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硬地赛事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研究

2021-12-08 04:43邱晓磊
关键词:回球前场后场

邱晓磊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当今世界男子网坛,各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战术运用的时机把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不明显,想要在几拍之内就赢得一分或结束一局的几率也越来越小,所以在比赛相持阶段的争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谁能够在相持阶段占得先机,率先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优势,就成为比赛的关键[1].近年来,新生代球员逐渐崛起,对传统四巨头的统治地位不断发起挑战,尤其是在比赛进入相持阶段后的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因此,为了解当今优秀新生代男子网球运动员在硬地赛事相持阶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本研究运用录像观察法对新生代网球运动员在比赛相持阶段所使用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探究运动员在技战术运用上的某些共性和个性特征,以期为世界优秀运动员更加科学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也给我国优秀的男子网球选手在比赛中如何提高自己的相持能力和丰富自己的战术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生代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在硬地赛事相持阶段技战术的运用特点为研究对象,以蒂姆、西西帕斯、梅德韦杰夫、小兹维列夫、卢比列夫和贝雷蒂尼6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法对他们近两年参加的部分硬地赛事相持阶段的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法

通过分析6位新生代球员的12场硬地比赛(澳网、美网各6场)的比赛录像,获取研究需要的相关数据,并多次重复观察、统计,以确保减少误差.网球比赛中,最小的计分单位是分,对每1分的争夺定义为一个最基本的竞技过程.因此在观察录像时,相应的统计表包含3方面的内容:基本竞技过程中技术使用状况的统计;基本竞技过程中击球位置的统计;基本竞技过程中回球落点的统计.

1.2.2 数理统计法

获得原始统计数据,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运用excel2003与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用描述性统计法对球员个体之间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在某些方面用t检验对两个独立样本之间均值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检验.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出每位选手在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的个性特征,进而总结出某些共性的规律.相关概念的界定或划分如下:

各技术使用率:单个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次数除以所有技术使用次数总和所得的比[2].

相持阶段:在每1分的竞争过程中,可能以1拍或者n拍来结束对这1分的争夺[3].通过查阅文献和访问专家,在本文中把相持阶段界定在每1分的争夺过程中对抗拍数≥5 的前提下,从第3拍开始直至这一分结束为止,划分为相持阶段.在记录过程中,被观察运动员发球局时,从第3拍开始记录;被观察运动员接发球局时,从第4拍开始记录.

落点区域得分率:指单个场区的得分落点数与单个场区的落点总数之比[4].

击球位置区域划分:击球位置区域的划分按发球线为标志,将发球线靠近球网1米和发球线靠近底线 3 米的区域定义为中场,剩余部分靠近球网的区域定义为前场,靠近底线以及底线以后的区域定义为后场;按中线以及中线的假定延长线为标志,将中线左右 1.5 米的区域定义为中路,剩余部分左边定义为左路,右边定义为右路,因此,所有击球位置划分为:左前场(1 区)、左中场(2 区)、左后场(3 区)、中前场(4 区)、中中场(5 区)、中后场(6 区)、 右前场(7 区)、右中场(8 区)、右后场(9 区)等 9 个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击球位置区域划分图

回球落点区划分:依据选手面对球网的方向,根据场地上的两条单打边线附近区域、中线以及中线的假定延长线附近区域,将球场定义为左、中、右3个区域;以发球线为基准将场地定义为前后场[5].所以回球落点划分为:左前场、中前场、右前场、左后场、中后场、右后场6个区域.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持阶段各技术使用率分析

本文对在相持阶段出现频数较多、特征鲜明的技术种类纳入统计指标.技术统计指标包括:正手抽球、反手抽球、正手切削、反手切削、截击、高压、放小球、挑高球、挡球和正手侧身击球等10项技术.相持阶段各技术使用率统计如表2.

分析表2得出,蒂姆和西西帕斯的技术较为全面,除了挑高球以外,其他各项技术都得到运用,而梅德韦杰夫和小兹维列夫的技术使用种类最少,主要集中于正反手的抽球.

由表3可以看出,就相持阶段的总体技术而言,正手抽球的使用率最高,达到48.67%,其次是反手抽球的使用率,达到43%,截击球和反手切削球使用率较为接近,分别为2%和1.83%,正手侧身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来看,它的使用率为1.67%,排在第五位.6名球员正手抽球的使用率标准差为2.73、方差为7.47,仅次于反手击球,说明他们在正手击球的使用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6位球员正、反手抽球技术、截击球技术以及反手切削球技术等的使用情况各有不同,但在正反手抽球的使用率上存在共性特征,均表现出较高的使用频数;而在挑高球等其他类技术的使用率上也存在共性特征,即表现为较低的使用频数.

