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1-12-07 00:04张翠丽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本院儿科收入的15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后进行随机分组,纳入探讨组和对照组各76例。分组后为两组新生儿采用差异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主要运用传统护理方案,而探讨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在各项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疼痛分级、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评估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和效果。结果:经过差异化护理后,运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探讨组新生儿,足跟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42例,占比为55.26%,中度疼痛30例,占比为39.47%,重度疼痛4例,占比为5.26%;足跟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17例,占比为22.37%,中度疼痛50例,占比为65.79%,重度疼痛9例,占比为11.84%;探讨组新生儿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静脉血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44例,占比为57.89%,中度疼痛29例,占比为38.16%,重度疼痛3例,占比为3.95%;采取常规新生儿护理方法的对照组,采静脉血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21例,占比为27.63%,中度疼痛49例,占比为64.47%,重度疼痛6例,占比为7.89%;对比发现经过疼痛护理干预的探讨组新生儿,其疼痛程度更轻,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前,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从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三项进行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疼痛护理干预以后,两组新生儿在受到刺激后,探讨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疼痛干预护理模式,对于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在新生儿临床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视度,积极探索疼痛护理干预的有效运用策略,继而逐步提升新生儿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nbs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v -02

引言

由于新生儿阶段无法实现自主表达,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疼痛的感知往往重视度不足,并未意识到有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对新生儿的消极影响。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新生儿虽然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疼痛,但是能够通过四肢肌张力、哭声、呼吸频率变化表达,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并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手段,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应激反应,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奠定坚实基础。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本院儿科收入的15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后进行随机分组,纳入探讨组和对照组各76例。探讨组新生儿包含男36例、女40例,胎周分别在33-40周,平均胎周围(37.52±3.54)周,新生儿体重为2-3kg,平均体重为(2.31±0.25)kg;早产儿15例,足月儿61例;对照组新生儿包含男39例、女37例,胎周分别在33-40周,平均胎周围(37.01±3.47)周,新生儿体重为2-3kg,平均体重为(2.30±0.31)kg;早产儿16例,足月儿60例;仔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发现无论是体重、胎周均无显著差异,对比并不会影响统计学结果。

(二)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主要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其中包含新生儿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和皮肤护理。探讨组新生儿则立足常规护理方案,为新生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体位护理:為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受,可以为其保持屈曲位,或者鸟巢式体位,促进提升新生儿调节能力。在为新生儿展开足跟采血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新生儿调节俯卧位状态,增强新生儿的舒适度,降低采血的疼痛感。

2.袋鼠式护理:在开展新生儿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尽量采取站立位抱新生儿,为其提供充足的安全感,达到新生儿生理稳定的状态。

3.母乳喂养:在新生儿降生以后,儿科护理人员应指导母亲尽可能采取母乳喂养方式,并为其提供母乳喂养的健康知识,对其母乳喂养进行针对性指导。

4.非营养吸吮:在疼痛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安慰乳头,帮助新生儿训练吸吮动作,使其得到良好的锻炼。

5.嗅觉安抚:事实上新生儿对嗅觉同样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在疼痛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在新生儿头部位置,放还有香兰素的纱布,达到安抚新生儿情绪的作用。

6.葡萄糖水护理:护理人员在降低新生儿疼痛感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一定量的葡萄糖水,使其服用后疼痛感有所缓解和降低。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实施的过程中,应重视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和出生日龄,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与其出生日龄和生产方式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应进一步提高重视度。

7.非药物护理干预:相比传统新生儿疼痛的过程中采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式的便捷性更高,且降低了药物治疗的风险隐患问题。

8.注意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时机: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刺激方式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疼痛刺激新生儿的状态体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疼痛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在合适时机采用有效刺激。针对处于饥饿状态或熟睡中被刺激性的新生儿,往往其疼痛程度更高。对此,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脚底按摩的形式,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受。

(三)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并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检验,评估数据信效度,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验证方式,计量资料以中位均值法验证,以(P<0.05)代表数据结果差异产生的统计学依据。

二、结果

(一)两组患儿足跟采血1min后疼痛分级对比

经过差异化护理后,运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探讨组新生儿,足跟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42例,占比为55.26%,中度疼痛30例,占比为39.47%,重度疼痛4例,占比为5.26%;足跟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17例,占比为22.37%,中度疼痛50例,占比为65.79%,重度疼痛9例,占比为11.84%;探讨组新生儿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二)两组患儿采静脉血1min后疼痛分级对比

经过差异化护理后,运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探讨组新生儿,采静脉血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44例,占比为57.89%,中度疼痛29例,占比为38.16%,重度疼痛3例,占比为3.95%;采取常规新生儿护理方法的对照组,采静脉血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21例,占比为27.63%,中度疼痛49例,占比为64.47%,重度疼痛6例,占比为7.89%;对比发现经过疼痛护理干预的探讨组新生儿,其疼痛程度更轻,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三)两组新生儿刺激3min后各项生命体征情况

在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前,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从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三项进行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疼痛护理干预以后,两组新生儿在受到刺激后,探讨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三、讨论

伴随临床对新生儿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新生儿并非无法感知疼痛,而是可以通过其他生理反应来表达疼痛,证明疼痛对于新生儿客观存在。新生儿在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疼痛刺激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新生儿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疼痛护理的重视度至关重要。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在对新生儿疼痛护理重视度普遍较低,需要对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手段加强研究。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深入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积极作用,结果显示:经过差异化护理后,运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探讨组新生儿,足跟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42例,占比为55.26%,中度疼痛30例,占比为39.47%,重度疼痛4例,占比为5.26%;足跟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17例,占比为22.37%,中度疼痛50例,占比为65.79%,重度疼痛9例,占比为11.84%;探讨组新生儿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静脉血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44例,占比为57.89%,中度疼痛29例,占比为38.16%,重度疼痛3例,占比为3.95%;采取常规新生儿护理方法的对照组,采静脉血1min后疼痛分级情况分别为:轻度疼痛21例,占比为27.63%,中度疼痛49例,占比为64.47%,重度疼痛6例,占比为7.89%;对比发现经过疼痛护理干预的探讨组新生儿,其疼痛程度更轻,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前,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从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三项进行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疼痛护理干预以后,两组新生儿在受到刺激后,探討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疼痛干预护理模式,对于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在新生儿临床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视度,积极探索疼痛护理干预的有效运用策略,继而逐步提升新生儿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婧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出现疼痛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1,21(08):51-53.

[2]杨青娟.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122-123.

[3]郭玉琴.疼痛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个体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1):166-169.

[4]兰芬芬.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2):109-110.

[5]陆新华.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致痛操作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J].保健文汇,2019(09):214-215.

[6]孙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疼痛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6):163-164.

作者简介:姓名:张翠丽,出生年月日:1987.0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石家庄,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主管护师,毕业院校:华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 新生儿护理,疼痛管理。

猜你喜欢
新生儿护理应用价值
新生儿气管食管瘘合并气胸1例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护理安全的研究进展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效果观察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