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分析

2021-12-08 02:58黄玲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9期
关键词:墙板密封胶现浇

黄玲 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 前言

在建筑施工中,预制装配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因其构件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可有效控制质量,进而降低环境污染,属于一种高效绿色建筑施工。然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预制装配也存在各类质量问题,影响实际施工效果。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主要分析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一些预制装配建筑的相关控制措施。

2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现状分析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主要由建筑主体结构、环境装修以及设备安装组成,建筑主体建筑结构具有主导作用,属于工业化住宅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和约束设备安装和环境装修。

目前,预制装配主要分析轻钢结构、木结构、预制混凝土三种结构体系,我国主要因森林资源和土地因素影响,木结构运用较少,轻钢结构虽取得一定发展,立足配套产品、标准规范而言,仍处于一种不断完善状态中。因此,技术最为成熟,研究程度最高,加上配套产品最为完善,就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根据结构体系的划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又划分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结构。这两者按照板、梁柱受力特点,又划分为主体现浇外挂墙、整体夹心保温剪力墙以及预应力整体剪力墙等多种结构,其主要研究重点包含了受力部件、设计与分割。

使用模数化设计,加上梁柱、板、阳台等相关部件,可在工厂内实现制造,待运输到现场之后,再进行组装。进行墙板设计制造过程中,可使用瓷砖反打进行饰面,可实现承重、保温等功能的一体化运用。同时,因门窗、窗洞口等预装技术,可确保安装精度,最大化减少门窗漏水隐患。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呈现质量稳定、施工效率高、防水效果好、装配精度准确等优点。

在早期的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中,大多使用机械连接各个构件,而构件之间的钢筋无法直接接触,全部采用预埋件和螺栓进行连接,使用该种连接方式,隔音效果较差,防水效果不好。反之,使用装配混凝土结构,采取现浇节点的方式,通过预制PC构件,通过现浇构件实现锚固连接,可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地现浇方式相比,采取装配式建筑,可使现场垃圾量降低85%以上,材料损耗量可降低55%以上,外墙渗漏率低于0.02%。同时,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水资源浪费率。

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有多年的应用与研究经验,但推广却存在一定阻力,主要是因技术标准较为滞后,例如结构体系不同,施工质量验收缺乏一定技术规范,各部件生产标准缺乏,信息化软件缺乏等;同时,建筑成本较高,在目前建筑管理体制状态下,运输和协调费用较高;此外,产业链脱节,因整体设计与单体设计没有结合,建筑结构与各个部件的设计没有统一,新材料运用和传统建筑应用脱节,后期装修没有配套前期施工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因素,必须立足建筑行业管理体制,加强资源整合,畅通建筑设计、产品制造、材料运输、安装设计等各个流程和环节,进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

3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质量问题

立足防水工程角度而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两类,而其中防水问题最为关键。

3.1 地上建筑

首先,外挂墙板。在建筑施工用中,外挂墙板主要在框架结构中运用,通常将外墙设计为非承重墙,或者非剪力墙,受到风力作用、地震力作用,利用开放单元墙的三面板缝,使用弹性防水材料对板缝进行填充,进而吸收风力移动,或地震力。根据受力运动方式,外墙又分为固定式外墙、回转式外墙以及水平滑动式外墙。所以,怎样确保接触物之间的防水材料不出现开裂,对防水材料具有较高变位要求。外挂墙板接缝主要分为垂直接缝、水平接缝,按照以主导为主,以堵塞为辅的设计施工理念,可将接缝设计为二道防水,通过结构防水、材料防水的有机结合。对于外部环境接触的外墙,因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必须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的密封胶,且密封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产生二次污染,对建筑外墙的装修效果产生影响。对于和室内接触的位置,因环境较为稳定,属于最后一道防水,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因具备优秀的粘结力、柔韧性,防止产生裂缝漏水。

其次,预制剪力墙的墙外墙板。预制剪力墙和外挂墙板相比,主要选择以堵为主的方法,在相邻预制墙板之间,安装到固定部位,预留一定的现浇部位,通过浇筑混凝土,选择钢筋和支模进行连接,以确保现浇部位、预制部位的有机融合。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接触时,预制墙板通常需要留置一定粗糙面,选择微膨胀的混凝土进行现浇,防止现浇和预制墙板出现缝隙,进而导致渗漏。

3.2 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属于自然地面以下的建筑,通常受到气候、风力影响较小,然而地下会出现承压水,加上土方侧压力阻力。因此,地下建筑的防水要求更高。

首先,装配式混凝土箱涵。这种箱涵属于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形成的箱型建筑结构,施工呈现快捷、迅速的特点,尤其是针对施工工期较短的管廊工程,使用装配式箱涵,主要运用无限制锁紧装置,或纵向锁紧装置进行连接,相邻箱涵之间通常选择密封胶圈,或遇水膨胀橡胶进行防水处理。

