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救援力量整合的信息化通信平台在救援工作中的应用

2021-12-08 01:24郭剑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多元化信息化

郭剑

摘 要:社会救援力量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数量众多、质量不足,管理松散、未聚合力,工作积极、效率偏低等因素,在管理和调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通过信息化通信手段加强引导、强化管理和规范队伍建设发展,推动社会救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多元化;社会救援;信息化;通信平台

0    引言

消防救援工作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新时代应急救援格局下,必须建好、用好社会救援力量,引导和激励消防救援人员有序、规范地参与各种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灾害事故发生后,如何在不同灾害情况下精准调度社会救援力量,如何管理、提升各救援力量的专业化水平,是目前社会救援力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我国社会救援力量的现状

1.1 社会各类义务应急救援组织

就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现状而言,存在数量众多、质量不足;管理松散、未聚合力;工作积极、效率偏低;装备低下、专业欠缺;活动有限、缺乏资金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社会救援组织有4 000多家,但真正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救援组织不足800家,比较有规模的有蓝天救援队、紧急救援协会、红十字救援队、公羊队、狼群救援队、海豹救援队等社会救援组织。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这些组织往往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虽然他们在救灾救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活动不规范及缺乏资金和专业救援设备等问题,致使一些救援队获取警情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即便知道警情后及时赶到了救援现场,在面对复杂的救援场面时,也可能由于器材、专业知识等种种原因无计可施。

1.2 消防救援队伍培训的社会救援人员

随着全国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开展,各地纷纷组建了专职队、小型站、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员、“一警六员”等多元化救援队伍。以江西省为例,仅宜春市目前就已培训了15万人的多元化救援人员,这些人员都接受了专业的消防救援技能培训和考核,除了灭小火、控制初期火情、在社会上传播消防救援知识以外,还能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为消防指战员提供现场救援信息作为辅助决策的数据依据,这支队伍人员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群众基础牢固。

2 多元化社会救援力量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救援力量具有资源丰富、贴近一线、组织灵活的优势,他们发展速度快、参与热情高、活动范围广、服务领域宽,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各地多元化救援力量的快速增长,这样一支数量日益庞大的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接警调度和协同作战的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增长和商业繁荣发展,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频发,但消防警力严重不足,虽然各地都在积极建立各类型的救援队伍,如政府专职队、企业专职队,但这些队伍基本都是归属不同单位管理;其他社会救援力量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且专业水平不一,各类社会救援力量都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调度平台。为此,如何进行快速精准的科学调度是目前的一大难题。例如救援力量不能第一时间获取警情信息,且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救援力量和各级消防站无法充分发挥联动救援作用,往往得到消息后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等问题。又比如,在某些水域救援中,当地人有专门用来救人的小船,能够快速到达现场,且对当地地形熟悉,但是遇到险情时,如何能让他们快速知道警情并协同救援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2.2 人员管理和考评激励机制问题

针对这样一支数量日益庞大的队伍,协调管理工作迫在眉睫。目前社会救援力量底数不清、流动性大,管理存在很大困难,政府部门以及调度中心无法获知社会救援力量的救援能力、专业方向和专业水平等。所以应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对多元化救援队伍的科學训练、零距离调度、灾害现场信息实时反馈辅助决策、线上技能考核、线上持续学习能力、奖励机制等多方面统一规范化管理。应急管理部门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搭建协作服务平台、组织竞赛和评估、建立与专业队伍共训共练和服务保障机制等,积极支持鼓励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发展,规范有序参与救援行动。要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社会救援队,对表现优异、技能突出的个人进行重点培养,纳入国家救援队伍体系,形成国家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同心协力为构建大国应急救援体系做出新贡献。

