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试验

2021-12-07 06:09张黎辉王晓萍李桂香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甲酰胺蛴螬荚果

张黎辉,王晓萍,李桂香,丁 君,赵 妹

(1.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1;2.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莱西 266699)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及经济作物,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年总产量约占世界花生年产量的30%,因此,花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地下害虫是影响花生高产的重要因素,危害花生最主要的地下害虫为蛴螬,此外还有金针虫、地老虎等,其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难于防治,在整个花生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蛴螬是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ae)幼虫的总称,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的类群,是花生生产的重要地下害虫。近年来,花生价格呈走高趋势,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同时,因花生重茬种植,连茬面积不断增加,蛴螬虫源基数不断加大;加之近年来冬、春气候变暖,4~5月份干旱少雨,有利于蛴螬的越冬和羽化;还因7~8月份雨水偏多,土壤湿度大,更有利于蛴螬的发生为害,多种因素导致花生蛴螬严重发生。花生蛴螬咬食花生幼苗,根茎常被平截咬断,造成缺苗断垄。荚果期,蛴螬蛀食幼果,严重影响花生产量。据报道,由于蛴螬的为害导致花生一般减产约20%,严重地块减产40%~60%。如今,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减肥减药”已是大势所趋,农药市场主体必然向推进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药减量增效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科学合理应用种衣剂可在整个花生生育期有效防治花生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提高产量[6-7]。

目前,实际生产上主要用防效较好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苯基吡唑类等传统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8-10]。但此类杀虫剂具有一定的高毒高残留性,所以每年因种衣剂使用不当造成药害的情况时有发生[8,11]。因此,亟待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及混配药剂来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为此,本研究设置专项试验,对比分析其不同药种比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和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用药量,为该种衣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供试药剂: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1:2);对照药剂市场购买有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4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供试花生:花育22(市售)

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是供试药剂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设置3个剂量梯度:T1为180g a.i./100kg种子、T2为270g a.i./100kg种子、T3为360g a.i./100kg种子,T4为对照药剂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50g a.i./100kg种子,T5为对照药剂4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92g a.i./100kg种子,T6为清水拌种作为空白对照(CK),拌种后晾干即可播种。

1.2 试验对象及条件 试验对象为花生蛴螬,试验地位于山东省莱西市试验基地;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粘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0%左右,pH值6.3。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进行时,土壤墒情较好,整地时亩施复合肥35kg。各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及管理措施一致。

1.3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3.1 小区安排 小区面积30m2,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留有2m保护行。2020年5月3日播种,播种量225kg/hm2。各小区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试验期间不进行其他病虫害防治。

1.3.2 调查时间和次数 花生收获时(9月10日)定点调查蛴螬活虫数,记载花生荚果被害数,并根据被害情况进行分级。0级:荚果完整,无被害状;1级:荚果表皮有被害痕迹;2级:荚果有被害小洞,但果仁完整,不影响产量;3级:荚果有被害大洞,果仁被害1/2,影响产量;4级:荚果、籽仁均被害>1/2。

1.3.3 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方法取样。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4穴,共计20穴,调查时挖土深度至30cm。记载每个调查点蛴螬的活虫量、总荚果数、被害荚果数,计算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各处理按小区收获,计算产量。

1.3.4 药效计算方法

PT为药剂处理区药后幼虫数,CK为空白对照区药后幼虫数。

PT为药剂处理区被害指数,CK为空白对照区荚果被害指数

PT为药剂处理区产量,CK为空白对照区产量

1.4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田间观察表明,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花生未出现药害现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DPS v9.50 for windows进行,然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2 药剂评价 供试药剂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表1)。

表1 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1)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整个实验调查期间供试药剂对花生蛴螬均表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保果效果,其中以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360g/100kg种子防治花生蛴螬平均防治效果及保果效果最高。具体分析为:保果效果调查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360g/100kg种子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处理;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270g/100kg种子和4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92g/100kg种子处理个处理保果效果相当,两个处理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92g/100kg种子处理保果效果最低,与其他几个处理间均存在差异性。防虫效果调查以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360g/100kg种子防虫效果最高与其他各个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180g/100kg种子处理与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50g/100kg种子处理区防虫效果相当,两者间不存在差异性;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180g/100kg种子处理区和4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92g/100kg种子处理区两者防效相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2020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45%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对花生蛴螬有良好的防效,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花生安全,可以推广使用。建议用量360g/100kg种子为宜。

氯虫苯甲酰胺由于独特的作用机制,低毒高效,施药方式多样,已成为害虫综合治理战略中一类重要的药剂[12]。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地下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安全无药害[13]-[14]。试验通过氯虫苯甲酰胺与噻虫胺混配证明比各自单剂对花生蛴螬有更好地防治效果,对花生安全并且增产显著,可在整个花生生育期有效防治花生蛴螬的为害,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农药用量,对田间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甲酰胺蛴螬荚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造革中甲酰胺残留量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不同浓度多?甲合剂处理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花生荚果烘干设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面粉增进剂对健康有影响吗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土法对阜阳市夏大豆田蛴螬的防效试验
揭开“面包含鞋底”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