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导吉林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视角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2021-12-07 11:15冯天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平抗联战役

冯天军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自己的百年诞辰,回首1921年以来的100 年时间,经历了诸多波澜壮阔的艰险。在推翻三座大山、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领导中国劳苦大众从多次的几近绝境,终到凤凰涅槃重生;在建立新中国初掌政权后开始了曲折探索,在百废待兴、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一穷二白到基本解决了温饱,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开创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后,中国迅速从大集体的农村土地运营模式过渡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新模式,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步入21 世纪后更是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通道,迎来了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从初建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微弱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超过9000 万名党员的执政大党。站在今天的高度回顾党的历史,能够清醒看到当今时代我们面对的新形式、新挑战和新常态,我们应该担起未来任重道远、继往开来的担子。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无论是抗日战争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冲锋在前,浴血奋战,领导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领导中国人民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带领人民奔上了致富小康路。

在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丰功伟绩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吉林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东北抗联、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长春等战斗,更加折射了党的光辉形象。

本文立足于大历史的视角阐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吉林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以期为开启加快新时代吉林全面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思想保证。

一、从组织东北抗联论中国共产党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为东北抗联,是我国东北地区人民抗日的武装团体,其历史前身是成立于1933 年5 月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 年2 月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1945 年改称为东北人民自卫军。

自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家乡沦陷,东北抗联将士纷纷举起抗日救国大旗,东北人民和军队部分爱国官兵义无反顾组成抗日武装,组建的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约30 余万人,浴血奋战抵抗日军进攻。

从1932 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等反日游击队,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相继担任主要领导人。同时,党组织还派遣周保中、李延禄等同志深入到抗日义勇军中进行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并完成改造工作,成立了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等军事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中国共产党注重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形成抗日联盟。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东北党组织发出《一二六指示信》,要求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扩大抗日群体的广泛性,东满和南满等地区出现了蓬勃的抗日局面。

1936 年,为了形成全面统一抗战联盟,活跃在东北的抗日武装团体统一更名为东北抗日联军,原来的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再加上1936 年5 月之后编入抗联队伍的其他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杨靖宇将军任总司令兼政委,此后东北抗联逐渐形成了较为正式的对外称号,成为东北地区最具有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革命武装团体。东北抗日联军人数最多时达到了达四万五千人,经过一年多的协同联合作战,给日本军队以沉重的打击。

1938 年下半年,日本不断向东北增派兵力,抗联处境十分艰难,但是仍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第一路军转向长白山密林,实行分区作战,第二路军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等地区西进,第三路军主力从汤原、萝北、绥滨地区向黑嫩平原远征,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牵扯敌人进攻中原的兵力,有力地拖缓进攻中原的速度。

东北抗日联军的存在,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军国集团的嚣张气焰,动摇了日本军事后方,侵略者不得以调集部队多次疯狂地反扑,应付后方抗联的打击。在日军的猛烈冲击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中断,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山上建造的秘密营地几乎全部损坏,军队行军必需的粮食、药品、食用盐等保障物资几乎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在日本军队的围剿下壮烈牺牲,抗联损失惨重。这种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英勇品质,助力吉林大地的万千民众长期坚持抗日,同仇敌忾,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吉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毅然决然地站在斗争的最前沿,不畏惧,不退缩,指挥东北抗日联军继续不断斗争,激发出联军坚强的意志,那是打不垮、摧不毁的钢铁城墙般的勇士。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为了有效抗击敌人,中国共产党积极整改抗联部队,缩小编制,开展小型游击战争,保护一部分精华和骨干力量进入苏联境内整训。这部分整训的部队经常深入中国抗联战区进行迂回的游击战争,直到1945 年,他们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地区。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概括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心向希望的中国共产党仍在,就可以烧起熊熊革命烈火,驱散入侵的日本人。

在战斗中,东北抗日联军所处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天寒地冻,饥寒交迫,取暖、饮食成了大问题,在生存困难的情况下,毅然独立奋战14 年,同日军经过几万次的战斗,伤亡3万余人,以少胜多,歼灭日伪军22 万余人,其中日军17 万多人,牵制了数十万日军,在战略上配合全国抗日,从深远意义上来讲,支援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通过党史教育学习活动,更加深了我对抗联的了解,即使面对诸多困难,抗联精神一直鼓舞我奋勇向前。2018年末,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前往延边州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性培训教育活动,在延吉、汪清、龙井及和龙四县市通过理论教学、参观革命遗址、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入学习抗联事迹,激发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抗联英雄在艰苦卓绝环境中抗日斗争中的英勇行为。在为期三天的主题党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参观学习探讨,重走抗联路,深刻体会了当年抗联将士在大雪封山、缺衣少粮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持抗战,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作为基层支部书记,我深受感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发扬“抗联精神”,不怕牺牲,勇于战斗,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年华。

二、从领导四战四平战役论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从1946 年3 月至1948 年3 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市展开了四次战争,历史上称为四战四平。四战四平拉开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为辽沈战役胜利、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奠定了基础。通过四战四平战役,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的钢筋铁骨,领略了人民群众的坚强意志。

东北解放战争前夕,国共双方进行了四次作战,时间长达60 余天,双方全力争夺四平地区,进攻和防守都极为艰难,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和物资。这是一场关乎国共双方在东北甚至在全国的大决战的至关重要的战役。东北民主联军在整个战役中,总计伤亡4 万余人,围歼国民党军队6.8 万余人,最终夺取了四平这个东北要害之地。