2.3 社会救援力量各种领域专业化问题

中国灾害事故种类繁多,应提升社会救援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建设救援人员持续学习和培训的平台。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3D仿真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多元化救援队伍的科学训练,提高零距离调度、火场信息实时反馈辅助决策、线上技能考核、线上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其具备城市搜救、山地救援、水上搜救、潜水救援、空中侦查、后勤医疗保障等救援保障知识。应根据各类应用场景设计不同的调度手段和终端,实现全方位、多元化、多手段、跨单位、跨领域、零距离的多元化队伍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汇聚各类社会救援队伍力量,并提供更多、更及时有效的辅助决策数据,提高救援效率;同时让更多的人通过平台学习救援知识,基于各类大数据分析进行防灾、减灾、救灾,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3 提升多元化社会救援力量的信息化管理和调度工作

近年来在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消防救援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展了信息化管理和调度工作,119也早已成为群众老百姓广为人知的火灾和救援报警电话。因此,还应建立社会救援力量信息覆盖网,基于119调度平台获取警情信息,把警情告知各专业的社会救援力量协助消防进行灭火救援,以充分利用黄金救援时间,弥补消防救援队伍力量编制和覆盖不足。

可利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建立“一个信息通信平台”,统一纳入各类型救援力量,实现统一调度,联合救援,实现快速报警、准备定位与及时出警,第一时间通知距离最近的各类救援力量到达现场进行及时处置,构建梯次灭火救援体系,实现“灭早灭小”,提升效率,把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1]。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应包含下面几项功能。

3.1 多重精准定位,可精准确定灾害事故位置

平台可通过智能定位、短信GPS定位、手机App定位、人工纠正定位多种方式多重定位。通过“一平台,大融合”的联合调度模式,当一个灾害发生时不再仅仅依赖现役消防员,而是通过平台立刻搜索到周边指定范围内的政府专职队、乡镇专职队、企业专职队、微型消防站、“一警六员”、社会救援组织等一切可以调用的救援力量,并通过语音播报、短信、App信息推送等多种形式向他们通知警情,以便于他们在第一时间抵达救援现场控制火情,充分体现全民参与、集体救援的理念。

3.2 实现“及时准确,信息共享”的目的

参加灭火救援的人员可通过平台分享灭火救援现场定位信息,发送图片、文字、視频等信息实现灭火救援现场的信息共享。多种形式队、站、人员智能化指挥调度,形成梯次灭火救援体系[2]。可实现对社会救援力量手机进行实时定位,发生火灾后,平台可搜索火灾周边一定距离范围的多种社会消防救援力量,选择最近的队、站、人员等并发出警情调度通知,相对于原来的电话通知值班员,值班员再通知其他人员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效率,为实现火灾周边“一警六员”1分钟到场、微型消防站3分钟到场、专职消防队5分钟到场提供技术支撑。

3.3 提供新的通信模式,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实时对接119警情,利用先进的软件通信技术,通过电话、短信、App、类微信式交流手段实现多种力量队伍跨单位、跨行业、高效率新模式联合救援[3]。

3.4 掌握社会消防力量参战数据

信息化通信平台可统计社会消防力量的出警、到场处置等情况,促进各类社会消防力量的管理,同时推行社会消防力量到场处置奖励机制,推动社会消防力量积极参与火灾扑救。奖励机制可促进社会消防力量的广泛参与。

3.5 提升全民救灾意识,普及救灾常识

信息化通信平台可提供各类应急救援资讯、消防安全公告、安全生产网上培训等内容,并发动社会力量,为全市全区各重点单位及各类政府专职队、企业专职队、小型站、义务消防员参与联合救援提供统一平台,从而提升全民救灾意识,强化和普及救灾常识。

4结语

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调度平台,能最大限度地汇聚各类社会救援力量,为社会救援力量提供更多、更及时有效的辅助决策数据,提高救援效率;同时让更多的人能通过平台学习消防救援知识,减少火灾的发生。通过各类大数据分析减少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倩.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J].电信科学,2010(S1):139-142.

[2]刘文学.我国决定实行消防救援衔制度[J].中国人大,2018(21):47.

[3]李宏伟.关于推进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1(22):347.

(编辑 何 琳)

猜你喜欢
多元化信息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