表2 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各技术使用率统计表

表3 相持阶段各技术使用率描述统计表 %

2.1.1 正手抽球技术使用率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6位球员在比赛的相持阶段,正手抽球技术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其中卢比列夫的使用率最高,达到52%,其次是贝雷蒂尼,为51%,并且他俩正、反手抽球的使用率相差也是最大的,这是因为他们的正手抽球相对于反手抽球更具有进攻性(尤其是卢比列夫的强力上旋球,往往可以直接打出制胜分),所以在相持时,他俩都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正手完成进攻.正手抽球使用率较低的是蒂姆和西西帕斯,这是因为他们的反手抽球是单手反拍击球,在相持阶段,对手将球更多地回向他们的反手位,这样他们的正手抽球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使用率也必然下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们的正手抽球使用率较低,但是他们的正手侧身抽球技术在6位选手中是最高的,均达到4%,这说明他们在反手位时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正手抽球技术.梅德韦杰夫和小兹维列夫的正手抽球使用率居中,并且他俩是6位选手中正、反手抽球使用率最为接近的两位,说明他们正反手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弱点.

在网球比赛中,除发球以外,各项技术的使用都是建立在底线抽击球基础上的,正手抽球几乎是每名运动员的优势技术[6].与反手抽球相比,正手抽球具有更良好的力量、速度优势,球更具有稳定性、攻击性和应变性.这是由人体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一般更具有攻击性的特长技术也都是在持拍手臂的同侧练就出来的,例如:网球的发球技术,排球的扣球以及羽毛球的扣杀球技术等[7].运动员一般在比赛中都会尽可能地通过积极的跑动寻找机会来使用自己的优势技术,扬长避短,运用自己的致命正手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正手抽球技术的使用率高也就不足为其.

2.1.2 反手抽球技术使用率分析

表1、表2表明,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反手抽球技术使用率均值为43%,仅次于正手抽球技术.就个人而言,梅德韦杰夫和小兹维列夫的反手抽球使用率是比较高的,这得益于他俩稳健的反手技术,在处理一些半场低球和底线深球时,都能运用扎实的反手抽球技术予以还击.而使用率较低的是西西帕斯和贝雷蒂尼,虽然使用率相同,但原因却不同.西西帕斯使用率低是因为他是单手反拍,处理反手位的低浅球或者深高球时更喜欢用反手切削球处理,通过切削随球上网截击或者过渡到自己的正手击球,这也是为什么他反手切削球使用率最高的原因,达到了5%.而贝雷蒂尼则是因为身高较高,跑动较慢,导致反手相持能力较差,往往在完成反手抽球后迅速上网截击,所以他的截击技术使用率最高,达到了4%.此外,由于贝雷蒂尼脚步慢,导致他在处理一些反手位底线深球或角度较大的球时,只能采用挡球技术.他的挡球技术使用率是最高的.

2.1.3 其他类技术使用率分析

如图2所示,在其他技术的使用率中,截击技术的使用率最高,均值达到2%,正手侧身和反手切削球技术使用率也都超过了1.5%,而剩余技术使用率均值则不到1%.截击技术使用率高是因为截击时大多离球网较近,大大缩短了回球距离,加大了回球的角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容易占得先机,所以一旦出现机会,球员会迅速来到网前,完成致命一击.尤其是贝雷蒂尼和西西帕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技术拉开空间后,会迅速来到网前压迫对手.在高压球技术使用率上,6位球员都是1%,而挑高球技术只有贝雷蒂尼为1%,使用率都不高,这是因为职业球员的高压球技术都很好,对手不会轻易起高球,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挑高球,这就造成了使用高压球技术的机会较少,使用率自然低.正手切球、放小球以及挡球技术使用率最低,是因为这3项技术的成功率较低或者很容易给对手留下进攻的机会,所以6位选手在比赛中均很少使用.