在四战四平的战役中,国共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战斗持续时间以及惨烈程度是历史罕见的。四战四平战役取得了胜利,深深改变了整个解放战争的总体进程,此次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最终胜利的一次重要战役。

毛泽东主席在1946 年提出“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口号,把四平与被誉为“英雄主义和抵抗的象征”的马德里列为同一地位,充分体现了四战四平战役的特殊地位。后来很多人回忆这段历史,都会为当年中国共产党的付出和决断赞赏有加,无比佩服,这是一段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经历,至今大家仍然怀念那段艰难岁月和为国捐躯的烈士。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期间,以牺牲近2 万人的代价取得了四平之战的胜利,四战四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一路走来,经历了重重困难,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要让14 亿人民、9000 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地铭记这段历史。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中一段极为难忘、极为壮烈、极为重要的战斗,是镌刻在吉林大地上的历史铭记。四次战役是个缩影,见证了我军在吉林的战略态势,从战略防御转向了战略进攻。这段在危机中见转机、在奋斗中见光明的历史,在新时代的今天,亦具重要意义。2019 年5月,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师生党员乘车赴四平市战役纪念馆开展“寻觅火红足迹,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党日活动。大家了解了四战四平的历史全貌,感受到烽火连天战争岁月的艰辛,体会到如今美好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坚定了为祖国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终生的决心。

四战四平这段革命斗争史、党的历史等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披荆斩棘、勇于同一切艰难险阻作斗争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能够团结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从领导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中国共产党胸怀全局的伟大精神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东北解放战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转折点,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通过此次战争,彻底粉碎了驻扎东北的国民党军事先制定的围歼战略计划,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战局,对推动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把“坚持南满,巩固北满”作为重要的战略方略,为把东北建成坚固的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贯彻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部署,极大地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十大军事原则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此外,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具有胸怀全国、团结协作、勇于担当、不惧牺牲、敢打必胜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逐渐演化为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发生于1946 年12 月至1947 年4 月,期间歼灭国民党军队4 万余人,收复了11座城市。我军投入兵力有6 万余人,存在诸如兵力少、装备差、物资短缺等天然劣势;国民党军投入总兵力约13 万余人,拥有诸如武器装备精良、物资充足、兵多将广的天然优势。从敌我双方力量上看,我方处于明显下风,但是我军做出了精密的战略部署,稳扎稳打,有条不紊地进行作战。为击退国民党的进攻,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制定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的作战方针,彻底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民主联军的这些战略部署,逼迫国民党军队停止对临江的进攻,并由其他地区抽调部队进行援助。结果是此次战役成功破坏了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略区“先南后北”直至占领东北全域的狂妄计划,东北战局状况发生了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由劣势转为明显优势。此次战役为我军在吉林战场以至全国战场上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状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1947 年东北战场总的进攻作战,最后歼灭国民党军队,乃至夺取全东北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从领导解放长春战争中国共产党善于斗争的伟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进行长春解放战争,衡量敌我双方实力,周密布置战争策略,最终不攻而克夺取长春城。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既不怕敌人勇于斗争,又运筹帷幄善于斗争的伟大精神。

长春处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地处北满平原东南部的丘陵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长春解放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展开了拉锯式争夺战。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队打退了日军,收复了山海关等失地,其他部队也陆续进入吉林,收复了广大城市郊区。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开始大批量向吉林调运军队,攻占并抢夺了松花江以南解放区的大部分地区。1946 年5 月,国民党军队攻占了长春。

1948 年3 月,我军攻占了四平,使得长春成为东北解放区中的一座孤城。国民党布置10 余万兵力固守长春,任命蒋介石嫡系郑洞国为东北“剿总”副司令,为确保守住长春做最后挣扎,依据“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国民党军队大力加固工事,严格保护机场,为增加战备物资搜刮农民粮食,铤而走险,垂死挣扎。

1948 年3 月,东北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春近郊,形成初步包围,主力部队则以“大兵团集中作战与攻坚战”为目标,进行空前的军政大练兵。针对长春战局状况,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紧急会议,谋划部署“久困长围,政治攻势,经济斗争”的作战方针,对长春周边区域形成了封锁包围态势,拉开了长久围攻长春的战局。

广大指战员利用敌军内部矛盾积极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长春守敌。多方数据显示,从6 月至9 月底期间,据守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向我军投降人数约1.35 万人,占到了国民党长春守军总数的1/7。

1948 年10 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声势浩大的解放军对长春国民党守军形成了极大震慑,国民党守军听从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建议,部队归属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春获得了解放。

长春等东北地区城市解放促进了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这些城市解放后通过提供大量军工军需产品及战勤服务,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作战,并加快了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来,经历过许许多多磨难,所走过的道路绝不是风调雨顺的,拥有艰辛奋斗的历程,积累了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攻克伟大艰巨任务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成功,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保家卫国、百折不挠、胸怀全局、善于斗争的伟大精神。我们身处吉林省,深刻体会到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胜利的艰难困苦,体会到党带领人民翻身做主把家当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体会到党带领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英明。

身处当下,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督促我们认真地学习、吸取和借鉴党史的智慧,又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变革求新的勇气,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用新的途径、新的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珍惜取得的革命成果,用实际行动为吉林省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四平抗联战役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咏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惨烈的中条山战役
冬闲
众耳
象棋棋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