其次,叠合板式结构。叠合板式结构,主要是叠合墙板、叠合楼板,通常选择现浇混凝土,叠合墙板又分为中间结构钢筋、两层预制板进行制作,在现场安装完成之后,在两层板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一种一体化墙体。普通防水构造作为叠合墙板接缝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在接缝处进行钢筋笼安装,然后使用混凝土浇筑,进而一次成型,加上建筑外墙的中间空心层属于连续,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封闭空间,以获取良好防水效果。

此外,外贴防水构造也是叠合墙板的防水技术之一,主要是选择防水砂浆,对叠合墙接缝进行涂抹,外贴防水卷材,因预制构件防水性能良好,和防水卷材的结合运用,产生封闭空间,形成第一道防水层。在中间位置进行混凝土现浇,通过内预制墙板的结合,形成第二道防水层,通过接缝处暗柱,使整体防水性能有效提升。外贴防水技术主要在地下承压水环境中运用。

4 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墙板缝。墙板缝主要由垂直缝、水平缝,这两者均由墙板拼接而成,接缝迎水面使用一次性密封,主要通过墙板上端和下端产生切口缝和高低缝,因构造形式不同,接缝内嵌进行密封胶充填,对于接缝背水面一侧,按照墙板功能和构造差异,可选择粘贴定型密封条,或者采取混凝土现浇进行连接,进而产生二次密封,在两道密封间可产生空腔。然后每个2层,在垂直缝、水平缝相交位置竖立缝上端进行导水管设置,如果一次密封发生局部破坏,水汽漏入空腔,也可通过导水管、空腔构造排出。

其次,密封材料选择。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密封材料是外墙防水的主要保障和基础性材料之一,性能好坏对混凝土建筑、项目质量具有决定影响。按照PC板的应用特点,密封胶选择主要包含如下特点:其一,抗位移性能良好。在建筑中的预制板接缝位置,因环境温度因素,极易发生热胀冷缩问题,接缝尺寸也随之出现循环变化,因此密封胶应选择抗位移性能良好的材料。其二,耐候性。因许多建筑外墙长期处于一种外露状态,选择密封胶,应耐候性能良好。其三,粘接性。对于PC结构来说,主要采取水泥混凝土材料,为确保密封性能,应选择与混凝土粘接性良好的材料。其四,防污染性。对于外部密封材料,为保证整体美观效果,密封材料还需呈现防污染性,以确保接缝两侧不发生污染。其五,蠕变性。针对PC密封胶,蠕变性良好,可防止粘接面因长期受力,不出现粘接破坏。其六,涂装性。对于现代建筑来说,除满足日常住宅功能外,住宅用户还追求整体美观效果,对外墙表面进行喷漆处理,可确保建筑美观。其七,可维修性。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密封胶无法避免会发生局部粘接和破损问题,所以密封胶需要长期及时修补,防止出现漏水。通过防水材料选择,提升建筑的整体防水效果。

5 展望

目前,在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结构已呈现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住宅产业化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改传统粗放式模式,朝着绿色建筑不断迈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是按照建筑工业化需求,针对建筑主体结构,选择做工细致、尺寸精确、标准化、模数化的构件,质量较为稳定,可缩短现场作业周期,节省施工材料,有效保护环境,还可有效提升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

立足建筑整体质量,节约材料和缩短施工周期角度,目前技术标准,将防水工程主要侧重于接缝密封处理,然而以防水卷材的通风瓦屋面、冷屋面等新型屋面技术,也是该技术的发展目标。展望未来,在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密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于地下工程来说,由于条件特殊,例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工艺以及空间限制,在建筑领域防水处理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但系统化防水体系在地下工程的运用前景也十分广泛。住宅产业化对于资源节约、保护环境、质量控制等理念追求,也是地下工程的重点发展方向。

6 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基本解决了防水问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防水技术研究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针对不同建筑环境,采取经济、科学、优质的防水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构造,设计系统化防水方案和防水技术研究尚存在一定距离。为此,仍需加强研究,以推动预制装配时混凝土结构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建筑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墙板密封胶现浇
现浇泡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与收缩性能研究
探讨房建工程装配式建筑结构外挂墙板施工技术
相变蓄能墙板基本构造的热工分析
房建工程现浇钢筋砼楼板裂缝分析及防治
现浇箱梁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长束伸长量计算和量测的误区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管控
浅议装配式建筑轻质墙板的应用现状
沥青路面灌缝密封胶材料的组成与技术性能
是时候了解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的区别了!
阳台用密封胶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