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内社工专业发展的前景和困惑

2021-12-07 00:16简永翠
客联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发展前景

简永翠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举措,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居于重要战略地位。在大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中,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行业之一,如今在打造社工资源协作网络、兴起跨区域办学和探索“社工+大数据”新模式三方面迎来了光明前景。但是由于粤港澳三地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起点不一,社会工作协作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惑的地方,分别为制度建设缓慢、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体系尚未成熟和一国两制下存在的文化价值差异,这些都成为了大湾区社工专业协作发展的障碍所在。

关键词:大湾区;社会工作;发展前景;发展困惑

一、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新时代下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019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指出大湾区内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肯定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地位。在《纲要》的指引下,三地社会工作交流频率急剧上升,社会工作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大湾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少尚未明晰之处,实务推进存在大量困惑点,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专业融合斥力大于合力的情况。2022年是检验大湾区短期成效的关键年,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区内重要行业,需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对专业自身发展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才能寻找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二、大湾区社工专业发展的前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配套政策所带来的红利愈发明晰,社工专业发展前景愈发光明。在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大数据推动下,社工行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尤其在资源协作网络搭建、跨区域办学兴起以及“社工+大数据”模式探索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大湾区内资源糅合,资源协作网络成功搭建

大湾区是一个资源循环流动的有机整体,目前大湾区内资源与要素流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活跃,大湾区特有的社工资源协作网络已经成功搭建,具体表现为:

(1)人才资源网络搭建:人才资源网络搭建主要表现为人才跨区域流动难度下降以及定居意愿上升。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目标的实现,直接为社工人才的流动解决了距离上的障碍,港澳地区的资深一线社工、督导、社工教师等人才资源得以扩大其辐射范围。同时,大湾区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促使更多社工专业人才定居大湾区的意愿上升,从而成为湾区内稳定的优质人力资源。

(2)资金网络搭建:资金网络的搭建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增长以及来源的多元。从资金数量上看,政府对于社工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投入的财政资金有所增长。从资金来源上看,大湾区内市场活力活跃,除了财政资金以外,社会工作机构还可以通过慈善会、社会团体、企业等途径募集资金开展服务,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

(3)技术与信息网络搭建: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澳门社工局三者合作,构建起社工技术与信息网络,相互分享前沿技术,定期组织三地社工交流会议,大幅提高大湾区内社工专业的实务交流。

(二)跨区域合作办学兴起,教学科研思路创新

《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均指出要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珠海)三所高校已经建立起跨区域合作办学关系,同时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港澳知名高校已经提出来粤办学意向,合作式高等教育办校工作正不断推进。[2]

同时,跨区域合作办学为社工教育与科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分别表现为:(1)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港澳地区高校的合作调整了广东高校课程体系结构,更加突出课程体系的应用性。(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联结港澳高校的资源,推进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务能力两手抓的进程。(3)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以合作办学为平台,建立社工专业科研室,粤港澳三地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多机会能够共同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增强社工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

(三)善用科技产业成果,“社工+大数据”初具雏形

大湾区由于财富集中、产业发达、人口繁荣等特点,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数据源之一,大数据发展势头迅猛。[3]大湾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问题和需要较之以往显得更为复杂,传统的社会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大湾区社会工作开始依托大湾区大数据发展成果,积极探索“社工+大数据”模式,建立大湾区社会工作信息平台,在尊重服务对象、保护服务对象隐私的前提下开发云端数据储存、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等服务,一方面确保服务对象数据得以妥善存放,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人员间、机构间、学科间信息交接的重复率和错误率,提高了社工服务效率。

三、大湾区社工专业发展的困惑

在大湾区的推动下,社工专业发展迎来了光明的前景。但是实际情况中,粤港澳三地社工专业的发展处于不同的起点,加之三地制度和文化存在差异,导致三地社工专业协同发展存在一定阻力,尤其体现在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评价体系以及文化价值差异三方面上。

(一)制度建设: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进程缓慢

尽管在大湾区的推动下,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整体上看,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发展速度仍是十分缓慢,表现在行业之间,也表现在专业内部。

从行业的横向比较来看,社会工作专业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纲要》明确提出要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并对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做出明确指引,意味着各个城市将会根據自身定位将资金、政策、资源倾斜至特色行业。以广州为例,《纲要》提出广州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商贸、交通设施、科技三大行业是广州发展的核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显示,为提升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4741亿元[4],而社会工作年度财政投入仅为5.4亿元,行业间财政投入差距巨大。实际情况中,大湾区对于外部人员和企业的聚集能力是巨大的,无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湾区内居住人口仍呈现上升趋势,即意味着社工行业所需提供的服务数量也相应上涨。倘若社工行业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制度建设长期落后其他行业,会从目前“重量不重质”的现象走向“质与量都无法兼顾”的困境。