图2 其他类技术使用率

2.2 相持阶段击球位置区域分布特征及得分 效果分析

2.2.1 相持阶段击球位置区域分布特征分析

击球位置区域的划分见图1.在统计表中分别记录6名球员在每个击球区域的击球次数,然后算出每个区域占整个区域的百分比,并对每位选手在不同区域击球次数的百分比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位选手在击球位置上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使用率最多的是左后场,均值达到了40.83%,6位选手中,蒂姆左后场的使用率最大,为55%,西西帕斯次之,为50%,他俩左后场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对手,这主要与他俩是单手反拍有关,对手更多的会将球回到他们的反手位.其次是右后场,为30%,再次是中后场,为20.33%;而左前、中前和右前的使用率最高均值仅为1.17%,尤其是中前场,有4为球员的使用率为0,表现出较低的使用率.可以推断出6位球员在相持阶段是以后场击球为主,击球区域的使用率顺序为后场-中场-前场,前后场运用的空间特征是由后至前.

表4 相持阶段击球区域使用频数统计表 %

左路的3个击球区域使用率的百分比相加所得之和明显大于右路的3个击球区域使用率的百分比相加之和,说明在相持阶段运动员主要把球回到左路,以压制对方的反手位为主;而它们的和均大于中路3个击球区域相加之和,这是因为在中路击球时,更容易打出角度,充分的调动对手,使对手难以判断击球线路,增加对手回球的难度,所以对手会尽可能的不让对方在中路击球,导致中路击球区域的使用率较低[8].所以,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击球位置上的空间运用特征是“以压制后场为主,通过压制对方的反手位,控制左右两路,由后至前”.

表5 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击球区域使用频数描述性分析表 %

2.2.2 相持阶段击球位置区域得分效果分析

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不同区域得分效率统计和描述性分析列于表6和表7.

从表6、表7中可以看出,前场区域得分效率的均值最高,尤其是右前场,达到75%,6位球员中有4位右前场的得分效率为100%;而左后场、中后场和右后场的3个后场区域得分效率最低,最高值仅为19.5%;中场3个区域的得分效率介于前后场之间.与左、右后场具有较高的使用率相比(分别为40.83%和30%),左、右后场区域的得分效率较低(分别为14.67%和19.5%);前场和中场的使用率低但得分效率高,离网越近,得分效率越高,这说明在比赛相持阶段,选手对中场和前场区域的球控制能力较强,表现出极高的得分能力.当对手的回球落在中场时,选手一方面可以拉开回球角度调动对手,也可以利用速度压制对手(球离对手较底线时较近,缩短了对手的反应时间)进而得分[9].因此在相持阶段时,要尽可能使对手回球失误或者使对手的回球出线,给自己制造在中、前场击球的时机,利用得分效率较高的区域回球.由以上可以推出,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的对峙过程中,击球位置区域得分效率的空间运用特征是:在前后方向上是前场>中场>后场,在左右方向上是中路>右路>左路.

表6 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不同击球区域得分效率统计表 %

2.3 相持阶段回球落点分布特征及得分效果 分析

2.3.1 相持阶段回球落点分布特征分析

在网球的相持阶段,任何战术的变化都是通过回球的落点表现出来的[10].落点的变化程度以及精准度直接影响到对方的回球质量,同时,落点的好坏也是检验自身战术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11].

从表8、表9可以看出,回球落点在左后场的使用率最高,为44.83%.其次是右后场,为32.5%.除了中后场以外,其余三个区域的落点使用率表现出了极高的一致性,均在 4.5%左右.这说明6位球员之间落点区域的使用率在有差异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其中,只有贝雷蒂尼的回球落点左后场使用率少于右后场,并且他右后场回球落点的使用率是最高的,为45%.小兹维列夫在左、右后场落点的使用率上相差不大,说明他在相持过程中,左、右后场落点的分配较为均衡.蒂姆和西西帕斯的左后场落点使用率与右后场之差是最大的两位,分别为26%和25%,可以看出他们在相持阶段过多的依赖自己的正手把球回到对方的反手位.

表7 相持阶段不同击球区域得分效率描述性分析表 %

表8 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落点区域使用率统计表 %

表9 相持阶段落点区域使用率描述性分析表 %

在回球落点的前、后场看,前场(左前+中前+右前)的使用率明显比后场(左后+中后+右后)使用率要低,说明在相持阶段球员的回球落点大部分选择对方的后场,即把球打深,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把球打深可以压制对方在底线,不让对手轻易上网,减少对方在中前场击球的机会[12];第二,把球打深可以减小对方回球的角度,不至于被对手来回调动;第三,一旦自己在相持阶段中处于被动,把球打深可以增加球在空中的飞行距离,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回位时间,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回击对方的来球[13].

