到形象中来。其实儿童创作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画画从来不讲究布局、结构,他们有所想就有所画。也许,树干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圆圈,在孩子心里,它就是一个神奇的旋钮,能开启无数神奇的世界。而《杯子的设计》中,杯底处的一个小圆圈,又能开启制冷、加热、充电等模式。

对策:我们不能让刚会翻身的幼儿早日会走,那样会损害孩子的骨骼,让低年级的孩子画出和中学生一样的画来,那是“像术”,不是美术,儿童有儿童的美,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美,所以儿童不必急着让他像成人。大人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品评孩子的作品。也就是一位美学家所说的用“童眼去看”、用“童心去品味”儿童画,多聆听画中的故事。只有激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画,他们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或者“不那么像”,那也是孩子内心及个性的真实展现。因为孩子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更多是用绘画语言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就是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爱,是除文字、语言之外,一个很重要的表达自我、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乐在其中,更多的只顾自己快乐,从不考虑是在创作一幅作品。

三、一成不变总相同

原因一:“我只会这么画!” 孩子喜欢画记住的形、知道的形。因此总有些孩子一直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有些孩子则是从小受简笔画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公式化模式。

对策: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提示他们真的去观察他们经常画的那些形象,从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再把发现的东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现出来,丰富细节。鼓励他们去发现其它的形象,并大胆尝试把它们画出来。比如:有些孩子经常画那种三角形或梯形房顶、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那么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现代街道上的美丽的建筑,再观察街道上的车、人、树、路灯、广告等等,逐渐增多绘画的形象。

原因二:“我就喜欢画这些!”有些孩子是因为特别喜欢某些形象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美人、动物、战争等等。但是具体形象的动作、服饰、样式还有些变化。

对策: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这样不一定是不好。这些孩子绘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兴趣范围。感兴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识观察了解的就多。这样就容易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作品的内容会逐渐丰富起来。

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训练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的能力,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此外,用心去读懂孩子们的“作品”,对它们进行适时的“点评”,会让孩子们更加喜爱绘画,并在“巨大的”成功喜悦中逐渐培养起成功的自信。

让我们这些老师、家长一起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还孩子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从画中找到乐趣,从画中找到自我,从画中找到一种成功的体验,令他们的画画过程像小鸟飞翔一样轻松自在、充满愉悦、充满自信。

猜你喜欢
儿童画画画绘画
儿童画作品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老树画画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
儿童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