从专业内部来看,社会工作法律规范尚未完善,行业发展依赖性较强。虽然大湾区发展指导性文件指出了社工专业发展方向,且大湾区城市各自根据区域社工发展情况颁布了一系列配套性文件,但是放眼现在,社会工作专业仍未形成类似于《教师法》等体系化、法制化的行业法律法规,粤港澳三地共同适用的社会工作基础性法律法规体系也尚未形成,导致三地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无法形成方向一致、规范一致、过程一致的合力。同时,虽然社工专业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如今财政投入仍是社工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社会工作很大程度上仍是属于“嵌入式”发展,因而社工实务在提供行政性服务与提供专业性服务之间容易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二)评价体系:社会工作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体系尚未成熟

2019年颁布的《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5]旨在促进港澳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完善大湾区人才评价融合发展机制,进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

社会工作职称评价标准单一,将不少真正有才之人拦截于门外。目前职称评价已经在开展过程中,广东政府下放职称评审权,支持港澳社工人才按照个人学历、资历以及学术成果采取就近原则申报职称评审。但是在实际的职称评价过程当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传统方式仍然存在,传统的职称评价方式将部分有经验有实力的港澳社工人才拦截在外。单一的评价指标抹除了部分港澳社工人才的工作成果,无法做到真实地评价人才能力和水平,致使不少港澳社工人才望而却步。不成熟的职称评价体系反而成为了人才到粤工作、到粤定居的围栏。

三地社工水平存在差异,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可难以推进。《方案》指出:2025年,粤港澳三地职业资格互认政策衔接和服务协同初步实现。目前,广东鼓励港澳居民凭居住证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承认港澳社工的职业资格,证明了港澳社工职业资格是受内地认可的。但是,香港注册局网上提供的可被认可的社会工作学位或文凭名单却不包含中国内地,意味着中国内地社工资格是不被香港认可的。原因在于:港澳地区的职业资格是通过坚实的理论经验与实务经验累积才能获得的,职业资格获得的难度与含金量远高于内地。就业资格的互认是建立在双方水平相当的基础上开展的,但是通过对比三地的社会工作专业水平发现,中国内地无论是社工人才培养体系、职业资格获得体系、服务机构体系都尚未达到港澳地区甚至是国际认可水平,因此大湾区内职业资格互认中是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该工作推进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文化差异:一国两制下三地价值文化存在差异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对给予港澳台高度的自治权,港澳台地区可以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习惯。由于三地经济文化制度存在差异,意识形态、文化价值也自然地具有不同表现。

社工价值伦理是基于社会文化所编制的,当港澳地区与广东地区存在制度性文化差异时,代表着港澳地区的社工价值伦理与广东的社工价值伦理自然也存在差异。差异体现为两方面:(1)本土化程度。港澳地区在制度相同、文化契合的前提下参考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形成自身伦理守则,并且通过多年实践对伦理守则进行补充与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伦理守则与价值体系,是契合本土的结晶。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在快速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忽视了自身和西方在制度与文化上的差异,盲目借用西方、港澳地区的价值伦理守则,形成了生硬、不相和谐的价值伦理指导体系。(2)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的处理。在社会工作服务实际操作当中,港澳地区严格遵守具有操作性的细化了的价值伦理守则,重视服务对象个体的价值与利益。而中国内地面对服务对象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情况,往往会忘记伦理守则上的规定,牺牲服务对象利益去保全集体利益。因此,由于制度差异引起的文化价值差异成为了大湾区社会工作人才互通、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隐性障碍。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聚合资源与要素、最大限度优化配置、创新持续发展、美丽宜居等方面凸显出强大的功能。社会工作作为大湾区建设中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建设过程中获得强大动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获得更光明的前景。但是,三地社工专业发展在法律法规体系化、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体系、文化价值与伦理上存在著明显差异,各种尚未明晰之处导致社工专业推进陷入困惑阶段,三地社工专业融合和发展摩擦力增大。若忽视三地专业发展程度、制度体系、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差异,盲目将三地社工专业发展拉至同一水平线上“一刀切”地同步推进,将会对大湾区社工专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不可否认的是,大湾区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虽然大湾区社工发展存在一定困惑和不明晰之处,但所幸这些困惑并非是对抗性的、不可化解的,通过合理分工、协同进步的方式是可以达到化解三地矛盾和缩小三地发展差异的目的。总而言之,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社工专业发展是能够获得充足的动力的,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妥善处理三地差异,引导三地社工专业发展朝着同一方向发力,必然能够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N]. 南方日报,2019-07-05(A04).

[2] 孙玮,卜雯.论大湾区高校合作办学对内地高校的借鉴意义[J].才智,2020(12):165.

[3] 丁兆威.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大数据主战场[J].中国公共安全,2020(05):20-2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

202008/t20200804_1235524.html

[5]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9部门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33):38-43.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发展前景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