在回球落点的左、右路看,左路(左前场+左后场)的使用率要高于右路(右前场+右后场),这主要是因为在相持阶段,球员都会抓住反手位得分效率较低的特点更多地把球打到对方的反手位,采用连续进攻反手位的方式直接得分或者伺机把球回到对方的正手位空当得分[14].而反手位正是大多数选手的左路(左手选手相反),所以左路回球落点的使用率高于右路也就不足为奇. 由以上可以推出,在相持阶段回球落点分布的空间特征是:后场>前场;左路>右路>中路.

2.3.2 相持阶段回球落点得分效果分析

通过表10、表11可知,6位选手回球落点在右前场的得分效率最高,均值达到了40.67%,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左前场与右后场的得分效率分别为26%和25%,比较接近,但是右后场的标准差远远小于左前场,说明左前场的得分效率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如小兹维列夫左前场的得分率为100%,而西西帕斯和贝雷蒂尼则为0%.回球落点在中前场的得分率最低,均值仅为9%,6位选手中有4位为0%.中前场的得分效率低主要是因为落在此点的球主要是来自截击、高压、放小球或者大角度的回球等,而这些技术的得分效率均较高.卢比列夫和蒂姆的右前场得分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位,而在左后场的得分率上贝雷蒂尼则较高.可以推断出,蒂姆和卢比列夫在相持阶段是依靠自己的强力正手打出大的角度,来调动对手;贝雷蒂尼则是攻击对方的反手位,或者正手拉开角度后,直线打对方的反手位.西西帕斯和小兹维列夫在左后场和右后场的得分效率基本一致,说明他俩在相持阶段更多的是通过左右落点的变化调动对手,创造机会得分.

表10 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回球落点区域得分率统计表 %

表11 相持阶段回球落点区域得分率描述性分析表 %

落点在左(左前+左后)、右(右前+右后)路上,右路的得分效率要高于左路.而在前(左前+中前+右前)、后(左后+中后+右后)场得分率上,前场大于后场,见图3.

图3 前后场左、中、右路得分率

由此可以推出,在相持阶段时,多数选手得分落点的第一选择都是在右前场,第二选择是右后场,第三选择是左后.这是因为6位选手在相持阶段主要依靠攻击对手的反手位,拉开角度后伺机攻击到对方的正手位空当而得分.球落点离球网越近、越靠近边线,得分机会就越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相持阶段技术运用特征

新生代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各项技术的使用率上各不相同,但在正、反手抽球的使用率上存在共性特征,均表现出较高的使用频数,但正反手抽球技术使用率标准差较大,说明每位选手存在较大差异性;反手切削、截击以及正手侧身击球技术使用率低于正反手抽球技术的使用率,但比剩余技术如挑高球等其他类技术的使用率要高很多.

3.1.2 相持阶段战术运用特征

新生代球员在击球位置的使用率上是后场>中场>前场,左路>右路>中路,以压制后场为主,通过压制对方的反手位,控制左右两路,由后至前.不同击球位置得分效率的空间特征:前后方向上是前场>中场>后场,左右方向上是中路>右路>左路.回球落点分布的空间特征是:后场>前场;左路>右路>中路;不同落点区域得分效率:右前场>左前场>右后场>左后场;落点使用率高,得分百分比越高,但得分效率低;反之,落点使用率低,得分百分比就越低,但得分效率却高.

3.2 建议

在训练时,对使用率高的技术如正、反手抽球,要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在加强进攻性的同时,要降低自身的失误率;而对使用率较低的技术,如高压球、正手切削和放小球等,要准确把握技术运用的时机,大胆使用.

当比赛进入相持时,在不同的击球位置,应采用不同的战术策略:在后场时,要尽量把球打深,在降低失误率的同时尽量打向对手的反手位;一旦对方站位较靠后时,可采用突然放小球技术调动对手.在中场时,首先可以选择打向对方空当较大的区域争取直接得分,通常情况下右后场是第一选择;其次是打一个随上球,尽量将落点控制在对方球员的左后场反手位;再次是回向对手的右前场和左前场,打出大角度;来到网前时,高压球或者截击球要果断运用,争取给对手致命一击.

在相持过程中,如果自己占据主动,要尽量用正手抽球技术大范围调动对手,趁机得分.如果处于被动,应尽量将球的弧线拉长、拉高,让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延长,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回位时间;如果处于攻防相当的情况下,尽量压制对方反手位,在抑制对方进攻的同时伺机寻找进攻机会.

猜你喜欢
回球前场后场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里约奥运会中外女排接拦回球效果的比较研究*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
妙用积分定义解题
对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单打比赛中接发球战术特征的分析研究
卡卡的问题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